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将继续推进。最确定的一点是,注册制将在整个市场逐步推出。第一步可能是看创业板明年推出注册制。
12月17日下午,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会员、董事总经理东丈在出席界面金融协会中国资本市场峰会时发表上述言论。
东丈还提到,科创板采用市场化询价方式定价,可以更好地完成资本市场本身的资源配置功能。
自7月22日正式开市以来,科创板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改写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传统生态。
科创板领衔资本市场改革推进
东丈认为,从宏观上看,科创板进一步完善了整个资本市场体系,这也是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一步。展望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将继续推进,包括向创业板推进注册制,放松再融资和并购;政策等。
除了这些制度的推动,未来新股的定价机制也将采用科创板的询价定价方式。对此,东丈坦言,希望在价格形成方面,监管部门能够保持足够的力度,坚定执行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此外,科技创新板的交易机制也有许多创新,如放宽价格限制。在优化市场结构方面,科创板投资者从散户转变为机构投资者。
东丈特别提到了近期市场关注的科创板新股“破发”问题。他说,“破发”发生在开板不到半年的时间,真的很意外。相信未来科创板整体估值水平会逐渐下降。
审核时间预期明确,对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结合自己近20年的投行工作经验,东丈表示,科创板公司的IPO过程值得一提。
他说:“发行常态化后,整个审核周期是半年,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预期。目前科创板的审核规则是监管问三个月,然后投行答三个月,相当于大家约定的时间,加起来就是半年。这个时间的确定性比时间本身更有意义。以前我们要做IPO,要提交材料。企业会问我,今天什么时候可以提交上市?作为投资银行,我们没有办法准确回答。这种不确定性对每个人的决策都有很大的影响。科创板在这一点上给了大家一个明确的期待。预计未来整个审计常态化后,确定的审计周期将是科创板企业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投行在转型,发行定价能力会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投行来说,原本无差别的渠道投行是基于保证发行人通过证监会审核的核心竞争力。在无形市盈率上限下,发行定价权较弱。科创板推出后,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未来投资银行需要具备发行定价的能力。
东丈表示:“未来,帮助企业通过审核将不再是重点。我们能顺利卖出股票吗?你能卖个好价钱吗?这是投行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投行的转型将从专注于牌照服务转向价格发现和价值创造,我们的定位将从以项目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投资银行将成为引领证券公司各条业务线的龙头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