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丰
十点钟邀请作者
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朋友就像你手中的流沙,总是在不经意间擦肩而过。
以前那群曾经结伙闯过繁华世界的人,都很忙。现在,他们已经分道扬镳,慢慢散去,消失了。
半生,你越能发现:
通断,通断,通断,通断,通断;聚散才是生活的真面目。
世间缘分多稀薄,成年人的友谊,不必看得太认真。
前不久,一个#宁静未加伊莎贝尔微信#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
伊莎贝尔在一次表演中摔断了腿。得知后,宁静发消息打招呼,却发现他没有伊莎贝尔的微信。
把消息发到两人在一起的大群里,好像是“小题大做”,于是Quiet决定不发消息了,等两人再录节目的时候当场打招呼。
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却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更真实的人嘲笑他们是塑料姐妹。在一起工作了这么久,他们也没有互加好友。原来节目里所有的友情都是假的。
有网友看透了:
“这两位原本是同事。在工作场所表现出善意就足够了。离开职场,只能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的确,两个原本并不熟悉的人,因为一档综艺节目,工作时在群里讨论事情;工作之外,没有私人关系很正常。
其实太多时候,不是人情淡漠,而是我们误解了成年人的友情。
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了一个有共同话题的人,我们会立刻互相介绍为知己;当你遇到一个有默契的同事,你会立刻把他当成你最好的朋友。
但事实上,有一个令人揪心的研究结果,你认为是朋友的人,有一半不把你当朋友。
去年,我的表妹离职了。
回老家的火车上,财务打电话说之前还有一笔未结清的账,让她马上回公司。
表哥第一次给和姐姐们有同样感情的同事小青打电话,让她跑腿。
但她一说明来意,小青就以见面为借口挂了电话。
当我表哥再次打电话时,她发现自己昏过去了。
表哥气得跺脚,大骂小青白眼狼。
一开始我想对她真诚一点,熬通宵帮她做PPT,陪她被领导骂,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工作,就连普通朋友也不再是了。
表哥的经历让我想起了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贺涵对刚进入职场的罗子君说的话:
“你工作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交朋友。如果你能交朋友,那将是一个惊喜。交不到朋友,也就正常了。”
诚然,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朋友圈里可能根本就没有朋友,你全心全意对待的人最多也就是熟人。
成年人的友情,经不得高估,不必太过在意。
朋友一场,能齐头并进固然是好,失去了,也不必强求。
不要太认真,否则你会输的。
有句话说,只有孩子才会问你为什么不理我,而成年人却心照不宣地彼此疏远。
十四年前,一个《武林外传》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笑。
无数人期待着续集,它能再现同福客栈那种充满欢笑、谩骂和活力的深厚情谊。
2000年《武林外传》计划拍电影版。
四年后再见。剧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境遇。
“童司库”燕妮和“郭芙蓉”陈瑶,一飞冲天,成为了剧中的女主角。
第一个英雄的“白展堂”沙溢拍摄并主持,成为了跨界达人。
《朱》的男主角还在原地打转。
她非常怀念过去的旧爱。她曾经以为大家下班后还是像以前一样一起喝酒聊天,但是直到电影拍完大家才聚在一起吃饭。
想起四年前像家人一样的友谊,现在却如此冷漠,她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很冷,她的心很失落。
然而,这也是成人世界里的扎
心真相。知乎上也曾有人问:“为什么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有个扎心回答说:“因为时间和距离。任何关系都需要维护,也需要成本,当你给予的成本跟不上关系的需求时,你们最终只能渐行渐远。”
想来的确如此。
当你历经山河,见过沧桑,早已到了烟花易冷的时节,他仍停在过去,老是和你聊几十年前的事。
当你们所有交集只剩回忆,自然而然无话可说,渐行渐远。
时间在走、身份地位在变化,关系再好的人,也难免面对散场的结局。
人生这趟列车,本就是有人走,就会有人来,就像作家周冲所说的那样:
你将一个朋友拉入“黑名单”,必然也将另外一个人通过“好友申请”。
你被一个朋友圈“好走不送”,也代表着被另外一个朋友圈“欢迎光临”。
没有谁会停在原地等你,而我们也不必守旧念情,接受现实,继续前行吧。
再过几天,就要到大学同学固定聚会的时间了。
可一贯热闹的群里,这次却十分沉寂,以往最积极的活动组织者大林也没了声响。
以为他出了什么事赶紧私聊,他却发来一个苦笑的表情。
“累了倦了,实在组织不动了。”
随后,他解释道,
“与其跟一群心思不在的老同学聊情怀,找话说,不如同合得来的旧友喝茶聊天,静静相处。”
年轻时,我们以为朋友圈就该高朋满座,熙熙攘攘。
成年后才懂得周国平说的那句:
“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便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红学泰斗周汝昌,虽然比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小了20岁,两人却是感情甚笃的忘年交。
志趣相投的两人,几乎每天都要在张伯驹居住的展春园内见上一面,或诗词对答,或鉴赏诗画。
有琴乐时清唱一曲,没有了也无所谓,相对无言静坐一天,也是乐事。
待到夕阳西下,便各自归家,约定明日再聚。
席慕蓉说:“友情就像花香,还是越淡越好。”
真正好的友情,随缘而生,浓淡相宜。
又因志趣相投和互相懂得而在流年中越显醇厚。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不必再将太多人请进我们的生命里。
得三两知己,知心一生就好。
三毛曾在文集《随想》中写到:
“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
人生这条路,本就由相遇和别离组成,我们都是在一路地走,一路地丢。
友情的失去,不必哀伤,那是时间在替我们筛选合适的人。
遭遇离散,也不必介怀,生命来来往往,每个人无论亲疏远近,终究都是来去自由的灵魂。
人生海海,我们总会跟很多人乍见之欢,高山流水,也会跟很多人不再联络,后会无期。
活到一定年纪,保留几位知心朋友就好。
真正的朋友,就如撰稿人王欣说的那样:
“不需要迎合,不需要讨好,深知人生复杂,懂得求同存异。”
好的友谊,随缘而生,清清淡淡,不声不响,经得住流年的万般冲刷,抗得过时光的百转千回。
愿你我,余生都还有这样的朋友。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南风,爱写作的处女座写手,知心解意,吹梦西洲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也对写作感兴趣,可以私聊小编领取免费写作干货资料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