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每天上下班高峰期挤地铁的时候,五羊和五羊的眼里都是年轻人。为什么看不到45岁以上的人?他们都去哪里了?还有一个热门话题:我们公司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我很好奇。45岁以上的人在哪里失业?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眼里满是泪水。
前几天我们公司招聘了一个保安,其实就是门口的门卫,月薪不到3500元。很少有年轻人来申请。所有申请人都是45岁以上的叔叔。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下岗的普通工人和白领。甚至其中一个还是大公司的中层经理。
当今职场,很多公司都开始裁员,45岁以上的普通员工首当其冲。他们失业后,很难找到同等职位、专业对口、不降薪的工作。大城市的大部分公司,员工年轻化现象明显,招聘门槛一般定在35岁以下。45岁以上的失业者别无选择,只能另谋高就。他们中的许多人去了偏远地区的企业、城市中低收入的普通工作以及离家近的“三性”(替代性、辅助性和临时性)工作。
我问这位49岁的前大企业中层员工,为什么月薪这么低还应聘保安岗位?他无奈地说:我老婆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花了我以前的积蓄;儿子在读高中,教育刚性支出比较大;虽然有技术有经验,但不敢创业,怕失败,养家糊口不行。如果去外地工作,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就要吃掉你一半以上的工资。干脆找个看门的在你家附近干活,这样你就能照顾你老婆,能挣多少就挣多少。毕竟是现金流,不能坐以待毙。如果在CBD找工作,每天挤地铁很辛苦,周围都是年轻人,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同等条件下,我优先考虑49岁的白领大叔。这一代中年人不容易,他们又老又年轻,需要扛一座山。人到中年,家家都不好过,人人都不好过。如果你能帮他们一把,就帮他们一把。年轻人不愿意做这种低薪的门童工作,但适合中年人。他们在遭受挫折后,比年轻人更珍惜自己的岗位,更好地利用岗位。
我遇到的问题也从侧面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北京的高峰期,地铁里看不到45岁以上的人?首先,大多数45岁以上的人被提升为经理,开车上下班;第二,很多都是自己创业或者自己创业,一般不工作,不挤地铁。第三,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农民工,在无法工作或被解雇后“返回”。四是失业后再就业,一般优先选择家附近的“三性工作”,如保安、保洁、环卫、绿化、收银、理货、开滴、送外卖等。他们不愿意挤地铁,也挤不上地铁。
10月9日至11日,我有幸参观了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静安庄馆)举办的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暨高峰论坛(简称2021北京轨道交通展)。
这次展会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有强大的阵容,大量的大咖和新技术。我有三个好消息:
第一条好消息:让我看到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景,让打工族有所期待。以“智赋城轨,慧行致远”为主题,轨道交通展览会
覆盖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吸引300多家优质企业汇聚北京,为近3万平方米的展区带来众多最新产品和技术。专家和行业专家谈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并给千千数百万工人带来了好消息。
第二条好消息:让我看到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新科技,一定会为我们打工族的出行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展会共设先进技术装备、智能运维、智慧客运服务、未来轨道五大板块。无数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都是可以在地面实现的智能技术。让我们期待未来的旅行。
第三条好消息:让我看到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未来的应用场景,一定为我们打工族通勤带来便捷服务。
我参观了七个主题展区,包括未来城际和区域轨道、未来轨道产业园和未来人才。我坚信,我们未来的智慧生活、未来的智慧工作、未来的智慧交通将融为一体,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作为一名资深HR,我深刻感受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出行,更关系到人们的就业。目前社会正在经历转型发展,对中年人相对不友好。拥挤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影响了中年人的就业。我自己也想过。45岁多的时候,每天都要挤早上的地铁。我的头很大,我的腿不停地颤抖。估计挤了三次都挤不上车。我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会考虑轨道交通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那么,45岁以上的中年人失业后,就应该
该怎么办呢?主要有四条路可走:第一,要接受现实,降低预期。
在新兴行业崛起的时代,人到中年,经验过时,技能落后,很难再找到匹配的职业,如果坚持“高不成低不就”,一般是找不到工作的。
第二,要找准定位,转型发展。
人到中年,就要扬长避短,没有必要跟年轻人拼体力、拼工具、拼效率,要发扬成熟稳重、经验丰富的优势,给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也能绽放事业第二春。
第三,要降低身价,养家糊口。
人到中年再就业,不要远离家庭,到处流浪,四处打工,万一在外地累病了,得不偿失。为了养家糊口,可以“屈尊”接受一些“三性”岗位,虽然工资偏低,但毕竟也是现金流,能够维持家庭运转。
第四,要谨慎选择,预防失败。
人到中年,不要为了面子,想一夜暴富,用全部积蓄进行创业或投资,失败的风险很大,赔光的概率也不小。关键是,你若失败,就没有翻身的时间和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