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WMS的主要功能是全面跟踪仓库内所有货物的运行生态,与订单管理系统连接,让仓库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仓库的最新库存数据。通过对WMS的分析,总结了“仓采分离”在仓库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写完标题,我写了很久。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让我们开始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想谈谈“仓采分离”在仓库运营管理中的作用。简单来说,“仓储拣货分离”就是仓库中仓储区和拣货区的“分离”。
当我们从“仓库管理”的角度谈论“仓储与拣货分离”时,一般指的是仓储与拣货的物理分离。常见的方式是将仓库按子区域划分为“拣货区”和“仓储区”。在一些WMS,将会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来支持“仓储与拣货分离”的商业模式,这种“仓储与拣货分离”的运营模式在电子商务的ToC相关仓储运营中很常见。
现在,带着作者的思考,我们来看看仓储与拣货的分离。
# 1.我们周围的存储和挑选分离
我们去了一家服装店,拿起一件外套,看了一遍又一遍。满心欢喜,我们翻了几次货架,都找不到合适的尺寸。我们问店员,这件外套还有L码的吗?售货员热情地跑过去,把最近的架子翻了几遍。
我也找不到L码,她就去柜台打开电脑,敲了两下,回答说:“仓库里还剩一个L码。我过会儿给你拿。”没多久,业务员拿着你需要的L码来找你,给你试穿。看完这个描述,大家应该注意到,同一件商品“衣服”存在于这家店的两个地方:前台的货架和店内的仓库。
是的,这也是一种“储采分离”。类似的案例还包括,便利店货架上的商品没了,店主会拿起商品到仓库补货,食品店的原料没了,店员会去厨房补货等等。你有没有突然发现,看似专业的“仓采分离”的仓储管理业务,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
这时,如果我问“为什么要把仓储和拣货分开?”这样的问题,那你能快速理解吗?
因为衣服的款式太多了,如果把所有的包装都拆了放在货架上,那商店会有多大!便利店面积这么小,几袋面粉装不进去,当然需要储藏室.如下图所示,一个鞋盒大小的纸箱装衣服,如果所有的衣服都挂在架子上,可能需要整个架子面积。
#二。仓储与拣货分离:1。提高空间利用率
看完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理解为,为了给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商品选择,服装店/便利店需要尽可能将全方位的商品摆放在陈列区的货架上。
不能入库的商品需要在货架缺货时进行补货,货架被视为“拣货作业区”。仓库作为“仓储作业区”和“拣货作业区”,承担着陈列各类商品的任务,而“仓储作业区”则承担着存放大量占据较大面积的商品的任务。
在这里,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吗?
储采分离功能1:“储采分离”可以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
仅仅提高空间利用率就够了吗?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知道,为了在客户面前展示各种商品,从而增加下单的机会,在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必须采用“存挑分离”的方法来实现。如果用“存挑分离”的方法来解决“存”的问题,在“挑”中是否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带着以上问题,我们来看看下面两张图。纸巾没有放在架子上,而是直接堆在托盘上。
饮料不在架子上,而是在小桌子上。
*“这是谁干的?为什么把仓库里的存货都拉到展示区(拣货区)?”
*“老板,这两个货好卖。刚从仓库带来的货物马上就要卖完了。我总是去仓库补充货物。我这一天跑了八趟!”
*“这是个好主意!那你能不能多找几个产品这样放,这样能少跑几次,多做点别的事~”
* "……"
看了两张图和一段对话,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当储拣分离解决了空间使用的问题,拣货区也可以进行优化,提高操作人员(补货人员)的效率。
跑题,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尤其是在产品展示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一张原型图上,我们只想通过一行描述来理解需求和产品描述。当有疑问时,我们总是陷入自我否定。我说的已经够清楚了。你为什么不明白?当然,我也不是说要偷懒。我不指望两张照片和一段对话能愚弄所有人。
上面两张图中的商品都放在提货区。为什么呢?和大家一起想一想:
1.当商品从事
活动,或者平时就卖的比较火爆的时候,如果展示区放的库存很少,我们就需要频繁的去仓库取货补货,而总是补货会很浪费时间,如果在展示区多放些库存,这样就可以减少补货的次数了,如果摆放的数量足够一天卖的就更好了,可以在下班整理的时候和别的商品统一处理补货;2. 这几样商品在存储时候的形态和在货架上摆放时候的形态相差不大,总要占地方就无所谓“存拣”了;
3. 这几样商品就这么多了,一次性拿出来清仓;
4. ……
无论原因有多少,我们听下来,还是感觉第一条提升效率那个说法更有道理,第二条好像也有点道理,第三条完全没有感觉,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第二条结论了呢?
# 三、存拣分离作用二――提升作业的效率
我们通过上面的案例得知,根据商品的销量,并通过优化“拣货区”商品的摆放数量,可以提升“补货”的作业效率,而“拣货区”商品数量的增加,其实也提升了顾客取商品的效率,对应到仓储作业中,即提升了“补货”、“拣货”两个作业岗位的效率。
讲解到这里,存拣分离的第二个作用便得知了:提升作业效率。
作业效率可以无限提升吗?
不知道上面章节的对话中,大家有没有留意这句话:“这是个好办法!那能不能多找几款商品这样摆放呀,这样你也可以少跑几趟,多干点别的事情~”
对呀,既然这样可以减少补货的次数,还能让顾客方便取货,那我们让更多的商品这样摆放不就能让效率更高吗?是呀,如果我们的空间足够,那全部商品都这样摆放岂不是更好了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上面这样的疑问呢?
一个特殊的案例单独存在或者一定数量存在并起到好的效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有道理,但是当这个案例越来越多时,却未必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老祖宗讲的“物极必反”正是这个道理。
换到我们所讲的场景中,一个货架可以摆放几十上百种商品,占地不过几个平方,但是如果这几十上百种商品全部使用托盘摆放的话,加上需要托盘和人通过的过道,恐怕不止需要几十个平方吧。
“我不用你操心场地,为了提升效率这样干也值了。”
在解释这个问题时,笔者思考了一下,其实在仓储拣货中,和顾客在超市购物时的场景是一致的,就用超市的场景来解释这个问题吧。
如果有很多的商品像前面图片那样使用托盘摆放,和使用货架摆放商品比起来,在同样大小的区域下,势必比货架所摆放的商品种类要少得多了,就算超市面积足够大,让顾客跑出二里地去拿他想要购买的商品也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吧,对于商品陈设的角度来讲,使用托盘也大大的降低了商品展示的坪效。
图例:
那么结论来了,展示区/拣货区商品的陈列,要根据实际销售情况来判断,如果这个商品动销快,那么就可以适量增加这个商品在展示区/拣货区的摆放数量,以减少补货的次数从而提升效率。
至于为什么不建议全部商品都在展示区大量摆放就需要考虑空间的使用效率和顾客/拣货/补货人员在路径上的效率了。
# 四、存拣分离与WMS
上面用大家常见的案例给大家讲解了存拣分离的应用,那么放到仓储管理系统WMS中,需要具备什么功能才能支撑存拣分离的业务呢?
## 1\. 仓储区域、库位属性
根据存拣分离的业务描述,上面章节给大家讲到了在实际业务中,通过对物理空间功能的划分,分出了存货区和拣货区。
不知道大家对上文中提到的售货员取衣服的场景还记着多少细节,售货员先是到顾客找过衣服的货架找了一次,没找到衣服的情况下去电脑上查了一下这件衣服还有一件。这时候,她是靠在拣货区找了一次没有在系统中查到了还有一件库存来作出的这件衣服应该在仓库的判断。
接触过进销存系统的朋友可能会有所了解,有的进销存系统中没有库位的概念,只有一个库存数量,在上面的场景中,如果这件商品在系统中记录的是它在什么属性的库位上,有多少件,例如商品A在展示区有0件,在存储区还有1件,这样是不是就比较容易找到这件衣服了呢?
而SKU数比较多的备货区如果使用有序的库位管理,那么找到这件衣服就会更加容易了。
靠文字没法想象区域和库位要分存拣属性的重要性?那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吧,这是一家使用只有库位但不支持区分库位属性系统的用户,箱子里面是服装,因为SKU数量多,虽然在物理性质上做了存拣分离。但是同一个商品不管是在拣货区还是存储区,在系统中都只在一个库位上,所以当拣货区的库存使用完毕后,就苦了补货的小伙伴了,爬上货架去找库存,跑到仓库后面放杂物的地方找库存……
## 2\. 补货策略
补货也是由存拣分离衍生出来的一种业务,一旦货存放于存/拣两个功能区了,那么就一定会有补货的动作发生;上文中我们简单描述了一下补货,其实在真实的仓储业务中,补货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业务,例如拣货区的商品库存到多少数量的时候才补货呢?
缺货的商品是一件一件的补呢还是一次性取多种商品进行补货呢?补货的路径应该怎样走才能实现高效的补货呢?这都是仓储管理人员在业务中高频思考的问题,也正是有了这些思考,才使得现在WMS系统对各种业务场景的支持越来越完善。
# 五、几点实际业务中的思考
笔者在软件从业过程和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一直有新的想法出现,也一直在不同的软件功能中学习到更多的方法,在不断学习和验证过程中,发现业务上下游要结合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但是有一点更加坚信,在很多行业当中,对于“业务”和“产品”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就比如存拣分离,这本身是一种库存管理方法,由无数的仓储从业前辈在实际业务摸索中不断完善的,又随着电商ToC业务以及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如今功能齐全、灵活便捷的产品供大家使用。
至于实际业务中,什么情况下适用于存拣分离,拣货区的商品如何布局才能让存拣分离更加高效,这都是需要现场管理人员根据业务和经验来判断的。如果这时候问出这句话:“系统不支持存拣分离就没办法做存拣分离了吗?”
相信大家会带着自己的思考给出答案了,掌握了方法与技巧,也是可以通过完善流程与操作来有效管理库存的,WMS作为工具,永远是辅助我们更好完成业务的工具,而不是前提,我们一直在提敬畏技术,但作为产品从业人员,我们同时也应该敬畏业务,敬畏业务,虚心学习,这样才能让业务更好地支持产品。
# 六、结语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回忆起了很多在设计和实施产品时来自业务朋友对我的帮助与支持,今天把学到的东西记录分享出来,如果对你有启发或者帮助,那便是我的快乐!
最后,To B,加油!
本文由 @橙子哥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