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不知不觉,双11之战即将打响,头部直播室也准备好了。最近,李佳琪上映的一部纪录片《所有女生的offer》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这一事件背后,其实已经透露出一个信息:总编、品牌、消费者之间可能会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今年的双11促销做了一些解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天后,各平台双11预售大幕拉开,作为“透视眼”的头部直播室,关于“大促”的剧本早已曝光。无论在李佳琪、维雅还是悉尼,都没有“全网最低价”、“史上最低价”这样醒目的标签,而是用样品撑起的“总价值”来体现优惠权益。
(从左至右,维雅、李佳琪、悉尼直播)
从去年双十一开始,用样品拼凑折扣就成了直播间的惯例。“极度困”的女生通宵熬夜等链接,回头挂闲鱼,成为二手交易平台的硬通货。今年一轮种草预告凸显了“买一送一”的理念,社交平台上等待下单的姐妹也多了起来。
不再以“最低价”武装,头部直播房越来越同质化。就连海蓝之谜、HR黑绷带等美妆都以同样的优惠力度出现在不同的直播间。面对同样的“公式”,越来越多的讨论开始指向:如果没有“最低价”的加持,李佳琪和Viya的双11将如何继续?
10月13日发生了新的变化:李佳琪靠卖样品超过了维雅近2000万观众,一部关于双11议价《所有女生的offer》的纪录片引发全网热议。
相比更像热门百货的Viya,以及今年卖黄金探索垂直领域和脱口秀圈的悉尼,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这些不同的人放在双11的背景下,更早出圈、注重美的李佳琪显然更能吸引路人。但是这个头部主播的硬仗还没有打响,短时间内很难分辨结果。
在这背后,
是双11促销价值在不断弱化的趋势下,成了品牌、主播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新关系的时间点。品牌选择在头部主播双11的直播间亮相,是想获得商业效率最高的曝光。在结束了单纯以价格比拼的排位赛之后,直播间反而走向了更良性的价值回归。
# 1.这一天,李佳琪超越了薇娅。
10月13日,直播室的双11大战已经点燃。包括李佳琪和维娅在内的几位主播,在这一天开始预测双11的蓄水量。虽然距离10月20日正式预售还有一周时间,但引导消费者添加购物车的行动已经开始。
这一夜,李佳琪以近2000万观众战胜维娅赢得了一场罕见的“胜利”。自去年5月李佳琪助理付鹏单飞以来,李佳琪实景房的数据一直在波动。如果你搜索每日直播观看,维雅一直领先于李佳琪,今年一度被悉尼超越。关于李佳琪好不好的话题没完没了。
在双11正式预售之前,我超过了姐姐薇娅。对李佳琪来说,这是一个久违的助推器。“逆袭”非常重要的原因,取决于李佳琪在直播间卖的样品。除了当晚双十一发布预售产品外,李佳琪直播间共展示了100个样品,包括国产品牌、祖玛龙香水、戴克乳液、HR绿瓶精华等。价格只有0.1-1元。
这些只有5000件商品的样品引发了一场交通狂欢。来自Hulu的数据显示,当晚李佳琪直播间的观众总数达到近9000万。
每次试玩上架的同时,李佳琪都会提到感谢品牌赠送的礼物,在直播结束时,他还特意感谢了提供赞助的品牌合作伙伴。
由此可见,这些小样主要是来自品牌渠道,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在品牌曝光的同时,用小样作为流量支点,与李佳琦形成直播互动,从而抬高整个双11种草的流量。
样本更大的价值是支持今年双11的主要优惠权益。主播的双11榜单已经全部公布,像“全年最低”、“全网最低”这样的标签也不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礼物样品的卖点是“免费买一个X”、“相当于XX折扣”、“礼物价值比正装还贵”.
“电商在线”与去年双11相比,同样产品的折扣价格没有降低,但样品实际上是加码了。比如HR绿瓶Pro50ml,去年和今年双十一直播间的价格都是1580元,但是去年送了同样45ml的样品,今年礼物又增加到了100ml。
事实上,通过小样本优惠提高优惠力度也有来自供应链端的考虑。一位业内人士对电商在线坦言,
3年前孵化的大批国货美妆品牌,今年将双11将进入“一决胜负”的状态。3-4年基本为快消品牌的寿命周期,如果没能扛过周期进入下
个循环,也意味着告别市场了。“美妆市场的增量满足不了新增品牌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品牌的增长势必要抢占老品牌的市场,于是老品牌也跟着卷起来。”
“加量不减价”就成为今年一众美妆品牌的大促共识,而这样的选择既是想提供更好的优惠,又能够保住了品牌本有的价格体系。
# 二、直播与品牌的新关系
这同样带出一个新问题:没了“最低价”光环的直播间,头部主播们要如何应对这场双11?
实际上,这是直播间的定位在发生变化。
形式上,不同于以往双11短视频、长视频和图文形式的产品预告,今年双11,李佳琦直播间就把所有的爆品预告,做成了一场直播,直播间成了动态的“蓄水池”。
早期的直播带货主要是压价格,竞价逻辑之下,主播的议价能力意味着赚到更多流量,品牌用低价换得直播间与品牌的流量曝光。
而随着直播走向常态化,店播逐渐成为商家必备工具,头部主播更偏向于以用户黏性为主要内容形式,“全网最低价”的标签价值逐渐被弱化。
换句话说,
头部主播的直播间代表着效率更高的营销场,尤其是在双11这样的流量爆发期。主播们需要在低价策略外,做出差异化的新模式,为自己的粉丝提供价格之外的附加价值。
比如今年双11前夕,李佳琦推出了《所有女生的OFFER》纪录片,拍摄了他代表“所有女生”的利益,如何游走在各个美妆品牌之间,砍价格、谈offer的过程。而就是这样一个浓浓恰饭味的视频,却在社交平台圈了一波粉,甚至还带动了品牌方的BOSS拉了一波路人缘。
整个视频无疑是切中了消费者的情绪点:李佳琦代表“所有女生”去谈权益,更容易感染到每个受众,似乎所有这些都“与我有关”,而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品牌,此时此刻却坐在谈判桌前,与李佳琦的pk中,充满着“接地气”的情绪表达,瞬间拉近了品牌与受众的关系,也天然“种草”了即将售卖的商品。
实际上,这也透露出品牌与直播间的一种新关系: 在直播间销售商品的基础上,品牌可以与直播间和主播的内容创作形成互动关系,从而形成更大效果的营销动作。
另一边,乐于造节的雪梨则与淘系官方合作,从保税仓货源出发,直接降价,更像是基于双11的“节上节”。
与此同时,不少品牌方也认为,直播间已不仅是一个销售渠道,其背后有大量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感受和真实诉求,直接反映在直播间的互动上,这也是非常宝贵的第一手数据。逐本CEO刘倩菲就曾谈到:“如果没有直播电商这两年的快速发展,可能逐本都不会有机会被大家看见,逐本就是典型被直播电商孕育出来的一个新锐品牌。”
# 三、直播间的价值回归
如果将品牌与头部主播的关系,放在双11的议题之下, 这背后传递的是整个双11的促销价值之外,有了更多了营销价值。
天猫大快消事业部总经理激云此前对「电商在线」表示,大营销IP期间,往往是品牌新客获取最好的时间点。
从平台的视角来看,不论是百亿补贴常态化,还是频繁到每月一次的促销节,加上品牌自身的品牌日和折扣季,“促销”的概念已经很难被圈定在某一个购物节里,但双11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仍然是购物心智最强的一个IP,也意味着一次集中的流量大爆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是对于新品牌们来说,双11不仅是销量的集中爆发点,更代表着对品牌能力的检验,仅靠双11的“低价”并不能帮助品牌出圈,而是需要更长时间的品牌建设从而在双11实现“收割”。
从直播行业自身来看,随着店铺自播逐渐成为商家的日常工具,带货主播们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直以“竞价模式”为核心的选品逻辑。一位业内人士曾提到,
薇娅和李佳琦本质上挣的不是交易佣金,而是竞价排名的钱。
比如某品牌速食面在商超里卖10元,在市场卖8-9元,而为了上大主播直播间,一袋只能卖到6元。因为头部大主播的选品逻辑是,想带某个品类,会从至少10个品牌中,挑选出1个最具性价比的,想上播的品牌要么是品牌力足够强,要么只能降价,拼性价比。“在大主播的直播间,产品有无品牌力,交易量的差别是25%-50%。因此,品牌越大,话语权越强。”
很显然,
一方面,在竞价逻辑之下,品牌进驻头部直播间门槛会越来越高,且会破坏掉本身的价格体系;另一方面,店铺自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给品牌建立了私域运营+内容营销的闭环,头部主播的价值定位已经不在于清仓促销。
“最低价”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商业逻辑,但“性价比”一直能长存。在这个没有“最低价”加持的双11直播间,其实我们看到了直播的价值正在回归。
作者:杨泥娃;编辑:斯问;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
本文由 @电商在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