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证券指数的种类已经非常丰富。以中证指数为例。目前,中国证券指数公布的指数数量已达到1832个,覆盖面广。指数编制的发展也为ETF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近年来ETF市场的快速发展,指数基金逐渐成为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配置目标之一。因此,理解指数的概念迫在眉睫。
之前我们很多投资者接触的都是个股,他们知道的指数大部分都是上证指数、深成指、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基础指数,我发现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连这些指数的运行机制都不太了解。
因此,作为我们普通的投资者,面对a股市场琳琅满目的各种指数,我们往往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行分析,这也会对ETF的研究和投资造成一定的认知障碍。所以,这里宽俊用一篇文章的范围,帮大家梳理一下目前国内指数的编制方法和类型,让大家在看到ETF的跟踪指数标的时,可以快速了解这个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首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对索引进行分类,达到简化复杂度的效果。
首先,从指数的资产类型来看,证券市场指数主要可以分为股票指数、债券指数、商品指数、期货指数和基金指数等。目前,除了跟踪基金指数的ETF,其他类型的指数在ETF市场已经有了相应的品种。随着资产配置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指数已经从单一资产类指数扩展到多资产类指数,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指数实现资产配置。因此,各种指数的出现为我们普通投资者利用ETF进行资产配置提供了工具基础。(以下仅为示例,并未显示所有ETF)
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
债权ETF
货币类ETF
其次,从样本覆盖率来看,证券市场指数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和成分指数。其中,综合指数主要以标的类型的所有证券作为样本股,反映该类型所有样本的整体表现,代表性的有上证指数、创业板综合指数等。在成分股指数中,从所有证券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证券,形成指数的样本股,如沪深300、创业板指数(100成分股)、科创板50指数等。因为综合指数也包括流量
样本差,所以成分股指数的可投资性往往高于综合指数,所以现在投资关注的指数多,ETF跟踪的主要标的基本都是成分股指数。目前上证指数只有两只ETF,大家都很清楚。
上证指数ETF
再次,根据指数的抽样标准,证券市场指数可分为规模指数、风格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策略指数等类型。
其中,规模指数主要从市值规模的角度选取不同规模的样本结构指数来反映不同规模样本的整体表现,如沪深100指数、沪深300指数、沪深500指数等。
行业指数是根据证券的行业属性进行分类,选择不同行业的证券结构的指数。行业指数可以在所有样本中进行分类,如申银万国系列行业指数;也可以细分为宽基指数,如中国证券指数公司发行的300系列行业指数。比如下面的ETF就是沪深500中的行业成分指数。
风格指数主要以样本股的风格特征为基础,通过选取一些代表性风格特征最强的样本构建而成。目前a股市场常见的两种指数,即价值指数和成长指数,分别选取估值水平较低、成长性较高的股票作为样本股。典型代表是基本面50ETF:
0d12183103c' />主题指数主要是根据某一主题(如可持续发展等)选择样本股的指数,这往往也包括主题指数的综合指数和成份指数,如中证系列指数中以央企为主题的指数既有覆盖所有央企的中证央企指数,也有从所有央企中挑选出市值最高的100只股票构成的央企100
指数。目前ETF比较典型的就是一带一路。
策略指数则主要在样本选择中蕴含了某种策略,主要反映投资策略市场表现,实现投资策略的指数化,这包括基本面指数、波动指数等多种类型指数。在ETF市场上红利、低波动类的指数品种也比较多:
第四,从指数的加权方式来看,证券市场指数可以分为价格加权指数、市值加权指数(流通市值、自由流通市值等)、等权指数、基本面指数等,这几种类型的加权方式有一定的差别,各有优缺点。比如,在传统的市值加权方式下,涨幅相对较高的成份股权重会增加,涨幅相对较低的成份股权重会减少,可能会造成高估的样本权重较大、低估的样本权重较小的情况,从而影响指数表现,比如随着宁德时代股价的不断上升,其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指数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对指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等权指数和基本面加权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通过等权重或者基本面因素进行加权,样本权重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通过等权重或者基本面因素进行加权,样本权重完全与股价表现独立。但这些指数往往是以损失指数的流动性为代价的,股票的流动性往往与其可以交易的市值规模(自由流通市值)正相关,但等
权指数对不同规模的样本一视同仁,基本面加权指数中加权因子与实际流动性的相关性也往往不大,因此在复制指数时,流动性较差的样本股会提高复制的难度,这也是ETF主要还是选择市值加权的指数为主要跟踪对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