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三八是沙河节赶集的时间,记忆中的沙河节不可能一天就过完,尤其是腊月二十八,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向沙河节进行旧年的最后一次赶集,因为今天将是除夕,所以老少爷们抢节几乎是疯狂而火热的。
自古以来,沙河大集一直以繁荣和受欢迎而闻名。沙河坐标位于山东省莱州市与平度市交界处。平度在南部,莱州在北部,涂山在西部,夏秋在东部。它的地理位置正好在中路。在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七八十年代,这个大齐负责了城乡之间市场的繁荣,前来赶集的人都是来自江苏和江苏的不平凡的人。根据老一辈的介绍,只在牲畜的交易场所是到不了半天头的,更不用说沙河大集带来的海鲜产品交易,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前来购买。
沙河大集交易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但主要商品还是以周边农村人种植并带到市场销售的蔬菜和农副产品为主。平度马家沟的芹菜,长乐乡的沙生花生和大豆,莱州湾的海鲜产品也有交易。莱州海鲜产品深受梭子蟹、大虾、章鱼和梭鱼的喜爱。
2008年的沙河节之所以人这么多,是因为城里很多勤劳的人春节回家,然后在市场上给家人买了一些年货。所以市场上有很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城里人,他们也是占据腊月二十八沙河节采购份额的市场参与者。
如果没钱回家过年,沙河白话里的腊月二十八是临近年底的大聚会。今天不买年货就没机会买年货了。因此,今天的市场感觉有点仓促。今天,许多商人也开始疯狂打折,一些通常不愿意购买美味食物和饮料的农村人也开始疯狂打折。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买一些年货。
沙河大集的繁荣也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沙河位于城乡结合部,属于一个镇。沙河周围的许多农村人都把它视为最繁荣的城市。沙河虽然是个小镇,但也有自己郁郁葱葱、时尚的一面。靠近沙河的周边村庄的人都很佩服沙河。它叫沙河街,意思是说它是一个可以花钱的大地方,所以周围的村庄可以用。据说沙河街的帅哥美女大量涌现。周边村民的女孩可以嫁到沙河街,可谓
祖上烧了高香了,意思这个女孩将来太有福气了,住进了城里了。沙河市场经济繁荣,在50、60年代就深入人心,当时的中国农村经济正处于萌芽状态的沉积,许多农村家庭吃饱饭都是问题,而居住在沙河街上的居民,可以一个月时不时的吃上几次白馒头,在当时那可是相当馋人的富裕地方,沙河作为镇级的划分和规划,一开始就是高规格的建设思路,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红瓦房,整齐划一的布局,街道干净整洁,当时的沙河经济还来自于自有的几个比较著名的工厂:水泥厂、草编厂、轴瓦厂,工人产出产入也带动了沙河的内外需求的发展,前来沙河谋生的外地人更是将沙河作为自己创业的最佳选择。外地人的进入也推动了沙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包括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莱州机械加工制造,更是让沙河经济出现了一个区间的发展,莱州经济复苏与萧条也随着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有着规律性的联系。新农村出现了新的组合和转型,农田开始大片承包集中耕种,剩余的农民从农业成功转型为工业制造,农民华丽的转身走出农田走向工厂也是中国农村的一大进步,让专业的少数的农民集中承包农田,发挥农业智慧,发展新农村经济沙河也走出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沙河自古至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沙河也成了莱州的一张乡村经济发展的名片。包括发展了千年的沙河大集,每个时代都代表了莱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里程碑。沙河大集之大,绝非是空穴来风,从明朝发展到今天,千年历史也反映了胶东地区的生活风貌和人文历史。今天,我走在集市上,体验的不是单纯的市场,而是一种年味和幸福生活的展示,年二十八大集,集市上你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凡是与年有关的需求品,在这里你都能随意选择购买。
过大年,赶大集是中国年俗年味的标志。在沙河赶集也是一种乡村时尚,有许多出门在外的人回到老家后随意逛街的,人挤人,你推着我、我推着你走没有距离感的呦呵和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这是人间最市井的人间烟火。它是一副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集市随意走动买卖的馒头商户
胶东人喜欢而且还会做面食,揉面时间长,所以出锅的馒头劲道有嚼头,胶东大饽饽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大馒头,个大劲道蜚声海内外,一个常年住在新加坡的莱州人捎信带来新年的思念和祝福,他最难忘的就是老母亲生前给他做的大饽饽,口感带有小麦香,而且还劲道,面都是一等粉的天然白,不带一点的添加剂。
对于沙河大集的印记,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清朝乾隆年间就相当的有规模。所有的老沙河人包括周边的农村的老人,对沙河大集一直追忆曾经的辉煌和威武,那个时候的沙河大集可谓是人山人海,甚至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人,在每月的三、八农历时间数着日子过来赶大集。每次的大集人数有5
--6万人,据说在30年代农村缺少交易的市场平台的年代,这个沙河大集每次的交易额在10万大洋。
进入八十年代这里经过几次的时代变迁,沙河集市上市率在20万人次,赶集的人规模空前,许多人为了赶一个沙河大集需要准备好长时间,做买卖的合计如何备货,等待赶集采购的人十几天就开始合计购买什么商品,都记在小本本上,以备忘。沙河整个镇的所有街道都是集市交易的区域,你走上半天也未必能转悠完毕一个区域,所以沙河集在山东省也排名前10名以内。而且沙河集的成交额更是受到前来买卖的生意人的关注和青睐。
到了今天的沙河镇,集市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有点落寞不如从前,规模减小还是源于周边村镇都独立的成立了自己的交易市场,许多人不愿十里八里乃至百里到沙河赶集了,早期繁荣的集市场景,也逐渐简化,但是,沙河大集的繁茂与规格,至今也是其它集市无法比拟的。它的人脉与知名度早就深入到周边几代代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年二十八,新年最后的一个集市交易日,空前绝后的热闹,有钱没钱都要在集市上购买一点东西回家过年。
赶沙河集需要一天的交易时间,许多中午赶不回家的周边赶集人,都是喜欢在沙河吃上一碗烩伙食,沙河人说烩伙食有另一种读音叫烩火手【音译】,烩伙食就是当地制作的一种类似于济南的杠子头或者像西安的羊肉泡馍,将伙食切成小块,加上羊肉老汤炝锅,然后放进伙食,出锅时必须再放一点芫荽提味,喝一碗烩伙食那幸福感爆棚。这种回忆满满的时代感。沙河集更是一个老友汇聚的地方,因为赶集也增加了许多日常不曾见面的老友和故知,虽然是短短会晤,大家问寒问暖,而又匆匆消失在人海里。然后回家后跟亲人交流,我在沙河集碰见谁谁了,有多少年没有见面的感慨家常了。
人间百味,各有滋味。
我的老家就是沙河,所以,对沙河也是情有独钟,今年特意赶在腊月二十八回来,匆匆忙忙赶一个大集,也图一个乐呵和新年的吉祥。那些从青岛,潍坊、济南,乃至北京和更远的城市回来的沙河人,对沙河集的钟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有自己的乡音,有自己浓浓的乡情,更有割舍不断的老家。
新年新气象。春联,大枣年糕和冰糖葫芦这些都是老人和孩子们的最爱。也是最浓郁的年味元素,过年了,图个吉利和祥和,置办几盏红灯笼,烘托一下节日的氛围和新年的气象,来自土山的王大姐告诉斩云剑,她的儿子今年从黑龙江回来了,今天也在赶集。孩子们在集市上高兴的蹦高。
我知道每一个人的故乡都有一个让你难以忘怀的乡村记忆,沙河大集就是许多在这里生长而后来又离开的故园,每当节日来临,沙河就是许多人思念和碎碎之念的地方。那些走出莱州的沙河人,今天是腊月二十八,这个旧年最后的大集,乡音乡情浓郁的集市上,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最接地气的生活。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思念。
在沙河大集上,我还遇见了当地非常有名的书法大家卞老师,他的新春对联非常受赶集人欢迎,当工业革命印刷替代了书写,卞老师依然坚守亲自执笔写春联,我兀自感觉他买的不是商品而是艺术。岁月能留下来的都是最经典的传承。每逢佳节倍思亲,还在路上路上回家过年的沙河老乡,当你看到这些亲切的画面,是不是有点久违的温暖,这些接地气的乡土气息,有着浓浓的乡村过年的记忆,铭刻在你曾经有过赶集记忆的心中。
不管你现在置身哪里,那些曾经故居沙河的老乡们,不要忘记回家过年。沙河大集不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会影响几代代人的记忆情怀,在这里生长,在这里长大,又从这里走出去,叶落归根,将来的你还会回到沙河这片热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