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寻找投资创业好项目,留学生创业基金

  

  采访|任学云和李欣   

  

  文|任学云   

  

  正格基金作为天使投资机构,对所投资的项目几乎没有控制的欲望。   

  

  联合创始人王强在接受36Kr独家采访时证实了这一说法:正格是前期投资,我们对企业的集中帮扶会局限在某个阶段。每次新股东进来,我们都会逐渐退到他们后面。   

  

  这种陪伴注定是在正格和企业相比投资方和被投方,更像是朋友、甚至战友,他们要在旷日持久的创业历程中相互扶持与陪伴。.之间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王强一直是一个快乐的空中飞人,这是正格成立的第九年。加上教育科技、优客工场、完美日记,这家天使机构迎来了第一波上市热潮。   

  

  “明年,正格将进入第十个年头,排队上市的公司近20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王强接受了36Kr的采访,回顾了过去的九年,展望了即将到来的新阶段。   

  

  以下是对话的摘录:   

  

  #### #谈投资:天使投资人就像先锋。   

  

  36氪:天使投资现在是不是一个寒冬时期?   

  

  王强:作为一个资助者,我没有感觉。真格基金和9年前没什么区别。对于创业者来说,我感觉创意不断从各个行业涌出,真正有野心的人,冬天越冷机会越多。   

  

  所以,从天使投资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等到秋天,但我们总会有机会抓住那些有野心的人。   

  

  36氪:在不同赛道上,真格基金倾注的热情会有所区别吗?   

  

  王强:天使投资很像一个开荒人,类似于早期的创业者,但可能只是有些朦胧的想法。所以早期投资不可能有赛道的概念。   

  

  我经常告诉整个投资团队,你投资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我们必须准确判断这位企业家能否通过经营和执行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36氪:和十年前相比,现阶段被资本青睐的创业人才和之前的人才有什么不同?   

  

  王强:从十年前的创业生态来看,当时很多创业者都是第一次创业,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和体会,所以在竞争层面的反应没有那么激烈。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来自有经验的创业者、二次创业者或者连续创业者。他们可能是在国外大公司、大工厂或者某个领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人,他们从充分的经验开始。这个时候,新手创业者面临的竞争环境将更加激烈。   

  

  另一个变化是视野。10年前,甚至5年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这个人到底是草根还是洋派。然而,在这一点上,所有企业家都反映了一种全球思维。无论创业者是否有海外留学经历,创业之初,都会将全球市场带入自己的版图。   

  

  36氪:不变的呢?   

  

  王强:本质没变。在过去的十年里,企业家们充满激情,愿意寻找能够改变社会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人能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想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愿意定义自己的命运。我认为这些事情没有改变。   

  

  36Kr:“判断人性”的投入也能沉淀方法论吗?   

  

  王强:方法论是澄清和组织分散的想法。对于真格,我们在前期总结了3C理论(化学、补语、折中),来衡量一个团队是否健康。   

  

  后来又增加了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来衡量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是否能紧跟潮流,面对变化时是否能及时带领企业改变轨迹。   

  

  当然,企业家信用的调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人出了问题,基本上就是信用和声誉的失败。因此,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有缺陷,将来可能会引发许多严重的问题。   

  

  # ## #谈被投资企业:目前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6氪:对您来说,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王强:不是对我,而是对整个基金。   

  

  今年我一个月按了三次门铃,其实说明了早期投资的本质。从判断到陪伴企业成长,天使投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十年是比较正常的速度。   

  

  今年是正格成立的第九年,我们九年耕耘的成果正在显现。明年,正格将进入第十个年头,有近20家公司排队等着敲钟。   

  

  36氪:毛大庆、刘畅、黄锦锋,这三个人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吗?被真格青睐的那种特质。   

  

  王强:目前我们都认为所有跑出来的企业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   

  

  至于他们现有的特点,首先是他们都有长期执行力。完美日记从成立到上市时间不长,但与金凤在裕美坊的时间也有近十年的时间。自2011年以来,常陆已经参选近十年。   

  

  然后重点,他们三个除了做生意,其他方面花的时间不多。当然,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在过去十年漫长的创业过程中,他们对世界认知、形式和竞争的本质进行了无数次迭代。   

  

  回归个人品质,我觉得他们特别谦虚,从不说大话。可以说,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信用卡,可以盲目相信。   

  

  36氪:完美日记、一起教育、优客工场目前都没盈利,他们的壁垒在哪里?   

  

  王强:这个问题   

题其实是个共性的问题,我尝试着抽象地回答。

  

一个企业,任何一个阶段都会面临继续发展的问题,以在线教育为例,一起的空间在哪里?我认为他的空间很大,一个公司之所以存在,一定是找到了匹配他创业基因或团队基因的模式。

  

他是现在唯一一个涵盖了在线教育全培训过程的企业,既有校内,又有校外,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模式,和纯粹To C还是不一样的。

  

现在媒体总会说哪家企业的名声更大,名声大了就像他能得到天下一样。但是,我完全不买这个账,因为名声大其实是有很多因素导致。

  

在上市前,一起教育根本很少有人报道,很多排行榜也没他的位置,但是,我们其实不关注排行,我们关注的是你到底能不能上市。

  

教育这个市场足够大,我倒不认为会有一家独大的情况,大家都参与进来有个好处,通过充分的竞争也好、不同的市场营销方式,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的真正有质量、有价值的产品。

  

### 谈成功:接受并购也是一种成功

  

36氪:如何定义失败的投资?

  

王强:投资有成功也有失败,没失败就说明没投资。真格基金过去投了大概700多家企业,我估计起码有20%的公司消失了,对于天使投资而言,这是必然的。

  

但是,实际上生死对我们来说不算重要,重要的是最后有没有几家能够跑出来,并且成为赛道中的老大老二。今年我们有三家企业跑出来了,明年有接近20家,是我还算满意的一个概率。

  

36氪:对机构而言,被投企业上市是终点吗?

  

王强: IPO是一个能够引人注目的退出方式,但是不意味着它是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有的时候被并购也是一种成功。

  

当然,这本质上取决于创始人对于企业的理解和把握。

  

不过,现在创业者的心智或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五年以前,你问一个创业者,你的梦想是什么,我估计90%人会说上市是的,否则就是失败。现在你再问一个刚出发的创业者,他可能会说,如果能以一个非常令我满意的价格出手,那也是可以的。

  

这种心态其实很健康,成熟的创业者是能接受被并购这个选择的,当一家企业没办法向更高的尺度推进时,接受并购反映的其实是一种运营的智慧。

  

36氪:这是一种健康的创业心态。

  

王强:我衡量一个企业家是不是“道德”,其实就看他在处理被并购或清算时候的态度,如果他能把公司的利益放到个人利益之上,这个人就是有“道德”的企业家。

  

36氪:您会给被投企业这样的建议吗?

  

王强:我会给。我觉得中国创业者越来越会接受这样的结果,人生很长,换个舞台继续施展其他的梦想也是一种选择。

  

而且,这种健康的心态会让今后的创业生态变得更有意思。

  

### 谈真格:做机构和做投资一样,耐心才能促就传承

  

36氪:真格的投后风格是怎样的?

  

王强:大概是一个比较紧密的状态,除了基本的法律、税务、产业链等方面的帮助以外,我们会在关键时间节点给创业者一些支持,当然这要取决于创始人愿不愿意在发现困难的时候来求助于我们。

  

然后,真格是早期投资,我们对于企业的帮助有一个阶段,到了A轮之后,每一个股东进来,我们会逐渐退到那一轮投资者的后面,要让创业者去接触不同的成长理念。

  

36氪:考虑过退休的问题吗?

  

王强:我现在还没考虑。

  

但是,作为我和徐老师来说,我们非常关注新一代的成长。现在,真格以方爱之为代表的新一代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在我们决定退休前,这些人要完全到位。

  

36氪:现在来看,这个成长周期要多久?

  

王强:起码五六年,有人快、有人慢一点。但是,我们认为一个人从进入真格、熟悉真格的文化、投资理念和团队之间的协作,包括对行业标的的理解,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当然,真格的氛围也允许这种长期培训的存在,我们想把整个基金作为遗产传下去,而不是把让徐小平和王强成为真格的品牌。

  

### 谈公益:未来科学大奖就像拆盲盒,每个都让人欣喜

  

36氪:在未来科学大奖中,作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捐赠人之一,初心是怎样的?

  

王强:这是一个公益项目。我们怀着对科学的憧憬、向往或热爱,纯粹是为了颁奖而来,与本身的产业、基金没有关系。

  

奖项本身是提名制和同行评议制。未来科学大奖的核心就是想奖励那些在大中华地区做出了世界级研究成果的人。评奖过程极其公正,也全程保密。作为大奖捐赠人,我们只是在拆开获奖信信封那一刹那,才会知道到底是谁拿到了某个奖项。

  

36氪:作为一个投资人的身份,您在看这些科研成果时会考虑到商业落地的关联吗?

  

王强:某些奖项可能对我思考投资方向或趋势有所启发,但是未来科学大奖旨在嘉奖基础性科研成果,前沿性的基础科学对商业的影响过程往往十分漫长,不可能与商业现实衔接得那么紧密。所有捐赠者与获奖者和获奖科研成果没有也不能有任何的关联。

  

36氪:这个大奖的延续性考虑过吗?

  

王强:从大奖的机制来看,我们也在探索永续奖金池的建设,考虑是否要把它变成一个真的基金来运作,比如发展到100年后,我们怎么办。当然,目前我们是承诺捐赠十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