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埃利奥特欢呼#
广阔的中国大地孕育了无数的葡萄酒和蜜汁。虽然我们从事酒业多年,但我们只知道大多数白酒的名字,却不知道它们的“真实”,伊利特/伊利老窖就是这样。
毕业的时候,在新疆的一串店铺里看到了伊力特的产品。后来在同学聚会上,听新疆的朋友说起喝Ilit。现在看白酒上市公司年报,经常会关注伊力特的股价。
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了解到我尝过很多好酒,但是从来没有尝过艾略特。不远处,伊力特的经典产品52500毫升伊利老窖(以下简称“大老窖”)、46250毫升伊利老窖(以下简称“小老窖”)从新疆邮寄过来给我品尝。
白酒品酒重在“身”,而品牌白酒品酒则需要先了解品牌,欣赏包装,再品尝“身”,才能得到其真正的味道。
义特美JIU
#艾略特的品牌,真正的英雄。
说起伊力特,映入脑海的是“英雄本色”。
回到1955年的冬天,驻扎在小二布拉克的垦荒战士用简陋的设备酿造出草原上的第一壶酒,从而开启了英雄酿酒史的篇章。我们可以想象,在贫困、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战士们凭着不畏艰难、勤劳智慧的精神,凭着勇敢、顽强、乐于奉献的品格,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酿酒,谱写了一曲壮歌。
英雄或将迟暮,但精神却可长存。
正是凭借着“英勇无畏”“英气逼人”“英雄气概”,伊力特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厂、二厂、三厂、四厂、玻璃制品公司相继成立,1999年改制上市。时光荏苒,伊力特从一个小小的农场作坊成长为一家白酒上市公司,白酒也从新疆销往全国,名字响彻全国。
20世纪60年代初伊利特的鸟瞰图和今天的伊利特生态工业园
#伊力特的包装,经典的传承
上个时代的包装,大多有一个特点“耐看”。
以中国红和镀金为主色调的老窖和小窖搭配起来非常喜庆,看的人都觉得开心。看瓶型,古酒坛般的丝红色顶盖和红丝带,时代感极强的乳白色玻璃瓶,外箱大小和材质都和茅台差不多,真的感觉像“新疆茅台”。这里解释一下,伊利特素有“新疆茅台”之称,意为伊利特戏,品质好,名气大。市场一度供不应求,人们经常跑去买一瓶伊利特酒,这在当时是身份的象征。
一老窖
伊利老窖的外盒有着哑光的触感,金红色搭配恰到好处。黄金可能是天山,红色可能象征英雄。最有意思的是大老窖的酒标,看似金元宝,实则可能是维吾尔风格的艺术表达。最有文化的是艾略特酒的标志,有山、有树、有草原、有河流。查阅logo的定义真的很有意义:山是天山,高耸入云,诠释了伊利特人“勇攀高峰,征服自我”的不懈追求;树是杨树,坚韧挺拔,诉说着兵团“扎根于此,奋斗不息”的精神;辽阔无垠的草原,展现了精英们“真诚、别致”的独特魅力;它就是巩乃斯河,诉说着伊利特人“奉献,无怨无悔”的博大情怀。
伊力特的标志
欣赏艾略特的标志,我想起了一件事。伊利特最早的商标是“伊利”,历史上比茅台、泸州名气大得多。1979年,伊利品牌商标变更为伊利品牌。1991年1月,“伊利”牌商标正式推出,沿用至今。
#埃利奥特的身体,醇厚而古老的味道。
瓶盖一拧开,伊力特的老窖和小窖就有熟梨的味道。把大老窖倒入1号玻璃,小老窖倒入2号玻璃。颜色清晰透明,无悬浮物。晃动酒杯,让白酒盖住酒杯壁,竖立酒杯,酒标会像美女的眼泪一样慢慢落下,很美。侧面显示老窖和小窖醇香,充满岁月气息。
左边是大老窖,右边是小老窖
左边是大老窖,右边是小老窖
p>先品46°的小老窖。
轻嗅小老窖,熟透鸭梨的气息里透着甜味儿,另外隐约有粮食发酵的香气,香气使人心旷神怡。呷一口小老窖,酒液接触舌尖,从舌尖铺满口腔,缓缓咽下。首先的感觉是“甜”,西瓜般的甜,像是夏天解暑吃瓜的第一口;其次是“净”,泉水般的净,像是夏天饮水时进入喉咙的感觉;再次是“香”,烤馕般的香,像是咀嚼烤馕般回味时的香。
再品52°的大老窖。
深吸大老窖的香气,成熟花果香里掺杂着蜜香味儿,粮食发酵的香气特别明显,隐约还有淡淡的泥土香气,香气使人陶醉。品一口大老窖,酒液接触舌尖,酒液在口腔中奔腾,瞬间充满整个口腔,将其一口咽下,酒味足、味道香。首先的感觉也是“甜”,哈密瓜般的甜,像是秋日休闲时吃哈密瓜的味道;其次是“醇”,牛奶般的醇,像是畅饮浓牛奶的感觉;再次是“香”,年糕般的香,像是咀嚼年糕回味时的香。
总结一句话,闻着香,品着甜,喝着柔,回味香,的的确确是五粮好酒。
伊力老窖
# 伊力特的家宴,为幸福生活加把劲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美酒在手,与爱人分享。清蒸大虾、酸辣土豆丝、东北大拉皮、锅包肉,在家一碗紫菜蛋花汤,在吃、喝、聊中增进感情,说过去,看当下,聊未来。
家宴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酒,慢慢喝,微醺就好,就在这推杯换盏之间,平时紧绷的精神慢慢放松下来。一杯伊力特下肚,想起自己曾经的“豪言壮志”,又一杯伊力特入喉,看着自己如今的“朝九晚五”,不知哪里来的“英雄气概”。道一声,好,是时候做出取舍,让人生更加精彩。
(文章作者欧阳千里,系酒水行业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