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店到现在已经经营了一个半月,前期摸索了半个月,没有头绪,最后打了败仗,交给了代理商。第二家店已经开业半个月了,目前两家店都处于打基础的初期。做过电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天掉三张皮的阶段。每天都有钱被扔进店里,没有任何噪音,所以你必须耐心等待,因为你不能匆忙做任何事情。
没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人为的,或者长期做正规生意太简单了,知道的还不够多。万万没想到这个行业不仅需要资金、毅力和执行力,还得认清一些曾经被嘲讽的所谓“玩法”,人工干预订单和流量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当时我输给了代理运营,因为我永远过不了这道坎。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还没有哪位大师教过这么多假交易怎么做生意。干预越多,对店铺越有利。这是整个平台的公开秘密。几乎没有人能幸免于所有的小型和微型卖家。真想问问那些做了多年电商的老从业者,有多少人真正享受过。
现在已经是补充订单和流量的行业了。各种平台、推土、鱼塘.资源取之不尽,电商培训雨后春笋。收到钱后,没有任何迹象。稍微有点良心的话,你还是可以保持在线,在没有实质帮助的情况下回复一些信息。
遇到一些鬼神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淘宝上很少有人有学历了,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甚至不可以。
对于同一个产品,你总能在某个宝网找到更便宜的卖家,有些便宜得离谱。关于这个话题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当我提到它的时候,我非常生气。
做了十年外贸,一直很纳闷,为什么欧洲那么多百年老字号的企业都赚不到多少钱,但是大家都很满意。经过这几个月国内营商环境的第一次体验,我终于明白,根本原因大概是他们比我们欲望太少,愿意几代人只做一件事。只要他们赚到足够的钱,有一些余额,大多数人都会坚持下去,然后每个人都会过上好日子。
中国商人都在拼命挣扎,最典型的就是如今的电商卖家。这个项目做得非常好。当另一个项目更有利可图时,它会掉头然后挤进去。这也是现在爆炸生命周期短的原因。一个产品卖得好,大家都冲进去,最后都死了。我现在对做电商公司感触很深。在电子商务商业界有一个流行的词叫做产品选择。起初,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产品是直接销售的。后来才知道,原来只是一群人看着山的高度,不断的变换产品类别,说的是实话,电商公司如果这样做,会太浮躁,成长不起来。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国外会吐槽马某和他创建的平台了。这显然是要把不正规的摆摊生意搬到网上,让一帮没有底线没有规矩的唯利是图的人胡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