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网讯: 2020年3月6日,碧水园
公告:“公司部分股东拟将占公司总股本约13.40%的股份表决权委托给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CCC子公司);同时,公司拟以非公开方式向中国城乡发行股票。上述事项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的变更。”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金融周期的背景和碧水源对于环保板块的意义
(1)金融周期对环保板块的影响:“2015年前后固定收益和结构性融资的扩张——2016-2017年PPP的大规模扩张——2018年的“金融去杠杆”——2019年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但CCCC进入碧水园后,迟迟未能获得控制权(即控股),与大型非金融投资央企的资本运作方式背道而驰;
(2)碧水园在环保领域的地位是其他环保公司无法比拟的;作为a股的环保龙头,即使在当时,也成为创业板市值第一股,公司的一举一动都颇为资本市场所关注。
我们在2019年的《一场轮回,终点亦起点》和《轮回后的变革》两份战略报告中详细分析了金融周期对环保板块的影响;然后,在2020年1月12日的《简议国资入主后资本运作的路线》文章中,我们也简要概述了国有资本的简要路线,并建议了相应的投资机会。
而碧水源的停牌,意味着环保板块“国资入主”投资逻辑已进入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从“国资救命”到“国资控股”
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已经充分分析了“环保板块的增长属性正在逐渐放缓”、“大项目的融资风险”和“PPP融资期限错配风险”,这里不再赘述。我们不再进一步分析此前政策的“得与失”,只陈述客观事实:2018年,金融去杠杆对环保板块的影响非常快且巨大;当时很多公司的短期债务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国有资产所有权具有“救命”性质。
但是,一般来说,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不是无条件的。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经营上市环保公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控股:控股是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取得环保所有权的最重要特征和必要步骤,因为公有制是主要的经济机制,国有资产确实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2)平台化运营:一般来说,一个央企最好只有一个环保上市平台,用于资本和项目运营,这样运营才能更清晰,满足其政治需求;3)尽可能保留原有团队:这一点更多的是基于项目实施和运营的角度,因为环保项目比土建项目更专业,很多国资没有能力做这类项目。当然,如果其他复杂的问题(原始股权纠纷、债务问题等。)都有涉及,原团队可能会解散。
因此,对于大规模非金融投资或其他用途的国有资产,“控股”是国有资产进入资本后的必然结果,这也是民间资本必须面对的事情;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首先要了解国企进入民企的不同案例的背景和过程,然后把握重要的时间节点,最后明确中国资本和民间资本在进入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投资节奏。
第二阶段:国资民资如何合作,或民资如何退出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具体公司股东和管理团队之间的差异;虽然区别也很难识别,但我们可以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即国有企业控股后面临的两大问题:
(1)面对新的业务任务(尤其是环保业务),国资的经验和能力相对不足,需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管理和技术团队,这更多是基于项目执行和运营的角度,因为环保项目比土建项目更专业,很多国资本身也没有能力做好这样的项目。
(2)股东的诉求和想法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