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掩模对准器中研发芯片是非常困难的,否则国内市场不会长期被国外垄断。现在有一种机械设备,制造难度堪比口罩对准器,被日本公司垄断。
#什么样的机器可以和口罩对准器相比?
这是工业机器人,这里的机器人不是我们在《变形金刚》中看到的机器人,而是为工业和制造业生产服务的机械设备。
通过自动智能的操作系统实现对各类工业产品的加工制造,在电子产品和物流运输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
知道口罩对准器的生产已经很难了。即使是垄断全球所有口罩对准器生产的ASML公司,也需要很多国家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完成生产。即使是聚集了很多兵力的ASML,一年也只能生产几十个单位。
#与口罩对准器相比,工业机器人?有多难
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就开始注意到工业机器人的存在,想学习技术进行生产,但被外国企业拒之门外,不得不大量购买。即便如此,外国公司也不愿意轻易卖给我们。不仅价格高得离谱,甚至还分开卖。买回来后,自己组装很难,还要花钱请外国专家帮忙。
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企业花费巨资购买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但是因为缺少零部件,他们不得不再花3000元购买一个基地,而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人设备往往要花费数万美元。
当时国内市场被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垄断,即发那科、ABB、安川电机和库卡,垄断了中国80%以上的工业机器人产品。
剩下的20%也被国外其他的零散企业所瓜分,受困于这种情况,国内研究团队决心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打破外国公司的垄断。
#国内的工业机器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事实上,在199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有一条生产线。然而,这只是一个实验性的尝试,没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
于是在2005年,中国启动了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计划,两年之内,一家国内公司成立了,取名为Eft Intelligent。当时,公司只有十几个研发;d团队,缺乏必要的客户支持和足够的资金保障,即使没有涉及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2008年,这十几个人的团队开始分组学习,奔赴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攻关。陈愉,然后是研发;d组长说,队员们用国内前辈研发原子弹的精神激励自己,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没有觉得困难。
2009年在学习完毕后,该团队马上展开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并在2011年组建了两条生产线,并在历时半年多的调整后,终于实现了投产。
该机器人生产线创造了中国每年焊接8万个车门的历史纪录,可以说是国产机器人生产效率的标杆。
令人惊讶的是,这16个机器人今天仍然可以平稳运行。
公司开发的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组件虽然采用了日本技术产品,但并不妨碍国内对其他操作系统的自研,整体上国产化率还是很高的。
#国内工业机器人?研发的意义何在
看到埃弗特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始涌现。
2013年国产机器人市场已经跃居世界第一,2020年国产机器人的销量占比高达40%,即便是美国、日本和韩国三方企业的总和也不如我国高。
2021年,国产机器人的单月产量突破了三万台,今年累计生产了10万台机器人,比往年暴涨了79%,预计在三年后,国产机器人的产量会迈过27万台的大关。
#摘要
当然,国内工业机器人虽然规模庞大,但仍落后于顶尖水平,工业投资密度与日德等工业制造大国相差甚远。幸运的是,近年来中国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建成了多个机器人产业园,相关企业数量翻了一番。
国内工业机器人从无到有到今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国内各方力量的汇聚。我们希望未来能继续提高技术水平,彻底摆脱外国公司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