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计划书的基本结构,计划书中应该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风起霓裳》剧照陷入改编套路   

  

  李玮   

  

  近日,网络作家余伟土考在影视化过程中,其《司藤》以外的部分作品遭遇“魔改”现象,引发热议。与此同时,如何改变影视改编,原创作品是否应该受到尊重的问题再次被提到了舞台上。小说/影视都有自己的规律,最大程度的重写原著不一定成功,这当然是事实。但也要注意,尊重故事的质量,不迷信“套路”,不把原著中有价值的创新和探索用陈词滥调代替,是原著转化为影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近两年网络恋情的影视改编为例。很多影视剧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尊重原著,而是在改编的过程中,“去其精华,存其谬误”,“以旧换新”。把职业女性变成“又笨又甜”,把“爱”解释成“没脑子”“不开心”,与其说是迎合观众,不如说是低估了观众的欣赏水平。   

  

  人:   

  

  “傻白甜”穿着新的职业背心   

  

  2020年到2021年,各大视频平台都推出了不少网恋剧。比如《小风暴之时间的玫瑰》(改编自《小风暴1.0》)、《心跳源计划》(改编自《掮客》)、《十年三月三十日》(改编自同名小说)、《风起霓裳》(改编自《大唐明月》)、《三千鸦杀》(改编自《今夕何夕》)这些剧要么流量明星多,要么有原创IP加持,开拍、闭幕式、开播前都有期待。然而,他们开始播出后,收视率并不令人满意。其实问题不在于是否尊重原著,而在于改变作家处理人和矛盾的观念在性别认知和叙事处理上相对滞后,过于依赖既定的“套路”。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言情剧女主角越来越贴近职业女性的口味,在选择改编文本时也倾向于职场类型。然而,它似乎受到了性别认知刻板印象的影响。这些言情剧或多或少会削弱他们的智商,缩小他们的视野,任性他们的情绪,他们仍然是一个“傻傻甜甜”的设定。这些处理特别表现在对原剧情的有意选择和处理上。她们虽然选择了很多职业女主,但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却刻意选择和处理具有固定性别意识的女主“事业线”。虽然展现了病毒学研究所的科研进展,但影视叙事突出了实验室搬弄是非、说同事坏话、告密、排挤新人,似乎为了适应女主持人群体形象,把研究所写成清朝后宫;与其呈现商战的形式逻辑,不如突出女主人的“小聪明”,比如偷偷穿服务员的衣服去洗手间,阻止顾客谈合作;古装剧倾向于表现女主对规则的破坏,却无法表现女主母国的复仇和运筹帷幄。   

  

  所以女主强势出场后,由于职业素养的稀缺,事业线一路崩塌,说“我的字典里没有意外”,其实事业处处都是意外。编剧总是要求男主持人评价女主持人“天真、直爽、纯洁、天真”。似乎不冲动,不冲动,不怀疑,不反复欺骗,就配不上“天真”和“纯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一时冲动买下了自己上任的公司,完全没有考虑后续的运营;或者是被人轻易骗走的样衣,或者是女扮男装却喝酒胡闹暴露身份;或者没有计划,随意暗杀,又无法自救.   

  

  叙述:   

  

  事业上的“躺赢”和爱情上的低级误会   

  

  在很多网剧中,女主角光环中的“隐忍”、“坚毅”、“大胆”等设定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依靠各种“躺赢”的叙事,比如出身高贵、幸运加持、配角无能、叛逆叛逆叛逆.最突出的一个就是“男友钓鱼”。“英雄救美”的套路用不好之后,语义功能也会发生变化,从表达对女性的保护和尊重逐渐转变为识别女性的弱点。在网络原创作品中,男女互助往往被平等对待,但电影改编会强化男主对女主的推动作用。   

  

  比如男主有较高的资本能力或战略能力,总是及时发出女主需要的信息,充当清算人和救助者,在火灾中解救女主,解救被绑架的女主,解救被陷害被抄袭的女主.《玉昭词》年,刘力被卓金娘等人陷害,被追打,都要被裴行健救出,哪怕是从小;《与君歌》年,每次冬月刺杀未遂,冯都救了她,甚至给了她一次又一次重生的机会。《剑器行》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场景。秦川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傅九云与反派白河龙王的对峙现场,一秒钟就被反派击落。傅九云为了保护她,不得不牺牲自己。女性的“偏向虎山”依赖于男性的救赎,看似“躺赢”,实则固化了现有的性别力量认知。对于处于性别文化变迁现状的女性观众来说,这种设定似乎有些老套。   

  

  在爱情的叙事技巧中,“误会”是增加戏剧冲突的重要技巧,但过于依赖技巧,将叙事简化为女主角偏执的概括,妄下结论,不听解释。这种慵懒的叙事处理并不能创造出刺激的观看效果。因为文字作品采用内部视角,所以影视作品采用外部视角。作品中的误解,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视角,可以在很多情况下梳理女主人公言行的逻辑,保持读者的代入感。由于外在视角的限制,影视作品缺乏内在视角。如果一味用低级的误解制造戏剧冲突,偏执的女主角会削弱观众的代入感,反而会显得可笑。   

  

  除了偏执的误解,女主角偏执的道德要求也会削弱戏剧张力。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斥责男主人冷血;商业竞争中同情心盛行;盲目占领善良高地,指责男人算计和谋划.伦理评价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好的文学作品会呈现各种道德困境,从而展现人性的张力和选择的价值。当电视剧沉迷于让女主持人用非理性的“善良”和“慈悲”指责男主持人,从而   

构建女主人设,只会让观众觉得该人设过于浅薄。不平等的指责让双方关系也就丧失了任何对话的空间,于是,让男主一往无前,前赴后继地坚守“爱情”的,也只能是编剧强加的“天意”。

  

原因:

  

被误读的网文类型和套路

  

言情剧改编偏爱塑造“没头脑”的女主人设和“不高兴”的爱情模式,这是将低幼化的偏见加诸女性和女性向情感之上,与其说它迎合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不如说它对当下所发生的情感现实的变动反应迟钝。

  

分析其原因,在笔者看来,目前影视改编方对网络文学原著类型和套路的情感现实性缺少足够的认识。虽然很多时候网络文学以架空世界观为背景,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创作就是空中楼阁。它们的深层结构无不通过各种方式隐喻当下的现实。某种套路的成功亦有着心理现实基础,当这种现实基础发生变动,既有套路必然不再适用。例如,今年女性频道网文下沉市场就已经从“霸道总裁”叙事转变为“女主大佬”叙事,高端市场则从“纯爱言情”转变为各种“元素文”“职业文”,很多网文类型都进入“变体”时代。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与读者亲密接触的网文作家感受到阅读人群心理现实的变动。在市场兴起之初,“纯爱”叙事彰显了爱情伦理的重要性,完成最初的乌托邦想象和建构。但接下来,理性和现实被引进了网文写作,丰富和深化对于“纯爱乌托邦”的认识,所谓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化。社会结构的变动,女性职场功能的加强,也使“纯爱”不能满足女性文化消费的需要。然而当网络文学原著添加了诸多新变,影视改编却不能精准地把握该著成功的核心,将“变体”改为陈旧的套路,粗略地处理“职场”“武侠”“科研”等网文中出现的新元素,就会导致改编言情剧遁入陈旧老套。

  

尊重原著,并不是说要完全还原原著,不尊重影视改编规律,而是说不要将原著中作家精心构建的精彩故事、创新元素或是费心思量的矛盾冲突和深度思考丢弃掉,代之以陈旧、想当然的“套路”;不要漠视原著作家所触摸到的读者心理变动和大众文化转向,以及由此生产出的新形象和新内容,代之以固守陈规的重复和模仿。在数据之外,当下影视改编和IP转化成功与否越来越依赖于叙事方式、情感指向等创新性。面向变动的社会,正视内容质量的提升创新,是影视改编亟待重视的问题。当原著作者和改编方都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双方就能更好地相互成就。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标题:网络文学的新变体不该陷入影视改编的旧套路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