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贾静安区汾西路261弄3楼的黄老伯,今年92岁。他不能完全照顾自己。他需要妻子和儿子每天支持他,比如上厕所和洗澡。然而,他的妻子年纪大了,他的儿子不能24小时陪伴他。这对老夫妇的生活面临着许多不便。随着临汾路街道增加楼梯的推进,黄老伯所在的楼栋群享受着楼梯增加带来的“阳光”——成为阳曲社区最早安装电梯的楼栋群之一。这让黄夫妇很高兴。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黄老伯腿脚不方便,家到电梯口还有几米的距离,出行还是有困难。
今年以来,街道与上海凯诚控股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推进静安区老年服务项目——居家环境的老龄化改造、适配产品的选择、不同居家场景下的老年套餐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老龄化改造项目。黄老伯的“最后几米行程”最近因地制宜解决了。
街道按照“一户一案”的原则,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房屋实际情况等。通过入户评估-设计方案-安装施工-审核验收-售后服务的流程标准和要求,对申请的老年人住房进行适老化改造工作。施工前,施工员在社区规划师的陪同下,对黄老伯家进行了实地勘察,向黄老伯一家详细介绍了老龄改造的内容,选择了适合他的项目菜单。后来确定上门施工时间后,免费安装了一系列老年辅助器具:马桶旁安装扶手,马桶洗浴处安装浴凳,免费提供大小合适的轮椅、取暖器、防滑拖鞋等。改造后,黄叔叔不仅让他搬家更方便,也为他照顾的家庭省了不少力气。这个改造项目还贴心地配备了一个小取暖器,冬天可以捂手擦干脚,洗完澡把个人衣物擦干,再穿会更暖和。对于黄老伯来说,最满意的就是配备了便携式轮椅。电梯不再“遥远”。一两分钟就可以从你家门口到电梯,然后自己坐电梯下楼。
早在2019年,临汾路街道就开始探索家庭老龄化——适老化改造。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安全、优质、人性化的居家规划,依托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团队,与临汾社区普通群众的生活消费水平和社区人文环境相匹配。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和“微购买”,社区老年人可以获得充分的幸福感。目前,街道125户家庭已完成老龄化改造工作。
临汾路街道也于近日推出了“微帮扶”服务。充分利用“民生日志”的海量数据,重点关注低收入、独居老人等贫困老人家庭。在辖区内,准确定位受众群体,提供养老服务。推行社区养老顾问制度。养老顾问和施工方制定“一户一方案”,帮助老年家庭明确需求和设施设备安装点。作为项目建设的“翻译员”,他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推进、完善、完善,随时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和疑问,成为24小时贴心管家。临汾路街道还成立了“数字教师”志愿者,为社区老年居民送去数字教程,教老年人如何使用应用码、市民云等线上服务,帮助他们融入数字时代。
主编:唐烨文字编辑:唐烨
来源:作者:唐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