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在线-人民日报海外版
了解建筑行业的读者都知道,普通混凝土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建造房屋,因为普通混凝土不够坚固,所以要加钢筋来提高强度。目前,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新方案之一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使其成为一种增强纤维复合混凝土,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安全性。
如果把混凝土比作玻璃,那么纤维增强混凝土就是钢化玻璃。随着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人已经看到了纤维混凝土在加固领域的发展可能性,海归印石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继续努力,试着找到方向
印石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一名早期归国人员,曾试图在中国使用纤维增强混凝土进行建筑加固,但在创业初期并不顺利。印石坦言,自己之前走过很多弯路。“新材料行业的试错率很高,前期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市场认可,就要寻找新的方向。”他说。
2016年回国后,印石创办了史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但直到去年才真正确定了纤维混凝土的应用领域。经过三年的努力和尝试,我们终于有了结果。
起初,印石考虑借鉴国外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将其应用于建筑支撑结构,也考虑将其用于地面铺设,并做了一些地铁管片混凝土的应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有这些最终都失败了。创业初期的失败虽然让他感到无奈,但也让他逐渐沉入自己的脑海,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立足中国城市自身的特点,寻找纤维混凝土的新可能。
凭借着自己的思考,印石逐渐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房子的处理是一个难题,而建筑垃圾的处理如果拆除的话就是一个难题。如果不拆除,建筑本身的结构有危险,需要加固修复,这让印石看到了市场的商机。
坚持创业、收获、成长
申请方向确定后,还需要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资本。当时,印石有点缺钱。一是公司前几年研发成本过高,长期没有盈利。第二,印石发现聚乙烯醇纤维,一种过去在国外常用的纤维材料,虽然性能很好,但是非常昂贵。现有的资金很难支持材料的后续研发,但印石咬紧牙关,无论如何也要坚持研发。
“如果我不停止,那么还有希望;一旦我停下来,贷款就变成了负债,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只能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直到资金用完。”印石说。
经过全公司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印石和同事们终于找到了用聚丙烯代替日本聚乙烯醇纤维的方法,在效果几乎没有差别的基础上,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五分之一,更有利于推广使用。
今年,印石开发了自己的“新潜力”——改装机器。印石直言,从厂家购买的现成机器不好用,但委托对方更换机器的成本很高。此外,材料每天都要更换几次,一个月就要更换上百台机器。“客观上不可能每次都找厂家或者电工来换,只能自己学着做。”
他在五金店买了几千个配件,坐在店里让老板手把手教自己怎么连接配件。如果这些配件被厂家找到,就要5万多元,但是自己却大大节约了成本。自从第一台机器被拆除后,印石已经拆除了所有50多米的生产线,从零基础电工到改装机器的专家,甚至公司内部的几台机器都是印石自己制造的。
现在,该公司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