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参加骊山诗社的诗人,在屈原被投河的地方——河伯滩读诗。
第六届骊山诗社暨环洞庭湖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写作计划22日在长沙启动。23日,参加骊山诗社的诗人、评论家们在刘庄左故里骊山、岳阳楼曲源之乡椒镇进行了诗歌田野调查活动,并在河伯亭举办诗歌研讨会,探寻诗歌源头。诗人在河波湖读诗,集体把酒倒进河里。端午节来临时,诗人会珍惜屈原的诗魂。
鹤壁谭馆举行诗歌朗诵会和座谈。
清光绪《湘阴县图志卷二十二水利志》年:“河伯潭位于雅舍港西北,见洪武书,其中之一为河伯潭。据盛宏志《荆州记》说,洛县北部的回水西流至项,县城距屈原湖30里,《水经注》的回水西为屈原湖,即罗源。”
河伯滩位于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伯滩村。1981年,河伯潭被公布为汨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有花岗岩碑牌:“河伯潭,又名曲潭、神沙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楚见危在旦夕,痛苦万分,故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死于此。”
端午节到了,诗人集体把酒倒进河里,珍惜屈原的诗魂。
骊山诗社创始人、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组长周色则建议把鹤壁滩作为骊山诗社和中国诗人田野写作计划的一个驿站。李当天在鹤壁滩主持了诗歌朗诵会。
深圳著名诗人、评论家徐静雅说:“我站在曲源河畔。一步之内就是汨罗江。这条东亚罕见的河流在黄河和长江的映衬下从东向西翻滚。299年前,一位诗人逆着时间和空间,向这条相反的河流的相反方向游去。它的背后是下垂的凤凰山,周围是绿色的稻田和山野。这是我们的坟墓,流水的坟墓,将永远滚动。我目测了一下,墓宽一百步,可能是诗人选择的这条河最窄的部分。不远的汨罗江大桥,满是水,宽896米。此墓更长,从江西修水向西绵延至湘江,全长250公里。感谢骊山诗社,感谢“环洞庭田野调查写作计划”的永久落脚点,感谢这首蕴含智慧和其他情怀的民间小诗,让我感受到汨罗江的无尽和其他力量!”
周瑟瑟在河伯潭读他的诗《屈原哭了》,用他父亲生前为左邻右舍致悼词的哼调哼唱屈原的诗《九歌山鬼》。他说:“骊山诗社一直办到了第六届,最后到了河伯潭,屈原就是在那里投河的。汨罗江是流淌在我们诗歌血液里的一条河。我渡过汨罗江多年,想象着屈原的鬼魂无数次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长胡子白袍的屈原给我发了一道天问,我也在诗里写了《屈原哭了》。今天来到河伯滩,看到了河伯滩里静静流淌的深蓝河水,河岸的橘子树上飞舞着五颜六色的蝴蝶,岸边的稻苗。我内心还是忍不住感到压抑。多年来,我一直视屈原为诗坛之父。他瘦削的脸和脸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在河伯潭,我想到了晚清乡音人郭松涛为曲子庙写的对联《哀孤忠义》,其中,300幅中,单家变得优雅,开拓了新的风格;怀沙沉没在这里,两千年后,只有海滩的声音像过去的日子。”"
山东诗人马说:“当我来到鹤壁滩,面对眼前一条向西跪倒的江浪,蜿蜒在我精神时空里的古洛河,突然变得具体起来。我知道它曾经是中国文化被遮蔽的源头,也是中国精神的支点。作为一个来自《诗经》家乡的诗人,《楚辞》的声音一直回荡在我的灵魂深处。他们形成的传统共同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成为我们的精神基因。如果说中国有抒情传统,毫无疑问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或低估的传统,这就是家国惆怅情怀。河池应该是一个坐标。在时空的交汇处,我们应该重新发出JIU葛在诗坛本已微弱的声音。找到屈原《沈河》的河池,是这位中国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和写作计划活动的一大成果!"
浙江诗人薛瑛说:“中国诗歌的田野调查意义重大。在传统与创新、纵向传承与横向运动的交织下,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中国新诗了!各种探索和流派的诗人都需要深入田野,寻找中国新诗的根源和与世界诗歌的连接点。尤其是端午节前,在诗人屈原抱沙沉江的地方举办这样的活动,意义重大。如果所有诗人的灵魂都能有这样的洗礼,实现诗性精神的转换,那么这样的活动对于矫正未来诗歌的走向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来自辽宁的评论家龚白云说:“很荣幸受邀参加第六届骊山诗社暨环洞庭湖诗歌田野调查与写作计划。我个人感受到了一种文化根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一些虚幻的诗歌写作找到了出路和途径。当我们在屈原江图那里大声吟诵他的诗歌,讨论各种各样的诗歌时,我们所经历和感受到的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对诗歌的敬畏。与其整天冥想、发明毫无意义的小感觉,不如来实地写点触动心灵的东西。面对土生土长的‘田野’,我突然惊讶地发现,曾经悬在空中的文字是多么肤浅。只有地球是万物的深根,我们所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经历过。
的每一个平凡微小的事物忽然就都充满了异常的意义。田野调查打开了诗歌深处的眼睛,一些平日视而不见的东西突然就有了神秘的声音和暗示性的能量。”诗人们在汨罗屈子文化园
彭麦穗先生是河伯潭本地的退休教师,他长期研究屈原,他向诗人们介绍了河伯潭的历史文化。他说:“中国当代诗人环洞庭湖田野调查写作组一行,来到了屈原管理区屈原投江地河泊潭江边,诗人们仔细解读石碑上的历史文字密码,在怀沙亭召开了诗歌诵读会,每个人都把对屈子精神的解读与认知,融进自己所写的诗行,大家一致认为,诗歌的真正源头在这里,我们怎样才能在此落脚,开一代诗家新风,也期待端午节诗歌笔会与吟诵再一次能在河泊潭江边怀沙亭举办。”
诗人徐敬亚、周瑟瑟、李不嫁、马启代、叶德庆、宫白云、王唯、榔头、张朝晖,以及汨罗市诗歌学会副会长黄鹂、黄鸣凯朗读了诗歌。
栗山诗会由诗人、评论家、纪录片导演周瑟瑟2016年创立于湘江边的栗山村,已经举办了六届。由湖南省诗歌学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湖南湘阴县文联主办,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小组、湘阴县诗歌散文学会、《卡丘》诗刊承办。
汨罗江水由东向西翻滚而去
栗山诗会创办人、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组长周瑟瑟写下诗篇《屈原哭了》
附录:
《屈原哭了》
--给我的故乡
周瑟瑟
很多年我都是携妻带子从下火车,天色微暗
很多年我都是从黎明的汨罗江上过,江水泛着泡沫
每次我都看见屈原坐在汨罗江边哭
我不敢低头,我一低头酸楚的泪就会掉下来
那几年我活得多苦啊,现在境况稍有好转
但内心还是不能忍受屈原坐在汨罗江边哭
我一下火车,他就跟着我,要我告诉他《离骚》之外的事
我吱吱唔唔只是叹息,“我想念故乡的亲人
我想念在江边哭泣的你……”
除此,我不能抱怨人生多险恶
家国多灾难,我只能默默从汨罗江上走过
像所有离家的游子,我红着脸在故乡的大地眺望
我看见死而复生的屈原
我看见饥饿的父亲代替屈原在故乡哭
他终于见到了漂泊的骨肉,儿啊一声哭
一声屈原的哭,一声父亲的哭
把我泛着白色泡沫的心脏猛地抓住
我在汨罗迎面碰到的那个长须老头,他是饥饿的屈原
我衰老的父亲,泪水把脸都流淌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