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餐饮业频频受到风险投资家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就有不少于70家餐饮企业获得融资。其中,米粉企业众多。
7月16日,贵州米粉品牌“黄桂锋”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系列融资;
6月28日,湖南牛肉米粉品牌巴马米粉连续获得B、C轮融资。
更何况,还有一个挑花眼的家伙,在2020年获得了数千万的天使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米粉的PE/VC机构中,有很多知名的投资机构,如正格基金、IDG资本、先锋长青、华兴资本等。
资本这1000亿的赛道赌注能跑出一个民族品牌吗?
# 1000亿赛道,新老玩家都在争“粉”
早在米粉投资热潮到来之前,一大批创业者就已经嗅到了赛道上的商机,享受到了第一波品类红利。
兄妹土豆粉成立于2001年4月,在全国18个省、市、直辖市拥有500多家连锁店。
2010年在哈尔滨起家的吴明远米粉,如今已突破2200家门店;
成立于2012年,粮食、鱼粉门店总数已超过4700家;
伏牛堂成立于2014年(2018年更名为“巴曼”),目前在京津冀地区拥有约60家直营店。
2017年以来,米粉赛道变得更加热闹。
公司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今,截至2021年上半年,不到5年时间,新注册米粉企业近8万家,其中餐饮行业近5.6万家,占比超过70%。
三良粉,湖南主要手工米粉,2017年创立于广东东莞。它通过手工研磨和蒸熟打开了市场,并开设了50多家商店。
长沙鲁大姐鲁粉成立于2019年,从湖南米粉鲁味品类出发,聚焦“鲁面鲁味”并以小店模式开设多家门店。
成立于2019年底,粉丝们迭代升级了当地老字号“玛姬米粉王”,主打桂林米粉,目前已经开了10多家店。
然而,虽然在繁忙的米粉赛道上有很多新老品牌,但大多数品牌的发展主要是区域性的。
以一批专注于湖南米粉的品牌为例。巴曼的店主要在北京,大弗兰的店主要在深圳,三良粉的基地在东莞,小满手工粉主要在上海等。所有品牌在当地都很有名。
但在全国范围内开店的少数品牌,如杂粮、鱼粉等,在全国餐饮市场还没有形成与规模相对应的影响力。很多人还是把五谷鱼粉当成一个子类,而不是一个品牌。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 1000亿米粉赛道跑不出强大的民族品牌?
米粉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为什么没有一个强大的民族连锁品牌?
看来制约米粉全国范围内扩张的主要原因是该品类的历史基因。
有业内人士评论,湖南米粉之所以大到无法走出龙头品牌,主要是品种太多,没有一个能真正代表湖南米粉,目前国内也没有明确的品类认可。
这句话适用于中国的米粉市场。
米粉可能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周朝,但由于生米稀少,很长一段时间,米粉仍然只提供给达官贵人。
后来随着水稻种植范围和产量的提高,以及米粉生产技术的成熟,清末以后米粉慢慢进入了老百姓家里的餐桌。
如今,无论在哪里种植水稻,米粉几乎随处可见,味道和形状各不相同。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米粉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也成为制约米粉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全国范围内,米粉的种类很多,几乎每个城市和城镇都有不同的米粉口味和制作工艺。
以广西、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为例。即使在同一个省,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米粉做法和口味。当地的品牌很明显,大多数当地人只知道自己家乡的味道。
例如,广西米粉包括onlin
湖南常德米粉、长沙米粉、湘西米粉、湘潭原石磨米粉四大主流。其中,长沙米粉是最典型的肉汤肉粉,而在常德米粉派系中,进士牛肉粉最为出名.
在江西,最有名的是南昌混合粉,除了汤粉、炒粉、热粉和冷粉.
四川和贵州有很多种米粉。四川有绵阳米粉、南充米粉、西昌米粉、绵竹米粉等等。贵州也有自己的本土化米粉。
上面提到的当地米粉种类,只是众多“帮派”中的冰山一角。广东、海南、福建甚至新疆都有米粉。
ec88dc0b0498c9ab6363b25f2441e' />正是因为米粉的种类和流派繁多,很多米粉品牌要么只专注于地区,要么只专注于某个地方的特色风味,难以做大。
此外,米粉在国内仍面临问题。
在许多地区,米粉只是早餐和小吃。
按照这种发展思路,很难创造价值感,也卖不起价格。
同时,米粉的制作工艺相对成熟简单,门槛不高。因此,市场上的米粉店大多以个体户和夫妻店为主。这导致各家米粉店的产品质量、环境、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 一碗米粉的探索
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全国米粉市场尚未出现强势品牌。这也意味着各个品牌都有机会争夺品类顶级品牌的宝座。
近年来,不少品牌都在为之努力。他们有的继续探索品牌化、连锁化的方式,有的向电商、零售、食品方向延伸,试图打破界限。
经过总结,发现他们的玩法如下:
1、从形象、产品、原材料等维度提升品类的价值感。
如上所述,市场上的米粉店大多是街头小作坊和夫妻店。产品单一,价值不强,很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近年来,市场上略显知名度的米粉品牌开始从产品结构、食材、装修设计、服务等维度进行转型升级。
在店面设计层面,霸蛮的酷黑和大弗兰的暖橙更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注重年轻化。
在食材方面,与传统街边小店相比,连锁米粉品牌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更加严谨。例如,大弗兰只选用宁乡花猪肉作为香肠的原料,而带有代码的肉则选用牛肋骨;霸蛮与饭爷辣酱合作。
在产品结构层面,部分品牌采用“米粉+”的方式,打破传统米粉单一痛点,提升品类价值感。
2、切入细分市场,抢占空白市场
寻找更受欢迎、更难忘的子品类来抓住消费者的心,也是较少品牌的探索路径之一。
3、结合电商、新零售,拓宽品类边界
拓宽品类边界,让小众变得相对流行,也是品牌探索的方向。
与线下餐厅相比,米粉的餐饮零售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让产品流通空间更大,市场教育成本更低。 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如上所述,米粉品类生命周期长,基础多,品类认知度高。
不过,整体来看,全国米粉市场还处于比较传统的状态,以夫妻小店和区域品牌为主,大品类和小品牌的市场特征非常明显。
随着资本的增加和米粉品牌的积极探索,米粉的整体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谁将率先冲破这条千亿赛道,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红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