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玩耍时被其他小朋友无故推搡、摔倒、抢玩具、碰撞、踢打,导致自己的孩子受伤。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这些都是无法忍受的情况,让家长带孩子外出活动时神经紧张到了极点,孩子之间有意无意的肢体接触成为了很多冲突的导火索。
比起孩子无缘无故被其他孩子推搡殴打,更让父母担心的是孩子此时不会还手,不懂得保护自己,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对于渴望爱孩子的父母来说,更容易引起大怒,而我作为一个带着2岁孩子的全职爸爸,对这种情况有着深刻的理解。
元宝一岁多一点学会走路后,我们会开始带着孩子去楼下的社区广场锻炼,让他们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步履蹒跚地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给他们机会认识一些社区的更多孩子,和一些孩子交朋友。
然而,我们孩子的气质是这样的。他们反应慢,加热慢,并且忠于父母。他们不是那种喜欢到处乱跑的人。在我们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会慢慢和其他孩子聚在一起,玩得开心,玩玩具,摸我的手,我也会摸你的脸,相当和谐。
然而,一个社区不可能都是温柔的孩子。总会有一些孩子调皮捣蛋,缺乏管教,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和挑战。
元宝16个月左右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带着孩子和小区里的几个孩子一起看元宝的玩具。一个3岁的孩子突然冲了进来,看了一眼元宝的玩具,双手推着元宝的胸口,孩子坐在地上,当时就哭了。
说实话,按照我以前的气质,我一脚就把这个离家出走的孩子踢出去了,但是我没有做到。一方面,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惊慌失措,不知道孩子是否受伤,专注地看着孩子,安慰着孩子。另一方面,孩子的父母很快跑过去把孩子带走,没有做礼物,没有道歉,没有教孩子任何东西,离开,离开。
事后看来,如果现在发生这种事,也许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处理。
那时候除了心疼孩子,什么都没有,只有担心和无助。孩子面对这种情况的无力感真的深深地伤害了我,让我觉得我无能为力。
还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小区玩,看到一个大孩子的玩具,孩子很喜欢。我向对方建议是否可以玩另一个玩具。得到同意后,我交换了玩具玩。没多久,孩子直接冲过去,推开元宝,从元宝手里抢走了玩具,可是元宝的玩具没拿就被孩子扔到了很远的地上,元宝吓得不敢抱。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几次,每次都觉得元宝很紧张。好几天不想下楼玩了。出门的时候会坚持让我们抱着,这让我很焦虑。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温柔,不要打人,不要乱扔东西,却很少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面对侵犯时如何反击。我们也尽力做到温柔优雅,为孩子树立榜样。也许,这种家庭教育的后果之一就是孩子的温顺。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辞职照顾孩子。
辞职后,因为爷爷奶奶帮我带了几个月,宠我多,吃得多,运动少,身体质量指数严重超标,所以我每天早上和下午都带孩子出去活动,总是尽可能带他们去公共场地,希望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运动能力,控制体重的增长速度,降低身体质量指数值。
正好在小区边上有一个邻里社区活动中心。有一个儿童活动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方便家长和带孩子的老人在里面玩耍。我过去经常拿着元宝去玩。到了孩子集中的地方,自然又会遇到老问题。
有一个小女孩,带着她的奶奶,比元宝大7、8个月左右。每次去玩,如果有小女孩在,元宝只要拿起一个玩具,小女孩很可能就会跑过去抢,所以元宝就要玩别的玩具。我也安慰元宝,我们可以玩其他玩具,尽量避免孩子之间的冲突。
过了很久,这样做了几次后,我发现这样不行,孩子们越来越胆小,但小女孩却一意孤行。终于有一次我生气了,小女孩从元宝手里一连拿了十几个玩具,她奶奶却坐在那里咧着嘴看,一动不动。我拦住了小女孩伸出的手,她并不在乎元宝的存在。这时候,她大叫起来,告诉小女孩,她敢再抢弟弟的玩具。
奶奶什么也没说。她带着孩子离开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她。
这一次,我不能说自己做对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做错了,但确实释放了我压抑的情绪,让我在后期调整了心态策略。
随着元宝的长大和我的刻意训练,孩子们的勇气慢慢长大,愿意带着玩具再去社区玩。但是,和以前不一样的是,当同龄的孩子来抢他的玩具时,元宝一开始会看着我,我会鼓励他。
眼神和语气,告诉他,如果不想给别人玩,就不要放手,自己抢回来。慢慢的,孩子胆气也大了一些了,玩具抓在手上抓的死死的,一般的孩子很难抢过去了,如果是明显大龄的孩子过来抢,我就会出面进行吓阻,以充分保护元宝的胆量和勇气,也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撑,这种心理支撑,貌似也让孩子的胆子慢慢的肥了起来。
2岁多的孩子,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自己的东西看的很紧,你想让他分享,基本上门都没有,所以,如果别的孩子想玩元宝的玩具,如果没有元宝能看得上可以交换的玩具,我几乎不可能说服孩子松开紧握着玩具的手。
这倒不是大问题,重点是,这小子开始学着抢比他小的孩子的玩具了,看上了,就是我的!把他爹郁闷的不行,我又开始了纠偏的过程......
2-3岁的孩子,不太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也不懂得规则的意识,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中只有“我的”和“不是我的”,以及“我觉得那应该是我的”,在这种心理下,难免出现各种推、打、扔、抢的行为,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孩子正常的发展阶段。但是,对于有这种行为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的干预和管教,否则很可能错过孩子的规则意识训练机会,给自己的家庭教育带来困扰,也给别人的家庭制造了麻烦。
再说一下我们家老大,乐乐姐姐的情况。
乐乐姐姐小的时候跟元宝弟弟类似,也是个温顺的姑娘,小朋友之间的推打,有时候躲都不会躲,别说还手了,为这个,我们纠结了很久,但是孩子的性情是这样的,不是你让她凶起来,她就会凶起来的。
直到有一天,机会来了。
姐姐8岁那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从西藏自驾旅行回来,距离新学年开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可是我们两口子都要上班,爷爷奶奶也没有过来,只好把姐姐寄放到在大学当老师的小姨家里,小姨家有个比姐姐小8个月的弟弟,特别的凶,每次见面都会把姐姐弄哭,可是姐姐又喜欢这个唯一的表弟,更不忍心还手,把我们愁的。
这个暑假,姐姐过去住了三天,突然给妈妈打电话哭诉,弟弟每天都欺负她,打她,受不了了,要回家,好吧,赶紧接姑娘回家。
可是,没人照管孩子,怎么办呢?
费尽周折,了解到我们这里的跆拳道馆在暑假开了全托班,早上上班的时间送过去训练,中午吃饭、午睡,下午训练,下班的时候接回家,这下可解决大问题了。
自从姐姐开始练习跆拳道之后,那个表弟,再也不敢动手了.......
小姨问表弟为什么不打姐姐了,回答说,打不过,怕被姐姐打,虽然姐姐依然喜欢这个表弟,也绝对不舍得对弟弟动手......
因为,我们给表弟看了姐姐练习跆拳道之后,一脚踢烂一块木板的视频
有时候,最好的保护,就是明白的告诉别人,我很强,我不会动你,但是你也别惹我。
练习跆拳道这三年,我们每次都会给孩子报名参加本地的比赛,让孩子参加竞争性的运动,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训练,姐姐的胆气也大了不少,以前较弱的小姑娘,现在喜欢自己挑战一些事情了。
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姐姐放学回来,跟我们说,今天他们班的一个男生欺负她,抢走她的文具不给她。
我们问她怎么解决的,很好奇。
姐姐轻描淡写的跟我们说,我一脚把他踹到桌子底下去了(小男孩坐在椅子上,姑娘一脚踹在椅子上)
好吧,我们还能说啥呢,在被挑衅的时候,知道选择保护自己的方式,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果断给女儿一个甜蜜的拥抱。
现在的女儿,性情依然温和,厌恶暴力,总是笑脸对人,但是我们知道,一旦遇到了事情,她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