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经济参考报》年8月24日,发表吴丽华署名文章《坚定市场化方向》
全面深化注册制改革。文章称,8月24日,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迎来落地一周年。一年来,注册制下的创业板运行平稳,市场效率显著提升,市场活力得到激发,对成长型创新企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站在一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凝聚市场共识,强化市场化方向,优化完善各项制度,为实施全市场登记制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4月27日,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启动。同年8月24日,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企业在深交所上市。一年来,创业板注册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融资环境。根据深交所数据,创业板注册制下已受理企业初始申请727家。Wind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共有182家企业在商事登记系统下上市交易,共募集资金1401.47亿元。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特种设备制造等行业,注册制下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从市场运行来看,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显著提升了市场活力和韧性。在过去一年的运营中,创业板市场的成交量不断放大,其在a股市场成交量中的份额也大幅提升。总的来说,创业板注册制各项改革制度运行良好,取得了预期效果,为推进股票市场注册制改革,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注册制基础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地方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新股定价机制仍有优化空间、部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不足、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总的来说,这些问题都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来解决。
站在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一周年的新起点上,要凝聚各方共识,总结试点经验,深化改革举措,为实施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要强化市场化改革方向。实施注册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随着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市场包容性提高,同时建立了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机制,显著增强了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这种市场化的约束机制逐渐发挥作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更加充分,市场在价格发现、资源聚集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下一阶段,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市场化发行机制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促进IPO市场良性循环发展。
其次,必须处理好注册制改革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系。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必由之路。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