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来自一位老管城人李家民,她回忆起了老管城的味道。希望你喜欢。
初中之前,我的生活是从周面坊到石桥路。沉睡的老莞城,便是那时唯一能目触的世界.
东莞市石桥路
*卢九文化
老房子在城外的周面房,前面有一条河。在西村附近,穿过山楂桥,进入大溪路,夜幕降临后,你可以看到振华路麻茶。
现在很多人都会特意开车来这里,小时候,下班回家的路上爸爸买的是一杯青麻茶。当时,既没有火麻仁饮料,也没有黄振龙火麻仁.
唯一能喝麻茶的地方就是这辆绿色汽车。
车对面有一块木板,背景是美丽的黑白仿大理石。上面有两个大锅,一个是麻茶的,另一个是牛杂.的。板子上还有一个铁牌子,三个红字[青麻茶],字体特别浑厚有力。
招牌顶部有两三张白色灯管的桌椅,单独放在车旁。有时候晚上和爸爸回家,路过的时候会买一杯喝的,坐在摩托车后面喝完,喝完还会有一点麻仁颗粒。
那时候,孩子们还在嬉戏,咬着杯沿,90度向上看,希望小颗粒快点到嘴里。.
搬家后,我再也没有去过。有一次,朋友说我专门去的时候觉得不好吃,但是价格不便宜。有时候,美食不是在舌尖上,而是在感情里。
穿过小巷,绕过水果街和批发街就是光明路。现在已经建成了管城的美食街。
高佬粥,肥仔肠粉和街头煲仔饭,都经常出现在老莞城美食排行榜上。我最喜欢的两家粥店也在这条街上:一家埋在高佬粥,对面的小巷里
巷子里面的粥店,好像是没有名字的,你得上三四级台阶。
老板拿着一个小银锅,煮着米粥,问你想选什么。通常是可以选三个.爸爸给我选两个,自己选一个。
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内脏的魅力。我一直想要肉丸和皮蛋,我爸爸一直想要肠粉。
另一个家庭喜欢街上的道滘肉丸粥。乍一看环境不是很好,给人的印象就是黑暗的环境里总有白光。这家的粥肉丸多,够弹牙,最重要够咸
喝完之后,每次我妈都要喝一杯水解渴,她说喝的时候味精那么多。
*东莞美食
但是我特别喜欢,特别是小时候,家里人要求清淡饮食的时候,这碗粥是难得的例外。
过运河桥,进入市内石桥路。关城曾经是最繁华的商业街。
文化广场建成前,是一个游乐场,我和哥哥和父母一起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 《唐伯虎点秋香》,忘了那是几年前的事了。
当时,华商商场还在那里。后来,鞋城和电脑城被拆除。二楼有几家影碟销售商。门前有两个大纸皮箱,里面装了很多盗版的日本动画DVD。
1986年,位于郑茜路的华商商场,莞城开业。
*图片|郭锡勋
走在小巷子里总有几家快餐店,石桥路,小学中午放学,换店解决,5元的快餐三个菜,每次都点出个新花.的午餐问题
样,最大的心愿是把快餐的种类全吃遍了。
过了斑马线,就能看到最有名的 恒香云吞面 ,对面是云香。这两家的名字我也是等到五年级时才分得清楚。 常去的是恒香
,不因为味道,而是因为离家里店铺近。
三元钱的云吞面,两条绿油油的通菜。 云吞馅没有鲜虾,没有冬菇,最简单的皮包肉 。面条也 不是竹升面 ,碱水味重,根据喜好可配上一勺
蒜蓉辣椒酱 。
不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云吞面,也不是用料最好的云吞面店,但那 独属于这店的味道,是我经常想念的气味
,它深深地刻在嗅觉的记忆里,一经过看见浮在半空的蒸汽,便能辨别出这里的香气。
恒香云吞面
*东莞大喇叭
小时候恨不得一天三餐吃恒香云吞面,但是把 3元的云吞面 和 1元5角的烫粉
一对比,精明的爸爸在早餐问题上还轮不到我开口就做了决定,摩托车蹬蹬蹬地朝着万寿路开去,停在路边朝着瑞宝的阿姨喊: “一个烫粉不要葱。”
“烫粉”大概是莞城的说法 ,其他地方好像不这么叫, 其实就是肠粉 ,但我又觉得它和肠粉不一样。 在我心里,烫粉只能加肉和蛋
,什么冬菇肉丝啊,冬菇牛肉啊,都是异端,更别提完全不搭边的两片生菜。
有次我跟瑞宝老板说起这个,老板立马赞同说: “加了菜的就不是烫粉。” 烫粉最好吃的是那些肉沫和那勺豉油。
烫粉
*东莞美食
小学时候, 加蛋是偶然的,加肉是惊喜的,加肉加蛋是土豪级别的 。我要一个例牌就很满足,只要里面没有葱。
我爸对我不吃葱这事情怨恨得发紫,在平日,用不吃葱就不会聪明的谎言骗我,但随着我智商的增长识破此谎言后,他又试图在早餐买烫粉时假装忘了提醒老板娘说不要葱。
直到今天,葱or不要葱的战争依旧在我家中上演,乐此不倦。
我回想起这一切,缘起昨天在 志亮牛杂 吃东西。
志亮有着万年不变的汤底 ,不需要酱料进行调味, 鹅肠洗得格外干净 , 薯饼堪比M记 , 白肠依旧是小学一年级吃的那个味道
,还有一个很有个性的老板娘。
志亮牛杂的菜单
*莞城通
读高中时放学常来,有次我跟志亮老板娘开玩笑说你的计算能力完胜我一条街,老板娘不好意思说不是不是,之后请了我吃一碗红豆栗子西米露糖水。
后来去了广州读大学再回来后,发现 志亮越开越大,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老板娘贵人事忙,好像也没记起我了。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播的多样性,不少隐藏在老莞城小巷中的老店被人发掘和宣传。
志亮牛杂店门口
*莞城通
一小的猪肠粉、振华路麻茶、光明路煲仔饭... 但事实上,不要因为溢美之词而在第一次前去时拔高对其期待。因为它们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变化不断的餐单,
它们只是融入了老莞城的一家家不起眼的店铺,以自己的味道支撑起了老莞城的一代一代的延续。
它的美味存在我们老莞城人的情怀里,文字过于笨拙,美味难以分享,一切不可言传,只能独自领悟。
作者:李嘉敏 @ 一时半刻
排版:梅姗姗
头图:《寻味东莞》
文章来源:风味星球 fengweixingqiu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some photos and quotes are from internet
rights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编辑:澳商新媒体出品 诚意推荐/Maisy
欢迎朋友们来吐槽,小编真是不胜荣幸,动动手指给点意见吧,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留言,好的坏的小编都会虚心接受!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分享美好的事物,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