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合伙制,我们可能只谈知识。有些小伙伴还是不太懂。今天我们就以永辉超市为例详细讲解一下。
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曾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当一线员工月薪只有2000多元时,他们可能只是温饱,根本没有任何精力。每天上班,其实就是“和尚每天打铃”。顾客几乎很难看到脸上的笑容,这对互联网冲击下的实体零售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如果一线员工处于‘某天和尚敲钟’的状态,反正卖多少,超市亏多少果蔬都无所谓。这样就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会影响整个超市。于是,永辉超市在执行副总裁柴明刚的指挥下,开始了经营机制的革命,即对一线员工实行“合伙制”。
永辉品类、专柜、部门达到基本设定毛利或利润后,企业和员工将分享收入。其中,对于一些店铺(主要是精品店),甚至可能会有无基本消费的要求。“就比例而言,可以沟通讨论。在我们的实施过程中,有过55次开放、46次开放,甚至37次开放。”
这样,员工会发现自己的收入与类别或部门、科目、柜台等的收入挂钩。只有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所以从收入上来说,合伙是员工的一种“开源”。
此外,鉴于很多员工群体与企业之间的协议是利润或毛利分成,员工也会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以果蔬为例,员工在堆放时至少会小心处理,并注意保鲜程序。这样节省下来的成本就是所谓的“节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永辉超市在全国整个果蔬部损耗率超过30%的情况下,只有4%-5%的损耗率。
合伙制下,永辉的放权不止于此。部门、柜台、类别等人员的招聘和解聘。都是由员工群体的所有成员决定的——当然,你可以招聘10名员工,但所有的福利都由每个人分享。这也避免了一些人无事可做,人类精疲力尽的情况。最终,这一切把永辉的一线员工绑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是一个共同的群体,而不是个人个体,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此外,员工流失率也大幅降低。
根据协议,返还合伙基金并给予利息补偿;考虑增加新的合作伙伴进行补充;无论是从合伙人处抽回的股份数量,还是预留给未分配分配的股份数量,利润最终都会归公司所有;中途新入伙的合伙人按照入伙时间计算个人合伙分红。
在2014年中国财富500强榜单中,零售企业有31家,其中永辉超市以305.43亿元的营收领跑超市行业。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永辉超市在该榜单中的排名大踏步前进,从2012年的224位上升至2013年的197位,今年排名第176位,营收增速超过20%,利润率也从2013年的2%上升至2014年的2.3%。在整个超市行业净利率低于1%的困境下。
以上就是永辉超市案例分析过的合伙制度。如果你对管理、营销、股权感兴趣,可以关注这个号,每天和别人分享,在评论区说出你的问题,或者私信我,回复88。我帮你解答,赠送《2019新营销实战手册》103010电子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