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机,电商平台上预售的大闸蟹礼券也在蓬勃发展。因为携带或赠送礼物方便,螃蟹可以互相交换,螃蟹优惠券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围绕蟹券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商家玩文字游戏。优惠券上写的“1888式”并不代表1888元。短时间内不能换货的螃蟹少了两斤。各种蟹券背后还可能隐藏着哪些消费陷阱?
消费者吐槽“一券在手,螃蟹难找”
商家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提货。
近日,浙江湖州的夏玲拿着朋友去年送的1388元蟹券去提货,商家以蟹不够肥、没到量、钓完了等各种理由拒绝,要求她晚一点回来提货,并声称蟹券长期有效。
对此,夏玲感到很无奈。“我已经联系卖家很多次了。每次他们都在找各种理由不发货。为了一张螃蟹券而维护他们的权利太麻烦了。好好想想吧。”
由于螃蟹不耐储存,不方便运输,螃蟹优惠券的出现有助于客户分流,减轻了商家的销售压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消费时间和处理方式。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但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杨指出,现实中,蟹券确实被一些企业“滥用”了。
杨:代金券是提前收取的,商家每年根据收取的金额来安排。有些商家收钱后,缺钱,甚至直接跑路。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今年价格卖得好,他可以供应;如果价格不好,又不愿意卖或者赔钱,可能会赖账,今年不提,明年再提。
媒体揭露“螃蟹券空转”的套路;
不卖一只螃蟹就能净赚100元。
据此前媒体报道,有商家先印制了一张面额为500元的螃蟹券,以400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消费者买了送给别人,回收螃蟹券的回收商以250元的价格回收,以300元的价格卖给商家。
在这样的循环中,商家不卖螃蟹,但每张螃蟹券赚100元,消费者买单。
有人把这种“螃蟹券空转”称为螃蟹券的“证券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研究员李永健表示,此举确实赋予了螃蟹优惠券金融产品的属性。“一方面,我们看到螃蟹券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从食品变成了金融,另一方面,市场上必要的流通管理制度没有跟上。因此,螃蟹券的不良商家、发行者和营销者利用混乱来赚钱。”
食品券“证券化”现象并不是一个特例。作为月饼券的“中间商”,许多“黄牛”靠月饼券和月饼券的差价赚钱。李永健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该领域制度的空白,相关规定还需进一步完善。
监管部门和协会联合打击蟹券套路。
内部人士:不要贪心,从正规渠道买。
针对螃蟹优惠券成为消费套路“重灾区”的事实,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正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今年,苏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倡导品牌商户作为会员单位,对自发售之日起30日内未激活发货的蟹卡、蟹券进行一次性兑换,提供无理由退货承诺服务。这也是国内大闸蟹行业首次将一次性兑换蟹券(卡)纳入不合理回报。
杨说,该协会正以多种方式帮助规范大闸蟹市场。“首先,行业培养经营者和员工的诚信意识;第二,在行业内建立一个坚持诚信的典型公司,同时对其进行处罚甚至曝光
此外,杨表示,螃蟹优惠券要在正规商家和渠道购买,要选择老品牌和有年头、有根的大品牌。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