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明(电子邮件:qinming@36kr.com)
编辑|史亚琼(电邮:syq@36kr.com)
据了解,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商“摩点狗智能科技”近日启动天使轮融资,资金将聚焦珠三角地区,主要用于智能建造平台研发和供应链建设。
在装配式建筑行业,运营模式从工地延伸到工厂,现浇施工演变为整体组装。除了节点连接、组件设计、工艺方法等带来的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整个产业链中协同管理模式的变化。目前从设计、制造、物流运输到装配施工阶段,由于各专业各自独立,交界处外包商参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流程管理粗放,合作效率低,成本问题突出。因此,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优化整合整个产业链,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墨狗”成立于2016年。从大量智慧工厂的布局出发,致力于打造“管理技术平台”CPS工厂现场集成解决方案,优化行业产能供给和管理模式。
五年来,公司开发了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现场系统,积累了模型工程数据,实现了投资3000万元、回报期1.5年的单一智慧工厂目标,验证了集成精益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发展历史
与这一领域的其他公司不同,“墨点狗”有几大特点,.
一是面向装配式建筑市场快速增长的珠三角地区;二是关注多年后的市场结构,提高未来价格战的竞争力。目前重点打造一个业务模式类似“百步”的供应链平台,聚集产能和订单;三是凭借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团队积累了亚洲知名装配项目全产业链的工程数据和经验。
团队也分析了关注点在珠三角地区的原因。目前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厂家有上千家,珠三角只有几十家。根据长三角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发展规律。
未来,由于珠三角市场容量的增加,PC工厂的零部件报价也将下行,随着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是提前布局智能工厂的最佳时机。
此外,集中产能和订单与团队看到的市场情况有关。目前全国PC市场已初具规模,行业供大于求。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PC工厂超过2000家,总产能约5000-6000万立方米,而实际市场需求约2200万立方米,价格战激烈。
通过聚集产能和订单,搭建供应链平台,公司还将带动产业链各方大幅降低 。.成本
总经理赵琪告诉36Kr,从工厂出发还有很多考虑。首先,当行业的装配率提升到一定程度时,市场的驱动也会迫使传统工厂的生产成本下降,在优胜劣汰的情况下,智慧工厂会有很强的竞争力;然后
影响项目未来进度的关键因素也将从施工现场的协调和控制扩展到工厂计划生产中的。
;最后,从工厂的角度来看,要解决订单量不稳定的问题,本质上需要从产业链上寻找合适的突破点。
具体而言,在转型方面,公司为传统PC零部件工厂提供.转型运营服务。首先,工厂的选址
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企业在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主要经营模式是公司负责建厂,合伙人负责促销,双方按股权比例享受经营成果。但一般合资工厂正式投产需要1-3年时间,预计合资工厂自签订合资协议之日起3-5年内盈利,8年内回笼资金。
“摩点狗”希望以远低于对方的成本快速获得相应的产能。其中,通达工厂基本实现了转型第一个月、投产第二个月、投产第三个月、1.5年资金回笼的目标。
与传统的拿地建厂理念不同,公司注重投资周期短,与民营企业紧密结合,通过租赁小面积工厂或土地实现合作共赢。此外,“墨狗”在工厂设备和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方面具有增效降本的优势。
店磨沟通达厂
对于业务场景相似的竞品,如远大生活工作、游助智能制造、达乐庄、步众科技等。
“墨狗”的思路是更加注重如何精益化项目过程管理,降低成本和项目对施工现场的依赖。
其次,在改造传统工厂的过程中,公司也会带来订单,甚至会带来资金进入市场,这对长期合作的工厂是有好处的。此外,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工厂运营、软硬件产品和咨询服务。
公司战争
略规划方面,「墨点狗」采用S2B2C模式,分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通过向工厂与工地提供各阶段的产品与服务,形成一体化的平台运营能力;第二阶段,通过装配式专线施工与总承包施工,形成一体化建造能力,转变为全产业链供应链平台;第三阶段,面向开发商与个体的建造服务,成为行业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平台。S2B2C示意图
总经理赵祺谈到,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于微信端开发,推广方式简便,客户易于接受。旗下BIM服务、PC工厂建厂管厂服务、CPS智慧工地系统及CPS智慧工厂系统构成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生态体系。
产品与服务体系
市场合伙人梁骁表示,目前公司业务布局聚焦在珠三角并辐射长三角,已经积累了数十个PC构件工厂的数字化建设运营经验和上百个建设工程的BIM数字化设计及数字化建造经验,如典型案例-
碧桂园森林城市,同时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余项。
典型案例-碧桂园森林城市
「墨点狗」核心团队由深耕专业领域10-30年工程师跨界团队组成, 具有全产业链成长背景,且均通过样板项目历练与成长
。公司董事长赵源畴,教授级高工,曾为中建五局副总工,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精通建筑产业模式架构;总经理赵祺,拥有专业领域20余项知识产权,具备现场精益施工的管理经验;技术负责人杨为曾负责远大住工、中民筑友的多个装配式项目,具有丰富的工厂精益制造与数字化管理经验;设计负责人贾越在装配式建筑从业8年,曾为德国RIB集团亚太区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