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资源共享、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动下,共享经济改变了各种传统产业。基于庞大的租赁市场和消费者对服装的消费心理,一些企业家和投资者在共享经济兴起时看到了新的机遇,众多服装租赁平台相继出现。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质疑——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所谓的共享产品并不是真正的共享,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只是传统的租赁,只是增加了“共享”二字。
近期易、垂一相继获得融资,并不意味着在整体共享经济冷淡的情况下,共享经济复苏。资本对这个市场的未来潜力很感兴趣,但目前共享服装有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关消息显示,9月25日,国内男装订阅电商龙头垂一已完成A3轮融资,蚂蚁金服为主要投资方,宽带资本子公司陈山资本参与投资,邱毅资本为财务顾问。此前,云久资本也参与了A2轮融资。结合此前由SIG牵头的A1轮融资,垂翼A轮整体融资金额接近3000万美元,成为迄今为止订阅电商领域融资金额最高的创业企业。
此前,9月7日,国内会员制时尚分享平台易宣布获得新一轮战略融资,由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据介绍,本轮融资完成后,易将进一步切入更多消费场景,升级“造型师算法”,以推荐和持续自开、洗配智能综合运营中心升级全国布局。本轮融资由阿里牵头,这也是阿里对易的第二次投资。据业内人士分析,阿里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一二三的控制,达到抽干阿里的效果。早在去年4月,易就加入芝麻信用平台,与阿里达成业务合作。
一二三、吹一新融资的背后,是不是共享服装面临的社会鼓励和市场期待增加了?目前共享服装平台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下一步发展方向在哪里?
衣二三的蜕变
2015年1月,艾尔山在北京成立。创始人刘梦媛创立的公司名为九五,定位为高端奢侈品租赁,主要用于商务会议、婚宴等场景。然而,由于位置场景特殊,用户的使用频率总是很低。
伊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梦媛
“我们发现,中国一二线女性的痛点不在于现场着装,而是在日常着装中,她们缺少一个可以尝试更多风格的衣柜。”于是,刘梦媛将公司转型为日常生活场景的月时尚租领域,用户可以无限换衣服。结果,“经久不衰的东西”变成了“衣服23”。
目前一二三以租日常服装为主,消费群体多为20-30岁的年轻白领。在此基础上,一二三采取会员换衣服、无限制试衣的模式。
随着多重融资的完成,目前一二三平台上已有1500万注册用户。本次融资完成后,将对以下业务进行调整:
1.内容娱乐营销:通过明星试玩、热门IP等事件营销吸引更多用户;
2.服装全线升级:通过构建“轻奢品牌-商业品牌-设计师品牌”的多维长尾品牌矩阵来拓展品牌;
3.完成全国范围内的仓储配送和护理智能化改造:易在京、通、广、成建立了自己的后端运营中心。
服装租赁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后期清洗。今年3月,易与洗衣达成战略合作。田甜洗衣店目前有300多台洗涤设备,每天可以处理大约10万件衣服。与易合作后,洗衣店将主要负责其在华南地区的共享衣物的全方位护理和保管服务。
刘梦媛曾向媒体表示,“共享衣柜”模式的爆发在于从传统高端服饰租赁向日常服饰l
据她透露,目前,易已经在单点经济模式下实现盈利。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共享衣柜”确实抓住了女装的痛点,但用户培养习惯、拓展市场还需要很长时间。
目前共享衣柜行业的商业模式多为会员租赁模式。在商业模式相似的情况下,行业竞争的是运营效率。目前伊三主要依靠口碑传播,比如大量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打印图片,通过关系传播辐射,相互影响;其次,易还与芝麻信用、花苞等平台合作。今年4月,易成为唯一一家接入芝麻信用平台“信用租赁”板块的服装租赁服务平台。
同时,后端的智能化运营是形成壁垒的关键点,比如与Fornet建立最智能的护理工厂,在华东建立新的仓库。
通过商业模式和运营的结合,易已经成为国内共享时尚行业最大的公司。在阿里注资之后,淘宝平台上线了服装租赁的入口,阿里旗下的闲置交易平台闲鱼也正式上线了租赁业务,这些都可以给一二三带来新的用户流量。
不过,从目前最大的盈利点来看,易的盈利来源于会员费。刘梦媛说,用户的会员费是每月499元,新人第一个月的会员费是299元。另外需要交300元押金,但芝麻信用达到600分以上可以免交押金。会员期间,用户可以在App上无限次数、无限时间换衣服,一次选择3件。佩戴3件后,可以继续下单选择新的3件,并预约归还手中的3件。同时,用户不需要承担护理和邮费。
一二三还实行“租购”服务,折扣价格较低,折扣程度取决于用户的一二三会员等级和平台的折扣设置。刘梦媛说,有些商品是品牌主直接提供的,所以可以以较低的折扣出售,这对用户来说非常划算。“会员制时尚月租平台将是未来服装电商的重要方向,随着更多SK通过低门槛。
U的尝试,更容易形成以租带售的场景转化。”与共享单车等还要支付0.5-1元使用费的产品不同,衣二三租衣不再需要费用,并且包邮费。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道,这种模式类似汽车试驾,最终盈利还是要通过卖衣服,会员制只是获客试穿的方式。
垂衣,让男性租衣市场不再那么孤独
“共享衣橱”的另一典型案例――垂衣,创立于 2015 年,针对男性人群,提供以数据选品+理型师人工推荐的服装购买服务。
创始人陈曦曾在华尔街一家对冲基金担任亚洲区交易主管。他发现国内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不少男性用户既渴望自己能在不同场合下穿着得体,但又没有时间和能力挑选真正适合自己风格的着装。
垂衣创始人兼CEO 陈曦
有了创业灵感的陈曦迅速回国,叫上在广州某车企做品牌运营的梁洛非、曼彻斯特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的韦国宇,以及纽约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的IT男Ben
Ng,创办了针对男性用户的专家化订阅制电商“垂衣”。
刚起步的垂衣先建立起了一套购物流程,用户登录网站注册后,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选择偏爱穿搭风格,之后便由理型师根据用户喜好、身材、穿着场景等因素,筛选单品寄给用户。用户收到包裹后试穿,选择满意的服饰购买,其余商品则由平台免费回收。
用户方面,垂衣以身边的亲朋好友起步,收集用户体验、改进购物流程。货源上则是赶上了当时海淘盛行的大环境,所以基本通过海淘来挑选适合的商品进行搭配和销售。
“当时我们并不考虑任何关于毛利的事情。”陈曦说道。
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垂衣不断改进服务流程。例如,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理型师会在一年内主动寄出四次盒子,满足用户不同季节的着装需求。这与原本只有用户下单才会准备盒子寄出的按需备货模式相比,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用户和平台间的粘性。
2017年,垂衣重点在业务流程上进行了探索。
陈曦表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目标是,如何将用户用一套非常稳定的方式服务好。”
本轮融资完成后,供应链会是垂衣团队接下来的重点。目前在供应链方面,垂衣已经和200多个品牌形成了合作;库存管理上,在浅库存运营的情况下,现阶段平台已经能够做到40天内接近100%的动销水平。
订阅电商是一个比较新的电商模型,但无论是流量见顶还是货品极度丰富的情况下,从“人找货”到“货找人”转化,还是从效率提升角度,都是对传统搜索型电商模型的优化。
事实上,在电商领域内,从货架式电商到社交电商,再到订阅制电商的演进,正是由于供应链端的过于丰富,使得“人找货”的效率日趋降低,从而转换为“货找人”的全新路径。因此,对垂衣而言,通过持续学习用户需求并匹配正确的商品,让用户长期留存在垂衣平台上实现持续购买,是实现其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根本。
云九资本参与了垂衣的A2轮融资,其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曹大容表示,通过理性的推荐算法和感性的理型师服务,并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实现了高效的人货匹配,是非常创新的电商模式。男装是一个非常巨大且没有很好满足的市场,以订阅制形式切入,很容易与目标人群产生强关联,并源源不断地主动刺激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他非常看好这一商业模式以及陈曦对于用户价值的深度思考。
陈曦曾透露,团队目前已经完成了商业模型的基本搭建,垂衣目前拥有近20万活跃订阅用户,年度用户留存率高达45%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百分之十几的留存率,要知道,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甚至将年度留存率达到20%作为判断一个初创产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
据了解,垂衣已和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后,芝麻分650分以上的用户,将只需支付99元即可获得垂衣会员资格和理型试穿服务,对于垂衣来说,也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获取门槛。
关于垂衣的未来发展,陈曦表示,如果从男性生活方式角度出发,如红酒、日护用品甚至剃须刀等都是垂衣可能尝试的品类,而较之于服装,这些产品都相对标品,其实是一个“高打低”的过程。
垂衣盒子
垂衣现阶段对标的产品是Stitch Fix,在服务人群上,Stitch
Fix从女装切入,后期逐渐增加了男装、大码女装等服务,走的是扩人群的路线。陈曦则表示,在将男性消费市场吃透之后,扩人群也是垂衣发展方向所在。
共享经济式微,共享租衣的未来在哪里?
2012年,共享租衣开始在国外爆发,美国的LE TOTE、德国的Myonbelle、日本的AirCloset都是拔尖的共享租衣平台。
与美国、德国、日本的共享租衣市场环境相比,中国的服装租赁市场发展较为滞后。直到2015年,国内的共享服装经济才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玩具租赁等一大批共享企业的相继式微甚至死亡,共享经济整体受到重创,共享租衣行业事实上也没有幸免于难。
在行业相关人士分析看来,束缚共享租衣平台发展的原因有很多。
1、共享租衣平台在服装的卫生问题上,没有给大众带来具体保障。
比如,一些比较好看的衣服在包月租衣平台上的流转率比较高,这意味着这些服装面临着更多卫生方面的问题。部分共享租衣平台打着“衣服寄回就清洗、消毒”的标识语,但没有提供任何可供用户检验服装卫生问题的相关资料,不能完全令用户信服。而用户对共享租衣平台卫生状况的不确定,导致用户了的不信任,这将加大租衣平台拉新用户的难度。
2、目标用户与实际用户的定位偏差。
租衣平台主要面向的是都市白领,但这些时尚人群基本具有追求时尚的消费能力,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更加注重服装的所有权,这使得平台在对用户的引流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所以,看似一本万利的共享服装项目,其实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好运作,单就用户上就面临着增长难点。
3、租衣平台运营的复杂性,使平台难以盈利。
大部分共享租衣平台的盈利来源,是用户的会员费以及以买代租的差价收入,但租衣平台所要承担的则是寄、收、清洗、消毒、维护、更换等多项费用,这意味着,租衣平台将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维护服装,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租衣平台将面临夭折的危险。近期爆出的“多啦衣梦因资金不足,以衣抵会员费”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今,在共享经济遭遇“冷空气”的情况下,共享租衣平台要想避免被卷入“死亡”风潮,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出了一些对策和解决办法。
1、共享租衣要想更有效地对用户进行引流,就要给消费者提供服装清洗、消毒数据,供用户进行追踪溯源,给用户提供产品保障。毕竟,大部分用户之所以对租衣平台有排斥心理,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担心服装的卫生问题,平台只有将这一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地招揽用户。
2、拓展产业体系,将衣服、帽子、饰品等相关商品整合到共享租衣平台中,扩大产品规模。
分析人士认为,共享租衣若是只“共享”衣服,而不去开拓其它项目,这必将限制平台的发展规模。要想长久地发展,共享租衣需要将整个产业链发展起来,打造平台的品牌效应,加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
3、共享租衣中如有专业的服装搭配师以及服装设计师,便可为消费者量身打造合适的服装搭配。
共享租衣发展起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打造个性化,如今是人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共享租衣平台要想在共享经济市场中立足,就要区别于其它平台,在平台中有专属于自身搭配风格的设计师,可以为用户带来很好的消费体验。
由于共享租衣平台存在服装卫生的不确定性、用户规模小、不成熟等问题,使得共享租衣平台发展到现在,仍旧处在共享经济的边缘地带。要想打破这种现状,将租衣平台发展成共享经济的风口,就要解决平台盈利以及对用户的引流问题,此外,提供产品质量、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产业链等都将成为共享租衣继续存活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