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对商业计划了解不够的人来说,商业计划是一个奇怪的存在:它必须在户外执行,只能用于融资。只要计划周密,所有融资计划都可以完成.除此之外,人们对商业计划的误解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些误解已经造成了许多严重的后果。
1\. 路演为商场外面的露天演出
张老师三十多岁,年轻有为,在公司工作的时候为公司创造了很多价值。后来打算离开公司自己创业,但是资金上还是有困难。这时,张先生的老朋友给出建议,让张先生通过路演筹集资金,以他的才华,很有可能获得投资者的支持。
张老师很不解。路演不就是商场外的露天表演和展示吗?这能做什么?
一些不太了解商业计划的人,经常把路演和商场外的户外表演混为一谈,认为这是同一类型的活动。有些企业甚至因为观念混乱,认为路演是商场外的露天表演,对自己的面子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然而,路演和户外表演是两回事。虽然两者都是公开举行,路演也可以说是露天表演的一部分,但在细节上,两者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有五个。
:目的不同
露天表演通过现场演示吸引目标群体的注意力,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宣传销售获利。路演是通过商业计划的展示和示范,寻找经销商是企业路演的主要目的。
:目标人群不同
由于表演目的的不同,目标观众也会发生变化。户外表演的销量越多越好。销售单价可大可小,所以是针对消费者的。路演主要是吸引投资,从而获得投资。因此,目标群体是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者等。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获得大量的发展资金。
:规模不同
露天演出包括多种类型,规模也会根据演出类型进行调整,如大型明星演唱会、小型街头艺人等。路演主要是企业代表通过演讲和讲解让投资者了解自己的产品。因此,路演的规模一般由8 ~ 10个商业项目和8 ~ 10个投资人组成,以保证企业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商业计划,使投资人能够与企业进行深度沟通。
:场合不同
露天表演,顾名思义就是在露天公共场所表演,要么在商场外,要么在车站旁。路演既可以在室内展示,也可以在室外展示,路演大厅很多地方都是专门设计的。
:表现形式不同
露天表演的性质决定了只能在现场表演,而路演可以分为线上表演和线下表演。线上路演主要通过线上视频和互联网社区交流展示产品或项目,方便快捷。线下路演是在特殊活动中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的常见方式,以充分展示产品或项目。
综上所述,露天表演和商场路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过介绍这些差异,希望大家能充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它们不同的性质正确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
2\. 商业计划书只用来融资
李先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在他的公司开发一个新项目需要很多钱,所以他的团队花了两周时间制定了一个完美的商业计划。但由于项目创意不足等原因,最终没有获得投资。
李先生的助理看着费了好大劲做出来的商业计划书,觉得心里有点失落,于是准备销毁。李小姐看到这一幕,制止了助理的行为,说商业计划书还是有用的。助理不解:商业计划书不是用来融资的吗?既然融资不成功,有什么用?
经营计划是企业资产和经营的结合,充分体现企业产品或项目的投资价值。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商业计划只有片面的理解。这些人认为商业计划书只是用来融资的。如果达不到融资的目的,跟废纸没什么区别。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商业计划书是一份重要的国际文件,其商业价值不容小觑。除了融资,还有很大的潜力。
:指导作用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商业计划是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战略设计,对企业的创业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没有真正战略思考的方案相比,商业计划更具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此外,商业计划提交给投资者后,部分投资者会给出反馈,企业也知道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以方便自己更好地决策。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小姐公司的失败是因为缺乏项目创意。根据这个反馈,李老师的团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做相应的改进。
:聚才作用
一个
企业想要获得发展,人才是必不可缺的。除了人才,还有合作伙伴等,而商业计划书同样也可以起到聚才的作用。企业通过商业计划书可以给人才提供可靠的信息,让人才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企业的状态,最后将其吸引过来。③:整合作用
大家都知道,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很多信息都是凌乱且分散的,工作内容之间互不相通。而通过制作商业计划书,可以将企业内部的重要信息搜集起来,厘清企业思路;同时还会调研外部资料,并将其完善起来。通过内外交接,可以将有利于企业的各种资源都有序地整合起来,并且组成最佳要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虽然不能确保你一定会成功,却一定可以帮你减少失误。”在安永的《商业计划书指引》中,他这样形容道。商业计划书是企业对其发展思路的重要宣示,从中可以展示企业的发展路径,商业计划书中体现的竞争对手、行业信息、财务状况等,都能给企业带来很多帮助。因此,商业因此,商业计划书不仅仅可以用来融资,对企业来说在其他方面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投资人所想的都在我掌握之中
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商业计划书主要面对的人就是投资人,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商业计划书打动投资人,从而获得投资。因此,了解投资人所想是企业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固然没错,然而,有的人对自己盲目自信,认为他绝对能把握投资人的想法,最后却被拒绝。下面我们来看一则失败的商业计划书案例。
A企业的负责人罗先生是从名校毕业的青年才俊,毕业后凭借自己优秀的才干和优渥的资源,迅速创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罗先生的企业逐渐壮大,发展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让A公司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罗先生决定通过转让公司的部分股权从而获得融资。
在制作商业计划书之前,罗先生制定了融资目标,并且选择了合适的投资人。此时,罗先生的下属看到罗先生所选择的投资人,建议罗先生在了解过这些投资人的习性后,再根据其习性制作可行的商业计划书。
然而,罗先生认为,投资人看的就是项目是否优秀,只要项目足够优秀,一切都不是问题。罗先生对自己的项目非常自信,认为投资人没有理由放过这么优秀的机会。罗先生的融资之旅很快就开始了,然而投出去的商业计划书却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原来,罗先生只顾着大肆宣扬自己的项目,却忽视了投资人的真正想法。有的投资人喜欢对未来进行长远的思考,而罗先生的商业计划书中只说明了该项目在多短的时间内会回本;有的投资人喜欢多了解一些公司的情况,而罗先生的商业计划书却直奔主题,并没有过多地描述公司状况……
罗先生在进行A轮融资时,屡战屡败。事实上,罗先生的项目并不见得不优秀,只是罗先生过分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左右投资人的想法,没有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投资人在充分了解公司项目之前就否决了这份商业计划书。
通过罗先生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投资人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他们最主要的想法当然是从中获益,但是其他的细节同样值得投资人的重视。因此,投资人所想所要的,企业要去了解,而不是盲目自信前去左右,认为投资人想什么自己全都知道。
4\. 纸上谈兵,焉能成大事?
“一群文人,焉能成大事?一纸策划,岂能更改历史?”这句话的认识其实是非常片面的,然而仍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不少人对商业计划书也有这样的刻板印象。
网络上有不少关于商业计划书的学习文章,累计起来千千万万。然而,在这众多文章中,想必会有人认为商业计划书都是企业家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无依无据,并不能够成就大事。其实,纸上谈兵恰恰是能成大事的开始。赵括的案例成了今天的笑谈,“纸上谈兵”也因而成了一个贬义词。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来没有经过实践就去打仗的人同样可以成功,比如诸葛亮、陆逊等。实践固然重要,但思路纲领更不能忽视,否则凡事都要亲身实践过,那么恐怕等到猴年马月,商业计划书也未必能够成功制定。
有的人认为商业计划书只是一纸空谈,根本无法让投资者信服。如果一份商业计划书只是由终日坐在电脑旁的普通工作人员所撰写的,内容泛泛,自然不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但如果商业计划书中的内容真实地描述了企业的面貌,并且通过充分的数据调查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那么,其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道不论不明,兵不谈不知。”纸上谈兵是一种有效的探讨方式,只要能够正确使用,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商业计划书是投资者充分认识企业的最佳途径,通过商业计划书,投资者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状况,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决定。
不少人认为商业计划书只是企业家在纸上谈兵,全凭口才了得,但是并没有实际效果。然而,商业计划书中写出来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纲领,同时也是企业以后的行动指南。没有商业计划书,企业的行动就没有纲领,如何去建章立制?商业计划书就像是羊群中的领头羊,有了商业计划书,企业才能顺藤摸瓜,故而站高望远,对企业发展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