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团队目标有哪些,创业团队共同目标赚钱

  

     

  

  文本|卢九金融   

  

  从年初开始,Tik Tok的团购业务和美团开始“转正”。时隔一年,Tik Tok短时间引爆流量的能力得到了市场的肯定,但如何实现平台和门店对用户的留存,还有待解决。更通俗地说,Tik Tok的团购套餐更像是有计划地去薅羊毛,但周边的餐点确实有需求,往往是美团类APP先打开。   

  

  Tik Tok的大量店主正在迅速崛起。这些店主拿起手机,不遗余力地为用户“种草”;视频下的团购链接将帮助商家为用户实现精准“收割”。   

  

  今年年初,不想当后腰的Tik Tok悄悄推出了团购服务。咄咄逼人的Tik Tok,凭借短视频在美食推荐方面的优势,迅速在美团团购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   

  

  对于本地生活的到店业务来说,抖音对美团构成直接竞争。张一鸣和王兴,两个福建龙岩老乡,原本都在做无边界扩张,这次终于在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交上了火。   

  

  也许是巧合,陆玖财经在BOSS直聘招聘平台上,发现字节跳动正在悄悄招聘本地生活和商家团购BD等相关岗位。   

  

  对于商家来说,再有一个引流平台显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即使你加入团购业务后获得了流量支持,如何低成本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如何以低价留住流失的用户,成为困扰商家的难题。   

  

  不可否认,短视频已经成为一个“窗口”,近期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字节跳动也渴望通过包括Tik Tok在内的流量实现商业化。掌握着流量“大杀手”、储存本地生活服务的Tik Tok,会不会成为美团的“颠覆分子”?   

  

  # Tik Tok突袭本地生活团购   

  

  “338元一份的自助餐,这回来怎么吃?”   

  

  郑州消费者朱晓在刷Tik Tok时被这段视频吸引。“郑州的消费水平,有300多个自助餐,真的不便宜。”朱晓告诉卢九财经,在看了《波士顿无限龙虾》《无限哈根达斯》和《Tik Tok达人》的“吃回原形”策略后,朱晓带着尝鲜的态度和女友一起去体验了一番。   

  

  朱晓提到的自助餐是河南知名五星级酒店永和博爵的自助餐厅。专注于高端消费的永和博爵,也是最早加入Tik Tok本地生活的河南商家之一。   

  

  酒店相关负责人告诉卢九财经,今年4月,Tik Tok在郑州开启团购服务,永和博爵受邀开户,从5月1日开始推广相关系列。   

  

  “Tik Tok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包括派团队帮助我们写文案、拍摄和剪辑。”负责人回忆,在Tik Tok推广一个月后,达到了自助餐开业以来的业绩高峰,甚至有一次买了bp机排队打电话。"五星级酒店用传呼机吃自助餐,这在国内很少见."   

  

  聚焦团购业务本身,抖音的强大引流与用户体验有些脱节。该负责人表示,抖音引流来的客户,很少通过抖音下单,更多的是通过美团和官微商城来成交――大部分用户尚对如何通过抖音下单和核销存在困惑,直接到店消费的被引导至官微商城下单,年轻的消费者则在价格统一的美团下单。   

  

  但随着支撑期的过渡和Tik Tok团购量的扩大,虽然头部商家的流量依然可观,但必然会放缓。在Tik Tok尝到了团购的“甜头”后,该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这样做。   

  

  与美国代表团相比,负责人对如何实现Tik Tok与执行活动的实时协调仍相当困惑。“什么是即时性?比如餐厅定期推出新活动,我们希望Tik Tok能同步推送至精准客户手机,但实际过程中会有滞后和发酵时间,可能与推送规则有关。"   

  

  不过,她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Tik Tok包含了多样化的社交内容,如果都是美食推送,可能还会降低用户体验。”   

  

  美团是本地生活之王,尤其是它的大众点评,对于以线下餐饮为代表的商家来说,依然是日常引流工具。不过,相对而言,Tik Tok新的短视频引流方式对于新店开业或即时促销还是非常有效的。   

  

  与图文评论相比,短视频的呈现无疑具有更高的维度。   

  

  # #草根崛起,市场洗牌?   

  

  与美团的订单量排名相比,Tik Tok神出鬼没、去中心化的推送规则正呈现长尾效应,大量餐饮草根创业者正试图通过Tik Tok团购“弯道超车”。   

  

  每天,泉阁美食集团联合创始人、郑州名吃V“美食权利论”运营者孙新泉都会受邀帮助店主们在diff中“把脉”   

  

  除了美食V的身份,孙新泉的另一个身份是高级厨师。从厨师的专业角度,他告诉卢九财经,很多餐厅不是死于外部环境,更多的是同质化。在他看来,每个餐厅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餐厅门槛低,大量涌入的人很难定位自己。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即使有特色也很难走出圈子。从这个角度来看,Tik Tok团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这一信息鸿沟。   

  

  在他的Tik Tok上,他拿起手机拍下了一大盘鸡肉,并配有一份“为什么这大盘鸡肉敢买288元”,阅读量超过1000万。“这是为了激起消费者的好奇心。郑州规模化养鸡一般从60元到120元不等。这种大型鸡敢卖288元。我很好奇,消费者也会问为什么。”孙新泉说。   

  

  借助寻找差异化的心理探索,葛美食集团帮助众多餐饮企业找到了自己的引爆点,并通过传播,试图找到一条低成本的传播流。   

p>   

与“美食权说”不同,还有一类抖音达人则通过“拉福利”的方式,帮助餐饮店引流。郑州一短视频创业团队的负责人大龙告诉陆玖财经,他们团队会与商家制定极具性价比的套餐,通过探店发福利的方式,引起抖音用户兴趣。

  

不过他也坦言,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低价换取客流量,后期能否将用户留存,还需要看商家自身的产品力和运营经验。

  

但相对于美团通过订单数量或者买流量的排名机制,抖音给了中小餐饮“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这个平台上,并不是看你有多少粉丝,哪怕你没有粉丝,只要内容能引起共鸣,触发推送机制,同样能成为爆款。”孙新权解释。

  

如业内所言,这类“实用型”探店博主的视频比起陪伴感、精致感,更追求实惠感,它弱化了短视频传统意义上的娱乐作用,更多成为了人们吃穿住行的“工具”。

  

## 生态的“双刃剑”

  

相对于上述抖音达人,餐饮店老板们则对抖音又爱又恨。“有人上门找过我们,每条拍摄报价在3000到5000元之间,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是我们自己拍摄的,无论是画面还是文案,都很难传播,大多数就几十个的阅读量。”一主打河南本地特色小吃的餐饮老板这样告诉陆玖财经。

  

“其实用抖音来吸引客流,并不是新鲜事。”一名中型饭店老板坦言,曾经抖音可以对饭店周边区域内的用户推送广告,就是需要充抖币,“100个抖币大概是2000到3000个阅读量,点击完就停止了,有点像百度推广。”

  

多名老板表示,目前加入抖音的团购服务,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流量扶持。有些饭店老板为了这些流量不被浪费,也咬牙请了专业团队拍摄视频。但对于餐饮店来说,通过低价套餐来吸引客流还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这些低价套餐往往面临成本倒挂,更多的是“赔钱赚吆喝”。

  

但这种“赔本赚吆喝”,很难拉住回头客。

  

在部分老板看来,抖音的团购套餐更像是有计划地去“薅羊毛”,但是真有周边餐需求,往往最先打开的还是美团类的APP。

  

河南酒店业资深观察人士张旭云表示,抖音目前呈现社交多元化,消费者的固有认知还是社交,并非聚焦餐饮与娱乐,“比如,你在抖音收藏‘种草’鱼火锅的餐饮品牌,实际你想吃鱼火锅时,还是想对比下周边还有哪些品牌,价位如何?目前来说抖音从门店密度和品牌聚合度来说,都和美团有一定差距。”

  

此外,抖音达人大多是以赚钱为生的创业团队,这种以变现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传播过程中的“用力过猛”,也可能让餐厅的真实体验蒙上滤镜,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消费者就出现了在抖音“种草”,到美团吐槽的情况。

  

“一条抖音的热度过了,你再去评论,对商家也没影响,索性就去美团评论,还能吐一下心中的憋屈。”消费者小婉告诉陆玖财经,她曾经遭遇过餐厅菜品分量和宣传不符的情况,就去美团吐槽了一下。

  

此前,美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利用规则漏洞的“差评师”灰色产业链。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抖音团购,也难免衍生类似的灰色产业链。近日,就有网红被曝出前后两条餐厅的试吃评价完全相反的“翻车事件”,基于达人的变现需求,无论正负面的评价,都会让团购产品的真实体验蒙上了一抹不信任的色彩。

  

## 战事短期不结束

  

不管如何,对商家来说,多了一个引流平台,终归是好事。抖音团购服务也正在顺应市场,进行不断地迭代,来更加适应现实的消费场景。

  

但在业内看来,不仅是字节跳动,包括阿里、快手等在内的互联网平台,都在加码本地生活服务,正在引发新一轮的战事。

  

因为,看似已经被瓜分完毕的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并没有触及行业天花板,随着反垄断的推进,更大的市场空间正在被挖掘。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目前渗透率仅12.7%,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1.08万亿元,到2024年预计将达到2.8万亿元,未来3到4年仍能维持20%以上的增速。

  

拓宽了本地生活的边界,也让原本“平静”的行业再次“内卷”起来。发力最猛的抖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固若金汤的美团团购业务中撕开一道口子,也更加引人瞩目。随着短视频的风口大热,抖音和美团的交锋也让业内侧目,尤其是到店业务,抖音能否成为美团的颠覆者?

  

这场本地生活服务的战事,也引发美团与字节跳动对组织构架的“变阵”。10月27日,美团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最重要的变化在于成立了五人特别小组,并且整合了优选、快驴和买菜三大业务,更有利于本地生活资源的高效配置。就在美团调整组织架构的4天后,据多家媒体报道,抖音团队同样于近期完成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市场负责人支颖接管运营部门,直播负责人韩尚佑兼管本地生活业务。

  

可以看出,随着本地生活战事的升级,美团正在结束粗放型竞争,迎来资源整合的下半场;抖音则通过流量实现持续进攻,短期的攻城略地之后必将迎来更激烈的厮杀。

  

美团与抖音,两者比较,各有优劣。但从打“持久战”的角度来说,抖音在本地生活需要弥补的短板还有不少。

  

从信息容量来说:美团在消费者认知中的标签即是团购与生活服务,与抖音的社交属性相比,具有更强的行业属性,且平台内容更纯粹。抖音作为瀑布流的社交平台,内容多元化,且需要考虑用户体验与商家需求的平衡,哪怕在10条视频中夹杂3条团购推广,这种体验感也可想而知。

  

从形式来说,抖音短视频方面的亲和度与代入感,显然优势更强。但从制作视频与搭建平台成本的角度,抖音相较于美团具有较高的门槛。而且这种投入,如果不能触发推送机制,可能就是无用功;对于美团来说,订单数据与口碑的积累,正在以一种数字资产的方式进行沉淀。如何完成数字化价值的留存,也是抖音亟需考虑的问题。

  

从地推强度来说,抖音更多的是“轻资产”,需要大量依靠第三方的抖音达人来更好地实现,且容易出现灰色产业;而对于美团的地推团队来说,其服务与自身的业绩挂钩,也更加尽心。

  

二者之间的动机和努力,长期来看会产生更大的命运分野。

  

总之,抖音从广告出发,转战电商,进而再进入本地生活的团购。但是,抖音本质上是一个娱乐内容平台,做生活团购更多的是引流和广告的作用。从持续性来看,美团这类线下真正成长起来的生活服务平台,其到店后的交付能力,也许更胜一筹。当然,“不怕慢,就怕站”,手持流量利器的抖音,如今跨界到本地生活领域,已经搅动了原有的蛋糕。

  

作为仅次于产业电商、零售电商的另一块“万亿级”市场,本地生活服务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