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菜棚钢结构大棚,农村蔬菜大棚图片大全

  

  豆类可以说是农村最常种植的蔬菜类型之一,尤其是对于村里的一些老人来说。为了节省买菜的开支,他们大多会在自家房子或小菜园前后的空地上种几床,平时简单打理就可以全家人吃。此外,近年来温室蔬菜更受欢迎,许多菜农经常在他们的温室里看到豆子。以前有农民咨询提高豆类产量的种植管理方法,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最近又有一位农民咨询说,豆类的增产方法已经学会了,但是每年家里种的豆类都会发生严重的蓟马虫害。药没少用,钱也没少花。但是由于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一直无法控制,所以他想让我问一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有效解决豆类的蓟马虫害。   

  

     

  image handler/03 a 6658 c-43ee-4d C2-a885-4d 1 ffdf 27083 /   

  

  # 1.角蓟马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性   

  

  蓟马种类繁多(我国已知种类有600多种),昆虫状态下也有多种类型(如卵、幼虫、若虫、成虫等)。),但对豆类危害较大的蓟马主要有几种类型,如豇豆毛蓟马、豆带蓟马、金鹿裂卷蓟马、塔里木蓟马等。   

  

  蓟马害虫一年四季都有,在豆类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它的寄生范围非常广,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寄生在许多农作物和植物上。一只雌虫可以产20-35个卵,卵在两周左右发育成成虫,一年可以繁殖10-20代,数量惊人。此外,蓟马被代代更替,重叠积累。如果提前预防不利,防治不及时,极大量的蓟马会造成豆类产量严重下降,在极其严重的情况下,会给豆类带来不收的风险。   

  

     

  image handler/Fe 471292-b84a-4d 68-9d 12-8604 b 5734 c 4c /   

  

  # 2.蓟马对豆类的危害及症状   

  

  如上所述,蓟马在角豆整个生长期都是有害的,主要危害角豆的茎、叶、花和荚,但其若虫和成虫主要吸食角豆的心叶、嫩芽、幼果等幼组织中的汁液。   

  

  幼心叶轻度受损后,会出现生长点生长停滞,心叶正常展叶失败,小叶密集丛生,茎蔓生长缓慢,甚至出现生长点死亡,豆类叶尖轻微。受损后,叶片会被染色、收缩、卷曲、变形、变小和僵硬。腐竹花荚受损后,不仅会出现掉花、掉荚、荚畸形等现象;此外,对于菜农最看重的豆类水果,还会造成荚果外观变得焦黄,粗糙有“锈皮”,畸形荚果数量多,荚果蒂部有银灰色疤痕,会大大降低豆类的产量和品质。   

  

  

  

imagehandler/978488fc-c1c3-4a44-b481-cc8f346e8f6d' />   

其次来说,豆角蓟马的若虫和成虫具有昼伏夜出、隐蔽性比较强,白天一般潜藏在豆角的嫩芽、花蕊、花瓣、心叶、叶片背部等比较隐匿的部位,不仅不容易被发现,而且打药杀虫时,药物一般也很难深入到豆角上这些比较隐匿的部位,只能杀死豆角植株表面的蓟马,而不能有效的灭杀匿藏在隐蔽处、药物无法直接触及的蓟马。比如说,豆角一般在早上开花,花内部的花瓣一直紧包裹着花心,对于大量藏匿在花心内的蓟马,即时农户打再大量、再多次的药,也不能使液触杀花心内的蓟马。

  

再次来说,蓟马属于翅目类害虫,在农户打药时从田间容易飞行逃走,打药过后再飞回田间,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

  

  

2、药物抗性强

  

近些年来,蓟马的虫害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虫害发生的越频繁、越重,农户就需要使用更多次、更多量的农药。农户每年打药杀虫,但又无法完全灭杀蓟马,残存下来的蓟马会慢慢的对药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抗药性,而且随着逐带繁殖更替,就造成了蓟马对药物的抗性逐年增强。尤其对于常年或连年单一用药防治的地块(特别是农户使用比较多的啶虫脒和菊酯类药物),蓟马的抗药性更强,防治起来就更加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农户经常说的“药没少打、钱没少花,但没有杀虫效果”的原因了。

  

  

3、防治时机不对

  

很多农户习惯性在白天打药,但因为蓟马具有有昼伏夜出的生理习性,所以在白天打药时,蓟马大多藏匿在豆角上的隐蔽处和重叠处,一般很难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此外,上面也已经说过,有大量的蓟马白天藏身在花冠花瓣内,而豆角属于早上开花、下午闭花的作物类型,如果把打药的时间放在下午豆花闭合时进行,药液不能接触到花内的蓟马,同样也起不到较好的杀虫的效果。因此,防治蓟马的时机正确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蓟马防治的效果。

  

# 三、如何才能有效的防治让农户头疼的蓟马虫害?

  

总体来说,在蓟马的防治管理上,要结合蓟马的生理特性规律,找准时机、科学用药,同时防治蓟马要以“前期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又要想方法提高药物使用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成效。下面和大家介绍几种防治蓟马比较有效的方法和一些防治上的小窍门。

  

  

1、适当轮茬种植,减轻蓟马危害程度

  

对于蓟马虫害十分严重的地块,建议与抗蓟马性较强的作物进行轮茬种植2-3年,如果有条件的农户,最好采用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湿度越大,蓟马繁殖量越小),或者选择两年内未种植过豆类和瓜类作物的地块种植,这样可以非常有效的减轻蓟马虫害和抑制蓟马的繁殖数量。

  

2、做好播种前处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逆性

  

一方面,在豆角播种前既应当对田间的杂草病株残叶等进行彻底清理并集中焚烧或深埋,对土壤进行25-30公分的深翻耕晾晒,以此来消灭田间的蓟马若虫和成虫,控制住蓟马传播源头,同时应当对种子进行温水(55度)烫种、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如每亩使用1公斤多菌灵或0.5公斤敌百虫等),以此来灭杀残存在土壤和种子表面的病害菌和虫卵,避免把病虫害带入田间,便于培育壮苗;另一方面要在底肥时尽量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生物菌肥,豆角生长期内要分次追施适量的磷钾肥,以此来提高土壤的疏松通透性、促进豆角根系发达健壮,同时在健壮植株、增强长势的基础上,提高豆角自身对病虫害的抗性和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减轻蓟马虫害的危害。此外,在豆角生长期内还应当使用促花王等药物控旺、促花,在花果期内喷施壮蒂灵、磷酸二氢钾等来提高花果发育质量,降低蓟马等病虫害的危害。

  

  

3、合理控制温湿度,抑制蓟马产卵繁殖

  

蓟马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温度23-28度、空气湿度50-70%),繁殖速度十分快。可以在蓟马繁殖高峰期时,应当适度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在温度高、土壤干旱的情况下,可以对豆角浇灌“跑马水”或喷水等方式,以此来增加降低田间温度、增加土壤湿度,以此来抑制蓟马的繁殖速度。

  

在温度管理上(大棚温室种植),豆角比较适合在20-25度的环境中生长,花期时要注意白天不能高于30度、夜间不能低于18度,为控制蓟马危害,可以在豆角结荚期时把温度控制在18度左右,也能抑制蓟马的繁殖和危害。

  

  

4、注意用药的时机与方法

  

因为蓟马具有怕光喜甜、昼伏夜出、善于藏匿的特性,所以在进行药物防治时,最好选择傍晚蓟马开始出来活动觅食时进行打药比较好,为达到吸引蓟马害虫、提高杀虫效果的目的,在用药时可以适量加入一些白糖或红糖,也可以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硅、中性洗衣粉等药物助剂或使用内吸性、药效长的药物,这样可以增强药效、提高蓟马灭杀的效果。如果是白天用药,一定要在早上8-9点豆角开花时进行,这样可以使药液接触并杀死藏匿在花内的蓟马,千万不要等到下午豆花闭合时再用药。

  

在喷药杀虫时,要全面、均匀、细致,豆角植株、地表土壤以及地块周围都要一同喷施,并且要重点喷施豆角的花器、幼叶、嫩芽、嫩稍、叶片背面、地表裂缝等蓟马喜欢藏匿的部位。

  

  

同时,要找准防治的有利时机。因为蓟马成虫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应当尽早防治,一般来说,在蓟马为1-2龄若虫时或当发现每棵豆角上有3-5头蓟马时,就应当及时用药,早期用药比等到虫害成规模后防治效果要很多。

  

在药物选择上,可以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乳油、阿维啶虫脒、甲维虫螨腈、丁纳、噻虫嗪、螺虫乙酯、氟虫腈、噻虫胺、乙基多杀菌素、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多杀菌素吡虫啉复配剂等药物,但一定要注意交替用药,对于丁硫克百威、毒死蜱等高毒性药物建议大家不要使用。此外,把1份烟叶、0.5份石灰、50份清水的比例制作成烟草石灰水,对于防治蓟马也有很不多的防治效果。

  

  

5、使用蓝色黏油板诱杀

  

蓟马具有比较强的趋蓝性,因此可以通过在田间悬挂蓝色黏油板的方式来诱杀蓟马成虫。

  

在蓝色黏油板制作方法上,可以便把硬木板、硬塑料板等裁成长宽分别为25公分、30公分的小块薄板,然后用蓝色油漆把两面都刷成蓝色,晾干后再刷上废弃的一层机油(柴油)或者黏虫胶,最后按照每亩20-25块的密度悬挂或者用棍棒固定在田间,悬挂或固定的高度以和豆角植株不多高即可。为了提高黏虫诱杀效果,可以每周用废弃油或虫胶涂刷一次蓝色板表面。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豆角蓟马防治知识,不知道你学会了没有?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