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手工挣钱一直是对手工业的偏见,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就有这样一位妇女,她不顾别人的意见,毅然投身于手工业加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周围人的看法。与此同时,手工艺加工成了沿河许多留守妇女的收入来源,带动了周围一千多人找工作。她就是沿河艾雨手工艺品作坊的创始人崔凤祥。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黄坂社区的艾雨手工作坊,看到这家加工厂有10多名妇女在忙着编织手绳等手工制品,年龄从20岁到60岁不等,有的带孙子,有的带儿子。虽然每个人都要照顾孩子,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很熟悉,这家加工厂的老板崔凤祥正在现场演示如何剪线、包绳。
“这根线是我们的材料,它是切割的。这带子的宽度是我们想要的长度。剪完带子,我们就可以把线缠在上面了。”崔凤祥解释得很仔细。
从板场镇搬到黄坂社区的曾丽琴是艾雨手工业车间的老员工。她不能出去工作,因为她的丈夫患有视力残疾,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需要照顾。“自从搬到黄坂社区,我就一直在这里工作,每个月有500元补贴家用。我通常大部分时间在家照顾孩子,有时间就来这里。工作时间非常灵活,不累。”
据了解,艾雨手工艺坊的工人大多是不能外出打工的留守妇女。他们被束缚,但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家人减轻负担。艾雨手工业作坊主要生产手工艺品,可以为免费来打工的人提供技术和材料。在这里工作的人也可以把材料带回家,忙的时候放,闲的时候做,多劳多得,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非常方便,同时照顾家人。
目前,艾雨手工艺坊有7种不同编织难度、不同价格的产品。工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产品进行加工。
“虽然手工艺加工赚不了多少钱,但至少可以补贴家庭,让留守妇女更容易照顾孩子。同时,我们不收取培训费或押金,免费提供场所和材料。”崔凤祥说。
截至目前,艾雨手工艺坊已带动1000多人就业增收。下一步,崔凤祥将继续扩大规模,制作更多优质手工艺品,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留守妇女就业。(何金强
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