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3日,中国女足在东京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第二轮比赛中苦战120分钟,以总比分4-3击败韩国队,“冲奥运”成功。赛后,不少专业人士认为“铿锵玫瑰”赢在体力。
经过30多天的训练,日跑距离超过1万米,扎实的体能储备为姑娘们“冲也能压死你”奠定了基础。作为一支亚洲球队,中国球员为什么要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中保持健康和竞争力?在团队营养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教授看来,秘诀其实很简单——吃。
曹建民与女足主力前锋王寿彭合影。
“能量的核心取决于饮食。我们的工作是让运动员合理饮食。你不可能有一天几百元的用餐标准,每餐几十道菜,但营养结构不合理。”1984年从吉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曹建民被分配到北京体育大学。他热爱运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频繁随队,为各种赛事的运动员提供膳食营养,点菜谱是他的“绝活”。
“足球是一项相对长期的运动,运动员需要良好的糖分储备,所以面食是主要主食。但在烹饪中,要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摄入,既要有合理的营养,又要保证口感。所以我们用鸡骨头汤做面条,女生爱吃。”
“蛋白质的摄入主要是鱼、牛和羊肉,但有必要避免油炸。比如鱼多是清蒸或者其他少油的方式。猪肉很少吃,主要是瘦肉排骨。”
“还有蔬菜,一般是中式的什锦蔬菜或者西式的沙拉,或者是短时间的开水,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中餐的传统翻炒。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高温烹饪破坏维生素,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烹饪带来大量油脂,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体脂增加。”
曹建民与女子足球队合影。
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公式”是女足体能储备的关键。给曹建民印象最深的是女孩们的高度自律。“其实和普通女生一样,她们大多喜欢吃巧克力和蛋糕等高脂肪零食,也有一些喜欢吃油炸食品。但我们在训练期间无法提供。”曹建民说,女孩们知道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她们都能守口如瓶,从不任性。球员们的自律让曹建民非常情绪化。“所以当我们在主场0-2落后时,我们整个团队都认为我们能够恢复,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身体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们的精神。”
现在比赛已经结束了,曹建民会为球员们妥善安排一些零食和油炸食品。但是他发现女孩们已经养成了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太喜欢那些食物。
曹建民跟随短道速滑队时与吴大靖合影。
作为中国运动营养领域的“丹娜”,曹建民总是亲自为运动队做后勤保障。在奥运会附加赛的第一回合,他不在家。60岁时,他和团队厨师一起做饭,选择蔬菜清洗和品尝干菜。此外,曹建民还负责田径、艺术体操、赛艇和皮划艇、越野滑雪等多个“国字号”的科研。他说:“无论我和哪支球队一起比赛,无论是明星赛还是冷门赛,我的任务就是确保运动员训练时没有后顾之忧,发挥出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