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新消费品牌的爆发,成为中国消费领域的一股热潮。本文从新消费品牌出发,介绍了类似D2C品牌的概念。作者介绍了D2C品牌的历史,以及一些D2C品牌成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新消费品牌的借鉴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消费品牌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一个新品牌一旦被称为新消费品牌,就有可能成为资本和消费者的宠儿。新消费品牌不同于已经非常出名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老消费品牌。它们在产品开发设计、品牌定位、营销方式上与老消费品牌不太一样,因此被称为“新消费品牌”。
新消费品牌的爆发,似乎在中国消费领域迎来了一场“消费品牌革命”。
这场革命的时间基本上从2015年以后开始。2015年成立咖啡品牌三顿半,2016年成立饮料品牌森林,食品品牌腊面说,成立化妆品牌完美日记,2018年成立冰淇淋品牌钟。2020年后,一大批新的消费品牌涌现,在成立后的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成功人士推高估值接近或超越独角兽行列,让人目瞪口呆。
中国的新消费品牌就像星星之火,正在旧消费品牌的势力范围内扩大影响力。
新消费品牌之所以与D2C(也称DTC)品牌,即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品牌相比较,是因为上面提到的特点,尤其是经销商的新渠道。
阿里今年开始强调D2C,想做D2C数字服务平台。Tik Tok电商也强调自播的力量,平台上有D2C商家的强烈属性。这让D2C的概念再次回到舞台中央。
D2C这个概念其实是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始的,美国的D2C革命大约从2010年后开始,这个时间大约早于中国5年。
2010年,眼镜品牌沃泊柏和染发品牌虚拟发廊成立;2012年成立男士护理品牌美元剃须俱乐部、内衣品牌萨纳伊;2014年,床垫品牌Casper成立;而在2016年,运动品牌All成立。
鸟类和在线消费品品牌Brandless成立。
这些品牌都采用了D2C模式,并在短时间内从现有的消费巨头手中赢得了很大的份额,取得了成功。
美国D2C品牌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找到了出路,证明了自己可以和传统品牌竞争,对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新消费品牌有借鉴意义。如果你想看清楚中国新消费和D2C品牌的未来,不妨先看看成功的美国D2C品牌都做了些什么。
# 1.在巨头夹缝中,以性价比赢得市场。
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消费品的D2C革命始于眼镜品牌沃比帕克。这个品牌通过网站直接销售,价格远低于传统眼镜店的眼镜,赢得了市场。
与眼镜店传统的带眼镜的眼镜相比,沃比派克更具性价比。它在传统眼镜店巨头之间找到了出路。
无独有偶,未来的D2C品牌基本都采用了这一策略。
## 1\.美元俱乐部vs吉列
几十年来,吉列一直主导着美国剃须刀市场。吉列有最好的产品和最高的价格。在创新品牌美元俱乐部出现之前,没有人认为它有什么问题。
2010年,Dollar Club的创始人迪宾有了通过互联网销售剃须刀的想法,目的是帮助他的朋友销售额外的刀片。2011年,他创办了这个网站。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他拍摄了一段病毒视频,这解释了他创立美元俱乐部品牌的原因。
迪宾还在视频中不断讽刺市场老大吉列:
“你真的喜欢每月花20美元买一把名牌剃须刀吗?恐怕19美元给了品牌代言人罗杰费德勒。”
"你认为你需要一个振动手柄、一个手电筒、一个后刮刀和10个刀头吗?"
他给出了更好的选择:“每月仅需一美元,好的刀片直接邮寄到你家。”
相对于吉列的产品,美元俱乐部的产品更具有性价比,并且免去了每周去购买刀片的麻烦。消费者发现除了花高价买最好的产品之外,还有一个选择是花更低的价格买更有性价比的产品。
迪宾拍摄的视频很快在YouTube上走红,带来了不小的销量,随后迅速走上了威胁吉列的道路。
## 2\.哈勃VS约翰逊& amp约翰逊
隐形眼镜市场类似于剃须刀和刀片,都需要定时更换。虽然日常抛光镜片明显更符合人们的实用习惯,但很多消费者还是会购买月度抛光镜片,因为月度抛光镜片相对更有利。
哈勃抓住了这一点,希望让消费者以每月的价格使用阳光抛光镜片。
创始人柯根说:“很多人把镜片扔在戴月,是因为它比在阳光下戴要便宜。如果你每月花300美元抛光镜片,你可能不想花600美元或更多在日常抛光镜片上。
镜片。大品牌基本都是这个定价。但是你可能会愿意花350~400美元买哈勃的日抛镜片。如果我们能改变更多的人用日抛眼镜,那么我们的市场份额可以增长得非常显著。”在后面的广告中,科根也强调这一点,他在广告中说:“我们创立哈勃是因为隐形眼镜太贵了。”
哈勃眼镜以每个月33美元的价格给消费者提供日抛型隐形眼镜,大获成功。
## 3\. 虚拟发型屋VS线下染发店
大部分在理发店染发的人,都会为染发高昂的价格、来回路上的奔波感到厌倦。
穆拉德夫妇想到,“是否可以为素未谋面的人配制染发剂,然后邮寄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在家里染发?”
他们发现,女性通常对现有的选择不满意,美发沙龙对基本色的平均收费为60美元到100美元,而自己在家染发的效果也不好。
基于此, 2010年9月,他们推出了虚拟发型屋,为消费者提供适合他们的染发产品。一开始公司对所有顾客的第一笔订单只收取10美元,很快虚拟发型屋占据了市场。
虚拟发型屋成功的本质在于用美容院染头发价钱的零头,就可以买到类似的产品,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 4\. 三爱vs维多利亚的秘密
2012年扎克和斯佩克特创办了三爱文胸。
创办这个品牌的初衷来自扎克的购买体验,她说:“没有女人愿意去逛内衣店。在20项的待办清单中,这是排在最后的一项。我宁可收拾洗碗机里的碗碟,也不愿意去内衣店。如果把逛内衣店这事搬到网上,那么会更容易也更方便,女人可以在深夜或者周末上网买文胸,不受时间限制,反正不必去店里了。”
除此之外,三爱的杀手锏是推出半码文胸,经过调研,他们发现有近30%的消费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尺码,适合她们的尺码往往在两个尺码之间。
三爱最终能提供近80多个码,是维多利亚的秘密提供的尺码的两倍。大部分其他品牌因为成本太高而忽略了这个市场。
三爱在随后又推出了多种市场策略,最终在维密的市场中撕开了一个裂口。
可以看到,在美国,消费品的市场和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如果说中国是消费升级,美国很可能是消费降级。
这里的消费降级,是指相对以前那种花最贵的钱买最好的产品的消费理念,他们逐渐变得更追求性价比,即花适当的钱买够用的产品。
# 二、巨头的轻蔑,“从看不起到追不上”
D2C品牌因为进入了已经存在巨头的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如果巨头们发现它们的威胁,并施以有效的战术,比如迅速降价和研发新品,那么这些新生的品牌不一定能活到今天。
但面对这些新型品牌,它们就像当年柯达面对数码相机那样,没有对对手采取应有的重视,最终酿下大错。
当美元俱乐部的视频在YouTube上走红的时候,吉列的高管们一直认为“但是我们的刀头更好!”。
2015年10月,宝洁的首席财务官乔恩莫勒和华尔街投资人说:“相较于其他剃须刀竞争者,吉列的产品明显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在贴合性、顺畅性、舒适度和18项其他特性的测试上胜出,包括特别重要的更好的综合剃须体验。”
吉列的刀头更好没有疑问,这一点也几乎没人反对。但消费者并不一定需要更好和更贵的产品,吉列就这样一直抱着“我的产品更好”的想法,看着美元俱乐部渐渐侵蚀自己的市场。
当哈勃逐渐走红的时候,创始团队担心过如果大品牌降价,我们怎么办的问题。毕竟在这个暴利行业,即便大幅降价后,大牌们仍然有很高的利润。
但强生、博士伦等大牌们并没有这么做。
就像一位汇丰银行的华尔街分析师,在给投资人的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所言:“考虑到隐形眼镜丰厚的利润,我们认为对博士伦、强生、库博光学这三个行业的大玩家来说现在降价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当虚拟发型屋推出染发剂的时候,创始人们也曾担心欧莱雅、伊卡璐等品牌跟进。
但经过一番研究后,他们认为所有的大型企业不仅通过零售商出售包装好的产品,而且还向美发沙龙提供更优质的专业产品系列。
如果欧莱雅提供定制的在家染发品牌,那么很可能会影响美发沙龙业者和造型师的业务,而这一部分业务对欧莱雅的销售额很重要。
最终,这些大牌的确如虚拟美发屋所料,使虚拟美发屋抢占了不小的市场。
作为D2C的最典型代表之一,卡斯珀在推出更便宜的线上床垫时,曾引起了席梦思的注意。席梦思的高管曾发问:卡斯帕是谁?当时所有初创企业的年销售额远远低于市场份额的1%。
下属回应他:“不要担心他们。他们是一群疯子。他们的床垫很烂。人们将在几年内意识到这一点,然后不再购买他们的东西。”
“席梦思约5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他们不断测试和开发床垫材料。
在亚特兰大郊外的实验室里,他们有一台机器使用一个切成两半的保龄球来模仿人坐上床垫,模拟10万次在床上睡觉相当于十几年的磨损。
另一台机器类似一个巨大的六面擀面杖,称为“滚轮”,可以往复运动,在床垫上按压12万次,以模拟人们多年的睡眠对床垫的磨损。
最后是一个高科技人体模型,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以模拟不同的体重和身体类型。当一个人躺在床垫上时,一个嵌入了2000个传感器的垫子会生成所有压力点的地图。丘恩格洛还有一项“泡沫压缩恢复”测试设备已获得专利,可测量床垫根据被施加的重量或压力恢复到其适当形状的速度。”
席梦思对于床垫产品的研发非常追求极致,然而正是抱着认为自己的产品更好的观念,他们被卡斯帕抢走很大的市场份额。
# 三、基于客户的数据不断优化产品
D2C往往在产品研发阶段就直接连接消费者,通常通过网站或数字化平台,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进行测试,得出最适合消费者的产品。由于这种测试采集了不少消费者的数据,因此推出的产品往往有不错的成功几率。
比如沃比帕克在与客户的连接中,一直在优化这些问题:
“每种镜架款式因为不合适需要进行调整的退货百分比是多少?哪些处方不适用于某些镜架,因为需要矫正的度数太高会使镜片看起来会太厚?需要用新处方才能购买新眼镜的客户占多大比例?在线结账流程的哪个环节,潜在客户会感到受挫并放弃购买?”
这些数据点都提供了改善客户体验的机会。
其他D2C品牌同样如此:
“三爱文胸的算法帮助消费者选择可能最适合你的文胸。
在线出售新鲜个性化宠物食品的农夫之犬,使用问卷调查表来确定适合爱犬的狗粮搭配和比例。
在线葡萄酒零售商Winc,使用问卷调查的答案来确定寄给消费者哪个品牌的葡萄酒,而且像时尚盒子一样,它也开始自主生产,这主要基于算法处理各种客户挑选不同葡萄酒品种的数据。
Care/of会根据消费者对于调查的回答,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维生素。
Prose使用问卷为其在线客户定制洗发水。”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可能是虚拟发型屋,它们的配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多和改善,
虚拟发型屋根据顾客提供有参数的历史数据,配制特定的产品,然后顾客再提供反馈,如此循环,从而改变了为这些顾客们配制染发剂的方式。
“截至2018年,虚拟发型屋已分发了16.5万种不同的配方。这只占它所计算出的结果中极小的一部分,虚拟发型屋计算出的颜色变化总共是22乘以10的267次方,即22后面加上266个0。”
这样的数字对于线下美发店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 四、直接连接,加强链接
D2C品牌的最核心特点,就是直接连接消费者。不过D2C品牌的这种连接包含产品研发、销售甚至售后。
关于D2C品牌通过长期调研和分析消费者的数据,推出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上面已经说了。
销售模式,正是D2C品牌的最主要特征。这些品牌是美国最早直接通过官方网站,而非线下门店或经销商销售商品的品牌。从沃比帕克借助病毒视频引爆网络,从而引发大批消费者来到他的官网以来,越来越多的D2C品牌都开始采取这种方式。
这一点与中国的环境不太一样,中国的新消费品牌大多数通过阿里、京东、抖音等平台连接消费者,但本质没有什么区别。我认为中国D2C创造者是小米,他是互联网时代第一个通过官方售卖产品的品牌,但今天它的大量销售也来自于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
D2C品牌不放过与任何消费者快速建立联系的机会,沃比帕克甚至在售后上同样如此,以下这个例子体现了这种模式的速度和消费者体验上的优势。
马克埃利注意到他最近购买的一副沃比帕克眼镜的镜片上有一道小划痕。他当天晚上向沃比帕克客户服务团队发送了一条短信。
他说:“我认为直到下周我也收不到回复,可能到时不得不再次发送电子邮件,毕竟这会儿是假期。”
事情很快就出乎他的意料。他回忆说:“半小时后,我就收到了两封电子邮件。”
“第一封说您的新眼镜即将寄往您的地址。然后,第二封信中写道‘这里是您的退货标签,请将您现在收到的眼镜寄回给我们,以便我们查看眼镜出现了什么问题’。这让我大吃一惊,尤其这事发生在感恩节前一天的晚上9点。
但最令人惊讶的是,我直接收到了两封电子邮件告诉我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D2C的客户问题处理速度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直到今天,沃比帕克依然在总部保留了不小的客服团队。
# 五、重视客户 LTV(生命周期价值)
D2C品牌都非常重视客户的 LTV(生命周期价值),它们视此为企业的生命线。同时,提升LTV也是连接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很多D2C品牌会采取会员制, 比如美元俱乐部最初每月一美元的费用,三爱文胸每月几十美元的费用等等。
采取了会员制的品牌会非常看重复购率,他们会通过不断收集数据、改进产品和提供服务提高消费者的LTV。比如虚拟发型屋曾用这点,将顾客保留率从初始订单的50%以下,提高到70%左右。
虚拟发型屋收集每位走进其数字之门并回答的顾客的信息。
消费者留下来成为其顾客的时间越长,虚拟发型屋就对她了解得越多。而且不仅仅只是对她了解得更多,虚拟发型屋还进一步汇总了这些数据,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和预测分析来指导它绝大部分的措施:从调整产品配方,到引入新产品(如用于突出头发的颜色),再到在其网页上测试看似无关紧要的字词更改。
虚拟发型屋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塔米姆穆拉德(Tamim Mourad)说:“实际上,我们是一家销售美容产品的科技公司。”
这一点如今已经被不少传统品牌所重视,如耐克推出Nike+,就是为了连接消费者,并提升单个客户的LTV。自从亚马逊的Prime以来,国内各大电商网站也推出了自己的会员制,都试图利用这点来提升客户的LTV。
# 六、处于核心地位的数字营销
旧消费品牌的成功离不开传统媒体的力量,像宝洁、可口可乐、耐克这样的品牌借助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体影响消费者,促进销售,它们的成长史也是麦迪逊大街4A广告公司的崛起史。
D2C品牌从一诞生起,就没有在最开始考虑过借助传统媒体营销的方式,他们往往借助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数字社交媒体来做营销。
美元剃须俱乐部最初靠着一个病毒视频在YouTube一夜爆红,在公司进入持续运营期,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在Facebook上营销。
美元剃须俱乐部在Facebook上,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做不同的广告,并进行持续测试和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A/B测试。
他们发现其中一些很有价值的群体,如绰号为“鲸鱼”的群体,是最高价值的顾客群体,他们在买剃须刀的同时也会买剃须乳和湿巾;另一个群体叫做“高管”,他们注册了美元剃须俱乐部最贵的六刀头剃须刀;还有一个群体是“粉丝”,这些人在美元剃须俱乐部网站上点击了“喜欢”,但是还没有真的订购产品。
他们根据每一个目标客群的预期LTV,提高或者降低它在Facebook广告上竞标花费的金额。当时员工回忆:每个在顾客生命周期会在美元剃须俱乐部花费150美元的顾客,你的获客成本只有25~40美元(Facebook的广告费)。
美元剃须俱乐部实验了多达50种不同的广告方式,来测试哪一种可以得到最多的反应。到了2014年中,美元剃须俱乐部仅在Facebook上每月就有5.5万名新订购用户注册,其年销售额上升到6500万美元,是前一年的3倍。
三爱文胸在创业初期,经历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销售问题,他们开启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免费试穿”计划(后被称为先试后买)。
2015年5月,三爱为此计划开启了广告攻势。广告主要发布在Facebook上,三爱的广告是这样的:一张三爱文胸的图片出现在显著位置,还有一条直击重点的文案:“30天无风险试穿。如果这不是你穿过的最舒服的文胸,免费退给我们。”“免费”两个字又黑又粗,生怕被人遗漏了。
顾客需要为免费试穿支付1美元的运费,一开始只从他们的信用卡上扣除运费,如果一个月内文胸没有退回,他们才会被收取64美元。
销售收入很快开始直线上升,且试穿的保留率非常高。
他们开始监测Facebook的即时数据,数据揭示了一天中销售最佳的时段和一周中销售最佳的一天,三爱可以据此用最少的花费收获最高的销售。三爱的员工十分清楚不同的人群看了广告后,点击跳转品牌主页的比例。当然,他们也清楚其中有多少人实际购买了文胸。
在“先试再买”计划之前,三爱每卖出一件文胸花的广告费大概是几百美元。先试后买广告使获客成本迅速降到了40~50美元。
在2016年和2017年,三爱几乎只在社交媒体上推广“先试再买”计划,由此带来了大概80%的销售额,年销售额从2015年的大约100万美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2000万美元,2017年跳升到7500万美元,2018年超过1.3亿美元。
三爱的生存彻底不再是问题。
# 七、线下体验店,补上D2C的必备一环
D2C品牌在最初,都以网站直接销售给客户的形式开展业务。但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他们需要影响更多线上触及不到的消费者,或者那些依然习惯在线下消费的消费者。
因此, 对于D2C品牌来说,补上线下销售的一环是必经之路。
但D2C品牌的线下店不管从目标还是从模式来看都与传统消费品牌的线下店有所区别,它们非常像今天所说的“新零售”。
在以曼哈顿苏活区为中心的不到2.5平方千米的区域内,至少有15个DTC品牌开设了实体零售店,而这些品牌之前一直宣传实体零售业是20世纪的老古董。
对于这些D2C品牌来说,通过线下店销售并不是必须的,连接消费者并影响他们,才是更重要的目标。
比如D2C美妆品牌丝华彩妆,他们将自己的线下门店塑造成了网红打卡地,大批粉丝到门店打卡并将照片上传至Instagram,丝华彩妆在Instagram上成为最有话题的美妆品牌之一。
“对于丝华彩妆的门店如何成为必去的打卡地这个问题,在丝华彩妆早期担任了4年总裁的亨利戴维斯笑着解释说:‘与其说我们是在做一家传统意义上的门店,不如说更像是在制作一种电影场景或舞台设计场景。’”――劳伦斯英格拉西亚《DTC创造品牌奇迹》
对于D2C床垫品牌来说,Tuft & Needle发现门店可以像其他营销方式一样降低成本,实现销售目标。
Tuft & Needle前首席运营官埃文马里杜解释:“一家门店的租金可能要每个月9000美元,但一块广告牌可是要每个月花费4000美元。”
“一个品牌有门店,会让人们对网购这个品牌的东西更有信心吗?
会的。网上销售量会更高,因为人们看到我们有门店。这就像有些人担心的事情,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家网上的皮包公司,如果哪天我想退货了,你是不是没有溜走。但是,如果有门店,我可以马上走进去。它使消费者更加相信你的公司是靠谱的。”
对于Tuft & Needle来说,门店不仅承担了展示和销售的作用,还承担了广告和信任的作用。以这种策略来开门店,可谓一举多得。Tuft &
Needle发现在开设门店后,门店所在的地区及周边的网上订单也增加了。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假设,Tuft &
Needle向访问公司官网的一部分人显示了其门店的位置,而同时对另一部分人隐藏门店的链接,结果显示,人们看到有门店的网站后,线上的转化率也更高。
“沃比帕克于2013年4月在曼哈顿苏活区开设了第一家永久门店,到2018年年底它已拥有近100家门店。零售门店销售和在线销售各自约占其总收入的一半。”
行李箱品牌远行,于2017年在纽约市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在其他城市新开了6家门店。在较早开设门店的城市,其在线销售额增长了40%,比在其没有实体零售店的城市的销售额高出“不是一丁点儿”。
# 八、D2C品牌的未来:品类扩张,挑战巨头
D2C品牌最初以切入一个产品的细分定位抢占市场,它们可能是一个产品的某个单独品类,比如哈勃眼镜的日抛型镜片,可能是纯线上销售方式,比如沃比帕克在线销售眼镜等。但当这些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增长的瓶颈,这时它们往往会借助自己做D2C品牌的经验扩张品类。
当美元剃须俱乐部的用户达到接近300万时,迪宾开始逐渐将品牌扩展到其他的清洁、美容产品,发展出包括发胶、牙膏、牙刷、香波、洁面乳、古龙水、唇膏,甚至包括小夹钳和指甲钳的“美容工具包”。增加了这么多新产品之后,它在广告中添上了一句自嘲:“也许公司该改名了。”
卡斯珀在用床垫占据市场之后,开始扩展产品线,提供枕头、床单和床架。
卡斯珀试图定位为一家睡眠保健公司,成为“睡眠界的耐克”。为此,它开始销售售价129美元的助眠灯。它还与另一家公司合作出售注入了CBD的软糖。卡斯珀说,这种每小罐14块口香糖的产品价格为35美元,具有安神镇定的功能,可帮助你在睡觉时放松身心。
一般D2C品牌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纵向扩充,如美元剃须俱乐部成为男士护理品牌,卡斯帕成为睡眠保健品牌,远行成为旅行品牌等等。
这种方式与国内新消费品牌的扩张模式是一致的,如以无糖气泡水切入的元气森林,在开发更多无糖品类,如燃茶,乳茶等,将来还可能推出更多品类。每推出一个新品类,它就有机会将其销售额提升一倍,借此逐渐将品牌打造成一个销售越来越多无糖品类的综合品类品牌,这就是要做无糖界的可口可乐。
# 九、结语
回看美国D2C品牌的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品牌的发展路径,与中国的新消费品牌发展路径极其相似,只是将这个时间提早了5-10年。D2C品牌对于今天的消费市场,无疑是一种让人振奋的存在,它们让存在了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的消费市场重新充满活力。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消费品牌在未来的路上会遇到D2C品牌们的问题,也一定会有很多品牌获得D2C品牌那样的成功,这取决于它们现在在做什么。
参考资料:劳伦斯英格拉西亚《DTC创造品牌奇迹》
## #专栏作家#
寻空,公众号:寻空的营销启示录(公众号ID:xunkong2005),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品牌营销人,商业观察者,社会化营销探索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