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电商平台创业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前景

  

  在业绩和股价“双杀”的困境下,南极电商仍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11月2日,南极电商披露了一条《关于公司签署意向性协议的公告》。公告显示,南极电商计划以5亿元的价格收购100家韩国女装品牌和商家。   

  

     

  

  其实这已经不是南极电商第一次和国外品牌合作了。早在4个月前的7月2日,南极电商就已经与另一家国外知名品牌“CA;该公司开始合作,成为其品牌在线业务的唯一合作伙伴。   

  

  作为中国的“标签之王”,在标签业务逐渐饱和、业绩明显见顶的情况下,南极电商希望通过与国外品牌合作或收购国外品牌来突破瓶颈,但遗憾的是,这些合作或收购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现在,在企业更加重视自有品牌的大趋势下,南极电商的这种“卖标签”模式有没有衰落?收购国外品牌能让这个曾经的“标签之王”起死回生吗?   

  

  #从内衣到代工,南极电商的沉浮历史   

  

  说起南极电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OEM。   

  

  但事实上,南极电商从一开始就不从事“代工”的工作。其实,如今的“代工大王”一开始也是从事实体业务的,规模和规模都不小。   

  

  南极电子商务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5年前的1996年。当时“导湿保暖复合抓绒”研制成功,“余保暖内衣”火了。嗅到商机的南极电商创始人张玉香果断辞去“铁饭碗”工作,做起了保暖内衣生意。   

  

     

  

  事实证明,张玉香的选择没有错。然而,仅仅一年时间,公司打造的“南麂人”内衣销量就突破1亿元,甚至超越了“余保暖内衣”,成为当时内衣行业的佼佼者。而且,长期以来,南麂人一直占据着内衣龙头的位置,张玉香成功致富。   

  

  那么,当时风光无限的内衣龙头为什么会转而做起看似毫无关联的代工生意呢?这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密切相关。   

  

  当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处于产业链底层、受外贸影响较大的纺织业受到巨大冲击。张玉香看着同伴一个个倒下后,越来越紧张,担心下一个轮到自己。   

  

  “我该怎么办?”张玉香甚至想过退出直接转让,但他决定关闭所有工厂,因为他无法忍受自己打下的品牌,所以他为自己的内衣找到了另一家工厂,留下“南极人”这个品牌。   

  

  现在,张玉香当时的决定很有先见之明。关闭工厂后,没有了租金和劳动力的负担,张玉香成功挺过了金融危机,而唯一活下来的南极人却越做越大,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大。   

  

     

  

  后来很多不知名的民营纺织企业发现,只要贴上“南麂人”的标识,他们的产品就会畅销,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南麂人“借标”,张玉香和南麂人开始了卖吊牌和贴牌的生意。   

  

  如今,南极电商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工之王”。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南极电商全年营收达到41.72亿,毛利率93.26%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营收为12.46亿。   

  

  #增长瓶颈出现,市值蒸发428亿。   

  

  代工是好生意吗?答案是肯定的。   

  

  从最新业绩数据来看,按照产品来看,南极电商的业务主要分为四大类: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品牌综合服务业务、自媒体流量变现业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   

  

  这四大业务中,与OEM和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相关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1.95%和96.31%,可谓利润丰厚。   

  

     

  

  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年之前,南极电商受到资金的高度追捧,股价一路走高,从最低的5元多涨到最高的24.24元,最高市值595亿元。   

  

  但今年以来,由于南极电商业绩大幅下滑,其股价也开始持续回拉。目前其最新股价仅为6.77元,市值较最高点蒸发了428亿。   

  

  那么,为什么今年南极电商突然出现了业绩瓶颈呢?这大概与其主要品牌的授权范围逐渐饱和有关。   

  

  目前,南极电商的OEM产品越来越多。从衣服到日用品,甚至是小家电,都能看到来自南极的人。消费者甚至调侃“什么都可以是南极人”。这背后,其实是为了成长,南极电商会毫不犹豫地放大品牌授权范围。   

  

然而,这种行为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短期内可以让营收快速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很容易损坏“南极人”这个品牌的知名度。而且,品牌授权范围不可能无限放大,一旦品牌授权范围逐步饱和,南极电商业绩见顶就是必然的结果。

  

根据数据显示,在2020年时,南极电商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就开始出现“滞涨”的情况,全年收入为12.46亿元,同比仅微增0.38%;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的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更是骤降42.58%,仅有2.4亿。

  

# 收购外国品牌,能让南极电商走出困境吗?

  

在业绩、股价“双杀”的困境之下,南极电商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11月2日,南极电商披露了一则《关于公司签署意向性协议的公告》,根据公告显示,南极电商拟以5亿元的价格,收购韩国女装百家好系列品牌和业务。毫无疑问,南极电商希望通过收购外国的品牌来缓解自己的困境。不过,这样的做法,真的能够成功吗?

  

  

要知道,其实南极电商并不缺品牌,目前公司旗下已有南极人、南极人+、南极人home、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PONY等众多的品牌,但是主要的营收还是来自于南极人。据媒体报道,2020年,南极人全网实现GMV

  

362亿元,占比超过90%。

  

由此来看,即便花费5亿收入韩国品牌,也很难真正扭转这个局面。

  

此外,目前企业在生产、运作中也越来越注重自有品牌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贴牌”这个生意必然走向下坡路。对于南极电商来说,仅靠收购新品牌还远远不够,想要走出当下这个困境,恐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