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2017年,我国餐饮收入从23283亿元逐步增长到39644亿元。如果不出意外,2020年中国餐饮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这不仅是餐饮行业的大好机遇,也是速冻食品行业的红利时代。
1992年,第一个速冻水饺在三全公司诞生。此后,速冻食品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也迅速带动了一个行业的诞生和繁荣。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速冻食品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
依托中国高度地域化的饮食文化,速冻食品丰富多彩,包括饺子、水饺、油条、面条、馒头、鱼丸等,不断满足一代代家庭主妇轻松烹饪的需求。
统计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速冻食品年产量增长了20%,成为食品细分行业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但由于速冻行业企业刚性越来越大,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从2014年开始,整个行业的产能开始下降。然而,与此同时,随着连锁餐厅、时尚快餐等对降低人工成本、厨房面积和食品成本的要求,速冻食品行业开始再次增长,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2年至2017年,我国餐饮收入从23283亿元逐步增长到39644亿元。如果不出意外,2020年中国餐饮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这不仅是餐饮行业的大好机遇,也是速冻食品行业的红利时代。
大客户为王:满足连锁餐企对于速冻食品的需求
从产品来看,速冻食品可以分为两类:
1.速冻米面制品,如三全食品、失踪食品等。主要从事饺子、水饺、糕点等的生产经营。
2.速冻火锅食材(速冻鱼糜、速冻肉制品)以安井食品、海霸王食品、海欣食品等为代表。主要生产经营鱼丸、贡丸、蟹棒、狮子头等。
从速冻食品行业的全产业链来看,上游产业为畜牧、水产养殖、种植、屠宰和肉类加工等行业,代表企业为双汇、圣农等。中游是冷冻食品制造品类,包括速冻鱼糜、速冻肉制品(两者统称为速冻火锅制品)和速冻米粉制品,如安景食品、三全食品。下游是超市、经销商、各大连锁餐饮学校食堂等。
速冻食品的市场空间大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随着餐饮市场的快速发展,速冻和冰鲜标准化产品是未来餐饮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餐饮,尤其是外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构建标准化、品牌化、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
但是,在打筷子的思维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速冻食品企业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两码事。有市场需求就有竞争,就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速冻食品企业应该关注的焦点。
毫不夸张地说,在哪怕是最小的苍蝇餐厅的食品采购清单中,“冻品”(速冻食品的简称)都是不可或缺的,更不用说大量的火锅店、快餐店、麻辣烫、校企食堂等等。既然是为了满足商家对食材的需求,那就从商家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冻货”?
1、品牌
名牌冻货,至少在商家的认知里,是有质量保证的。即使它们更贵,商家也会更倾向于购买名牌冷冻商品。
2、性价比
商家首先考虑的是:使用这种冷冻食品的成本会不会太高?能卖吗?卖了能赚多少?
3、速冻食品(成品/半成品)受消费者的欢迎程度
速冻(成品/半成品)食品受欢迎吗?商家说了算,消费者说了算。商家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好坏的标准:能卖能赚m的冷冻商品
客观分析一下B端,也就是餐饮商家的需求,可以更好的满足这种需求。对于速冻食品企业来说,打造自己的品牌,既能传递品质保证的信息,又能尽可能享受品牌溢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不断开发生产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尽可能多地占据市场份额。
B端营销和C端营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端营销一般以食品展销会、交易会为媒介,在全国各地建立完善分销代理网络,与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合作进入这些企业的供应链采购名单。
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烹饪包”其实属于速冻食品的一个子类。坦率地说,现在很多快餐店都在用烹饪包做套餐。
事实上,烹饪包是采用速冻技术的半成品菜肴(合规的烹饪包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知名品牌包括清蒸、乌市、乐嘉、新美香、创世纪等。使用烹饪包没有错。关键在于包装的合理组合和保质烹饪包的选择。普通消费者对“烹饪包”有一些误解。如何消除这种误解带来的消费壁垒,是烹饪包厂商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些事情是很难做到的。当消费者的冰箱有了速冻水饺和水饺一样的地方,可以预见,生产烹饪包的速冻食品企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
快消品:不低估个人消费者对于速冻食品的需求
满足C端消费者需求的是速冻食品行业。
多年的目标,并在品牌定位、推广、营销、渠道终端等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餐企都在探索和实践“新零售”的当下,速冻食品企业不能把这部分积累丢掉,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如何创造和激发新的消费动机、引领新的消费风尚。围绕快消品有几个核心标签:品牌知名度、方便购买、方便携带、方便食用。
事实上,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速冻水饺、汤圆、面点之外,速冻食品企业正在跨界进入常温即食休闲食品。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更加丰富的商业创新就有想象空间了。
双汇为了突破瓶颈,对火腿肠产品进行升级推出了“马可波罗”新品牌,更打算推出常温即食中式卤制品。
北方速冻火锅料制品巨头“惠发”推出“一起玩耍吧”休闲食品新品牌,产品包括鱼豆腐、孜然肉根、深海鱼极等等,主打一元区销售。
山东范府食品有限公司应该是速冻食品行业中最早推出休闲鱼豆腐的企业,旗下“范小哥”休闲食品品牌不断创新推出甜不辣、蟹柳、爆鱼烧等新品。海欣食品则推出“老撕父”系列产品,一款常温、即食、手撕的休闲食品“蟹泡泡海洋蟹柳”可让顾客体验没有火锅时的火锅美食。
盘点上述这几大品牌的产品,发现一些共同特征:有颜值、包装亮丽、广告文案时尚有个性。
比如惠发股份的“一起玩耍吧”品牌,产品包装上印有“对于那些上来就约的人,我只能说太不专业了,约吗?”、“为了祖国下一代,再丑也要谈恋爱,谈到祖国充满爱”等等个性化文案。
“范小哥”的宣传语是“跟着小哥走,食尚天天有。”、海欣食品的“老撕父”文案是“没有鱼吃,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OnlyYou!”
速冻食品人的文案其实不输“江小白”之流,大神其实处处有。
对于快消品来说,除了有颜值、好吃、广告文案时尚个性之外,还要解决一个“方便购买”的问题,除了传统的销售终端如商超、便利店、网吧、影院等等,互联网这个渠道也是不可或缺的。
山东范府成立了专门的电商团队,海欣食品则打造了海欣云商,蟹泡泡海洋蟹柳是海欣食品为微商渠道打造的专用产品。线上线下一个不落儿,为的就是解决“方便购买”的问题。
速冻食品企业跨界进入常温即食休闲食品的市场前景被看好,跟风的自然就多了。跟风的一多,鱼龙混杂,问题就出来了。
问题主要集中在:品质参差不齐、以次充好、低价无序竞争。说是“鱼豆腐”,里面根本就没有鱼糜,然后利用成本的优势,以超低价抢占市场份额,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消费者也不傻,吃了以后感觉味道不怎么样,以后也许就很难有再次消费的欲望。我们不能苛求消费者具有判断真伪的能力,当假的劣质的食品盛行时,一个原本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的食品品类很有可能就此衰败,而这种场景也绝不仅仅只发生在速冻食品跨界常温即食休闲食品身上。
民以食为天,食品无小事。让食品造假者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是对合法合规生产企业的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保护。
互联网+跨界即食休闲食品,是速冻食品业的迭代发展趋势吗?
速冻食品企业跨界即食休闲食品,首先考量的问题就是:休闲食品这个市场空间大不大呢?我们用“休闲食品的分类”来间接回答这个问题,从休闲食品的分类来看,现在主要有膨化食品、干(坚)果、炒货、烘焙等等。
每一个细分的品类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休闲鱼糜食品恰好还是个空白。问题不在于即食休闲鱼糜食品是否有市场需求,问题只在于:是否能解决相应的技术及生产工艺问题,进而生产出营养健康好吃的休闲鱼糜食品。只要有营养且健康好吃,就会有市场需求,人类对于好吃的东西,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的。
互联网的作用在于帮助产品扩散传播、线上和线下的全通路打通,增加产品的售卖空间和时间。
根据糖烟酒周刊的数据,“一起玩耍吧”自上市以来,很短时间内就在全国各地开发了150余家代理商,终端数合计6000余个,在太原、哈尔滨等城市打造样板市场,单日单点销售可达3000到5000元。
事实上,经过仔细调研后发现:现在的食品批发市场里,常温即食小包装的干吃汤圆、鱼豆腐、石锅豆腐、撒尿牛肉丸等产品还不常见,这是否意味着一个新的战场呢?
这个新的战场就是: 互联网+速冻食品企业跨界进入常温即食休闲食品市场。
什么是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呢?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这就是最大的趋势。
速冻食品行业是坚持单品海量还是采用多品少量?是持续为餐企提供方便的标准化的产品,还是跨界常温即食休闲食品?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在合理规划推进路线下的积极创新,才是接地气的终极方案。
可以看到,近年发生在速冻食品行业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创新不再集中于大品牌, 很多新品都是从二三线品牌蔓延到大品牌的,
它们生机勃勃,对市场积极探索,一点一滴积累能量、影响市场。如当今超市冷柜出现的手抓饼、红糖锅盔、蛋黄流沙包等产品,都是中小企业推广后,大企业才跟进生产的。
速冻食品行业在A股至少有八家上市公司,比如上海梅林、三全食品、双汇发展、圣农发展、安井食品、广州酒家、海欣食品、惠发股份。大公司也必须强化创新基因,如三全推出的蒸蛋糕、千味央厨的蛋挞等,这些是速冻企业跨界借鉴烘焙业的成果。
速冻不“冻”,变着法儿引领市场、满足需求,将会是行业“蒸蒸”日上、持续发热的根本。
来源:筷玩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