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兴盛优选供应商入驻条件,橙心优选怎么加盟

  

     

  

  Image @ vision china   

  

  文字|锌秤,作者|孟慧媛,编辑|李金林   

  

  双十一电商大战已经结束,同样具有电商性质的生鲜电商,在这个行业最大的促销季,存在感较弱。   

  

  据锌秤显示,每日优鲜在头版放了一个“2011年终备货季”的入口,主要宣传粮油调料、零食、饮品及乳制品、新鲜果蔬、日用品等打折产品。并且还挂上了“特价”、“五折”、“三折”的字样。社区生鲜团购平台橙心优选和兴盛优选也设置了相应的活动专区,以优惠券和满减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福利。   

  

  但总体来说,在这样的平台每天都要大打折扣的基调下,为消费者选择限定活动产品的惊喜度显然不够高,他们只是看起来很有礼貌地参与。更有甚者,另一个新鲜的头部平台,丁咚,购买了食物。今年,它没有表现出任何加入这个嘉年华的意图。   

  

  众所周知,“双十一”每年都形成既定的购物氛围,是一个值得呼唤的营销热点。过去,很多生鲜电商公司都积极响应这一行业趋势。如今,带着电商基因的“日常新鲜人”对双十一如此漫不经心,让人很难不去探究背后的原因。   

  

  # #被迫营业的生鲜电商   

  

  回顾去年双十一,每日优鲜、盛兴优选、橙心优选、十社等平台都深度加入,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自己的战报:优鲜日销量是去年同期的2.1倍;优选盛兴双十一全国日订单超1000万,日订单超1200万。按平日客户单价保守估计,当日总成交额超过1亿元;橙优选双11突破700万订单;十组双十一成交额4.08亿元,参与用户超过2000万。   

  

  当时受到资本高度重视的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形势还是很好的。   

  

  而眼下再打开这些平台,哪怕是在电商行业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促销节点,也不见得它们有多重视正被全民密切留意的双十一营销活动。   

  

  与电商平台铺天盖地的线上线下宣传相比,生鲜电商不仅低调,而且给出的活动范围和收益也小得多。   

  

  锌垢可以在日常的优秀生鲜食品上看到,它在头版放了一个“2011年终备货季”的入口。活动主要内容是从11月1日起,粮油调料、零食、酒类及乳制品、新鲜果蔬、日用品六大专区将依次推出,并提供一定量的打折商品供用户选购。   

  

     

  

  _参与活动的有限产品_   

  

  不像综合电商平台,涉及到所有品类所有品牌的丰厚福利,虽然在每日优鲜食品上专门挂着“特价”、“三折”等字样,在双十一当天还高喊“百品二折”的口号,结合平台一贯的减免税活动,感觉诚意有点不足,准备这次双十一,活动产品选择有限,折扣也不是特别诱人。   

  

  相比之下,生鲜社区团购平台的宣传力度就更小了。   

  

  从各自双十一活动入口的摆放来看,第十俱乐部只在首页放了一个“新鲜水果”的小图标,橙心优选只做了一个“肉禽蛋”的小图标。至于兴盛优选,虽然首页背景图包含双十一元素,但其活动入口也只是一个小图标。   

  

     

  

  _双十一活动在社区团购平台不太明显的入口_   

  

  即使你进入活动区,你也能看到他们通过使用优惠券和全额折扣向用户支付福利。但当用户第一次打开这些平台时,一般会看到“限时尖峰”、“新人最低价”、“十点爆款”等日常活动,在入口处更为显眼。   

  

  可见,社区团购平台似乎对这届双十一有些兴趣缺缺。   

  

  在过去的两年里,另一个保鲜头部平台丁咚一直在积极购买食品。今年,它没有显示任何信息   

  

  “生鲜食品与其他品类不太一样。这种正常的消费品,即使双十一促销,也不会有人囤积太多。一方面新鲜果蔬不耐,另一方面粮油可以放,不会有太大折扣。”据部分互联网观察人士分析,由于生鲜产品不耐囤货的特点,在每人每天基本定量消费的情况下,双十一备货季实际上不会给平台带来太大的销量提升。   

  

  这可以说暴露了大规模消费节期间生鲜商品的尴尬。背后的逻辑是,大宗采购带来的价格优势让消费者很难拒绝,但生鲜商品不能长期存放。普通消费者自然不需要大批量购买,所以即使用户对低价感到兴奋,也无法形成真正的大规模购买行为。   

  

  不仅对平台效益不大,网上也有相关从业者发表意见,说生鲜是双份的。   

十一活动就是一门亏本生意,“活动价要比平时更低一些,有些订单发出去基本都是要亏的,相当于商家直接把利润让出来做活动了。虽然流量和订单确实会比平时多,但整体算下来是没有利润可赚的。”

  

而且,每到这种大型购物节点,成倍多出的物流压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电商平台的运力。

  

在生鲜电商行业,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比起普通的消费品,生鲜商品还具有易损坏的特点,注定需要更精细的配送和售后服务。

  

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都有生鲜业务,它们基本采用做电商的模式来做生鲜,商家通过平台的自建物流或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视其选的物流配送渠道的速度,通常耗时1-2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送达。

  

  

_京东、淘宝的生鲜专区_

  

垂直生鲜电商则摸索出了前置仓、店仓一体化、社区拼团、门店到家、冷柜自提等多个模式。以头部生鲜平台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为例,它们都是前置仓模式,在社区1-3公里内建立大量保鲜仓将货品前置,从而极大缩短配送时效以及降低履约成本。

  

而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等平台则采用了社区拼团模式,在各大社区设置团长和提货点,通过他们进行集中派单和配送,以此分摊单个配送带来的成本压力。

  

总而言之,强有力的供应链是保障用户良好体验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生鲜电商的商品质量被用户广为诟病,提升用户体验对这些平台来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事情。

  

如此情况下,一个明知不怎么赚钱甚至还要亏损更多的营销活动,一个令本就有所不足的供应链倍感压力的特殊时期,确实容易让人望难而返,难怪这些生鲜电商纷纷退缩了。

  

## 垂直生鲜电商只适合“小而美”吗?

  

值得垂直生鲜电商注意的是,天猫、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的寡头效应越发明显。

  

以前的生鲜品类对大平台而言,不过只是食品下面的一个小分类,而当它们看到线上“菜篮子”的开发潜力,专门为生鲜商品开辟了销售专区之后,其在生鲜赛道的竞争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在双十一期间,综合平台优势尽显。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今年双11电商推出了百亿补贴、消费券、现金补贴、现金红包、优惠券叠加等多种玩法,还有购物车分享功能等新措施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从开局情况来看,双11是头部电商平台间的较量,头部平台集中流量及用户,从中分享红利,‘寡头效应’明显,对于中小电商来说施展的空间受到限制。”莫岱青如此表示。

  

用户集中于选择性更大的综合平台,还是因为比起小而美的垂直生鲜电商,像京东这类覆盖了全国多地产业带的大平台,能从产地低价直采到最新鲜的生鲜商品,再通过自己趋于成熟的物流渠道,尽可能保质保量将之送到他们手上。

  

而对“半路出家”的综合平台们来说,生鲜业务毕竟还不是最主要的盈利点,其现有体量保证了就算在生鲜业务上折戟,它们也不会伤筋动骨,一旦业务体量做大了,那就是意外之喜。得益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完整供应链,它们并不需要像生鲜电商一样,从一开始就过多考虑运输成本。

  

但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这样的生鲜电商而言,物流问题始终是他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把仓库建得离消费者越近,用户拿到商品的时间才会越短,相应的储存成本和营销成本就越高,对资金的需求也就越大,期间翻车的风险可想而知,迄今为止已经有太多平台倒在高昂的成本之下。

  

雪上加霜的是,资本不再愿意当“冤大头”,为普遍困于盈利难题的生鲜电商输血了。爱企查数据显示,头部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于6月份成功IPO。然而前者上市即破发,后者缩减了IPO的规模才稳住局势。从二级市场的反映来看,资本不再看好生鲜电商的未来。

  

  

_左为每日优鲜,右为叮咚买菜(图源:爱企查)_

  

当综合平台不断深耕细分赛道,留给生鲜垂直电商们的时间还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