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19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Aauto quick首次分享并宣布了Aauto quick独特的社区生态与新公益的连接可能性。
在这次有1000多家公益组织、世界知名企业、教育机构、媒体等参加的大型公益峰会上。对此,Aauto quick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负责人张帆提出,Aauto quick的强关系短视频社区可以帮助解决公益行业的两大痛点,并倡导更多公益合作伙伴加入“Aauto quick快乐伙伴计划”,利用平台流量发挥Aauto quick作为互联网公司的社会价值。
在峰会的“创一城”展区,“遇见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的Aauto faster“黑科技”成为展区最热门的互动体验之一。整个峰会期间,Aauto faster的展台座无虚席,大家争相借助Aauto faster的“黑科技”寻找和遇见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其背后,展现了Aauto faster在大数据处理、人脸识别、特征检索等方面的行业领先技术实力。
以下是语音内容:的记录。
自动加速:新场景、新生态、新公益
大家好,我是张帆,自动加速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负责人。我很荣幸接受这一邀请,站在这里与同事们分享一些在Aauto Quicker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在座的各位都是互联网公益的先锋和开拓者。众多合作伙伴在不同场景下与不同互联网公司合作,探索公益文化推广、公益行为和公益意识提升的有益尝试。今天是一个优秀的平台,我也想和大家分享在短视频社交新场景下,Aauto faster能为我们的公益人士和公益行业提供哪些新的可能。
新场景:短视频社会化推动现实社区重构
让我先给你介绍一个更快的人。aauto faster是一个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短视频平台。成立于2011年,记录世界八年,是国内最大的生活分享平台。
在Aauto faster上,内容载体基本分为三种形式:短视频、照片和直播。
截至去年年底,在Aauto faster的日工作量为1.6亿,也就是说每天都有1.6亿老铁打开Aauto faster APP阅读分享自己的生活。目前,Aauto快手累计原创库存视频90亿,老铁平均每天上传视频1500万。
这么多活跃用户和制作人的积累,离不开Aauto Quicker独特的平等和包容价值观。Aauto快手的两位创始人,都希望Aauto快手里的关注能像阳光一样照在每一个人身上,让更多的普通人被社会看到,被世界关注。在《Aauto faster》中,头部视频只播放了整个平台的30%,70%的内容来自大众更容易忽视的普通大众。其他平台的大部分普通用户之所以能在Aauto faster上如此活跃,是因为我们的算法技术的支持。
目前,Aauto faster是国内唯一一家将基尼系数引入算法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在整个平台上实施这种避免贫富不均的国际机制,致力于分散注意力资源,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获得相对平等的被看见的机会。
可以说,Aauto faster是一个关注长尾内容的去中心化平台。
实现平等对话和社会融合的新生态:社区场景
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和新的公益生态有什么联系?
由于上述包容性的价值和算法,Aauto Facter能够挖掘出独特的内容生态。这种新生态显然与在场的众多公益人士的愿景是一致的——在Aauto Quicker的社区场景中,人们实现了更直接的平等对话和更深层次的社会融合。
与其他互联网社区不同,Aauto Quicker希望让真实生动的社交跨越地域、经济、语言、教育等现实边界,实现在线连接。因此,Aauto faster设计了一套关系递进功能实验
当你开始关注另一个用户时,你会接触到这个用户更深入的功能,比如直播、私信、聊天、奖励,甚至是Aauto quipper电商、Aauto quipper课堂。通过这种渐进式的功能,Aauto Quicker将人与短视频内容的联系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每个人都能真正找到自己认同的群体,社会关系进一步深化。
在如此强大的社交社区中,用户的广泛多样分布为进一步发挥平台的社会价值提供了新的可能。你可以看看这个有趣的数据:
Aauto的城乡用户地理分布与cmnet非常一致。可以说是中国cmnet中最接近用户分布的互联网社区,包含了中国的各类社区,丰富多样。包括我们公益从业者最关心的这些群体。
>我们发现,在快手上,像这样普通的大山农民、到城市打工的工人、乡村儿童和老年人,这些不在一二线城市、不在主流媒体关注范围内、相对缺少互联网话语权的“沉默的大多数”群体能为自我发声,通过自己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真实地为自己代言,打破以往的圈层沟通隔阂。
那么从公益受助人的角度来看,快手平台的价值之一在于能够帮助这些群体突破以往媒体报道的刻板印象,真正让公众面对面去理解“沉默的大多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像残疾群体、病友群体这样平时“被忽略的少数”群体,他们也可以通过快手展示日常生活,让人们能突破身体标签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比如:
左边第一位李喜梅是一位患有脆骨病的创业妈妈,这类病友又被称为“瓷娃娃”。平时我们都觉得这样的病人弱不禁风。但在快手上,她不仅亲身带着1岁儿子生活,还充满着创业精神四处奔波,她是一位强大的妈妈,现在已经有了超过200万粉丝。
第四位抗癌星茹是一位00后,她在患病前是一位舞蹈生,虽然病魔让她几乎无法站立,但是也挡不住她内心那个跳舞的梦想。现在快手上有28万粉丝都在支持她,也被她的乐观心态所感染。
针对做残疾、大病等少数群体,公益行业在推动社群融合和友好型社会。快手上的这些群体以及一些已经在探索的公益组织,也正在积极地通过记录和分享,让社会大众看到他们的生活,从而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共鸣,进而思考如何通过采取行动,让这些群体更有尊严、更有陪伴感地生活。
新公益:快手强关系社区中的新公益
那么,快手这样一个全新的社区生态对我们公益从业者,具体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在不断和伙伴们的探索和合作中发现,快手的平台特殊性能帮助解决公益行业的两大痛点:
第一是如何更精准地去了解所服务的人群,以及吸引对自身项目感兴趣的支持者。快手的算法分发能让公益机构精准地找到你的利益相关方。
第二是公益项目的及时反馈和信息透明。相较于以往的图文传播,短视频可以让项目反馈的丰富度和可信度有质的提升。
目前已经有一些公益机构在快手平台上探索尝试。我们来看个例子。
一个叫玛薇少儿艺术团,它是四川大凉山地区的一个社工机构运营的快手号。玛薇少儿艺术团的孩子们都是彝族困境儿童,很多都是孤儿,家境贫寒,上不起学。这家社工机构除了通过社会捐赠负担孩子们的上学费用,还聘请专业老师来教授孩子们彝族民歌和童谣,以帮助孩子心灵成长,塑造他们健康人格。去年9月,在我们的邀请下,这家机构的一位老师运营了快手号,现在已经有将近10万粉丝。如今,玛薇少儿艺术团已经成了快手彝族人群中知名的网红艺术团,有不少远在他乡打工的彝族同胞都在关注他们,在评论里表示为这些孩子而骄傲。此外,他们还把11首原创歌曲上传到快手曲库,其中歌曲《玛薇》已经被3.3万个快手短视频使用为配乐。
玛薇的例子体现了此前提到的快手渐进式功能体验所带来的强社交关系。同样的,公益机构也都能像他们这样,在快手上利用渐进式功能搭建起自己的强关系公益社群。
在快手这样的强关系社区里,公益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关联互动都会变得更即时、有效和透明。
一方面,公益机构可通过短视频记录公益生活,去直接接触利益相关方,包括受助对象、潜在捐赠者、志愿者等,吸引有相同价值观的粉丝关注。另一方面,公益机构可以通过策划直播公益事件,与粉丝产生更深的链接,推进公益项目进程同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你还能很快地获得直接的项目反馈,借此优化你的项目内容。再进一步的,可以通过内容更深地影响粉丝行为,甚至利用快手同城去吸引在地志愿者,吸引他们直接参与到公益进程中来,发挥强关系公益社群的增量优势。
快手幸福伙伴:公益传播的去中心化
快手普惠算法所带来的去中心化生态,也进一步为公益传播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或许在场的公益人在传播时都会有一个困惑,觉得基层执行者、公益传播部门等通过一些媒体平台进行的传播很难直接收到反馈。而快手这样的去中心化社区或许恰好能解决这一困惑。
这样一个真实、个体多样化的社区,就非常适合一线公益人用个人快手号去记录自己的公益工作和生活,进而配合机构快手号,实现公益项目的全记录,让公益成为一种公众看得见的生活方式。
除了像“玛薇”和“一束光”这样的自身尝试以外。我们快手平台也在主动与一些大型公益基金会去做平台内的公益策划探索。
这是我们之前和壹基金合作的两个端内活动。
一个是去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壹基金在它的全国大学生志愿者网络中发起了一个“自制自救神器”活动,让大学生们用身边的物品做自救神器。这个快手活动页面就是活动的短视频专区。
另一个是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蓝色行动”,是壹基金每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都要做的品牌传播项目。今年4月2日,我们做了一个创新,除了明星短视频、海报倡导以外,我们联合壹基金邀请了50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入驻快手,同时对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康复机构进行公益传播力的扶持。
未来我们还希望跟更多大型公益机构去策划更多的有价值的公益倡导,也希望能够更多地有专业传播团队的公益组织一同探讨如何打造新生态下的一线公益人网红,机构网红,和项目网红,让我们在互联时代的传播能够更加自主、更加立体、以及更加有针对性。
这个计划也有一个名字,叫快手幸福伙伴计划,目前也在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快手本身的员工公益文化建设,发起各类针对公众的创意倡导活动,和通过更主动的行为去关注快手端内外的弱势群体。我们也欢迎更多公益机构来体验快手、尝试快手。
希望快手平等普惠理念下的互联网社区能和社会公益生态一起相互助力、共同发展!
我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