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潍坊科技学院扎根蔬菜之乡,立足山东潍坊寿光蔬菜产业优势和农民文化特色,实施研究型学校、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促科研,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专业,积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以应用科学研究为抓手,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突出师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团队。他们将日常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运用所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心向农”团队就是代表之一。2019年以来,蔬菜产业实地调研取得丰硕成果。我队在第17届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中获得特别奖,现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大赛。现在,团队成员利用暑假时间继续深入研究、论证和完善理论模型。竞争总是存在的,练习永远不会停止。
“心向农”团队成立于2019年10月,团队成员全部来自潍坊科技学院。起初成立这个团队是为了帮助农民,现在已经走上了帮助农民的道路。在看到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导致农产品销售缓慢或亏损的消息后,包鑫源萌生了组建团队帮助农民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并把这个团队命名为“心连心”。经过与学校老师的协商和鼓励,项目正式启动,学校老师杰克、林兵、赵忠伟担任项目指导老师。
多年来,潍坊科技学院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以《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大赛》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40余个科研项目,开展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研究,提高了学生科研写作能力,形成了基础研究意识和思维。师生共同研究,加强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实地调研的有机结合,与山东农村干部管理学院合作,围绕寿光“五个振兴”“三农问题”开展师生联合研究项目,以教师为项目负责人,提出统筹规划指导,以学生为具体研究者,全面研究寿光的人才战略、寿光精神、寿光特色道路和区域文化。“心连心”团队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大果子”。
团队成立后,成员们进行了一年半的实地调研,跑遍了寿光12个镇街的128个村,深入农业生产,了解农民生活,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从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民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建议,完成了调研报告《保卫“菜园子”:农产品供应链农户风险研究――基于寿光市果蔬种植户的实证调查》。这份报告得到了山东挑战杯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入选山东省特别奖,推荐进入全国大赛。比赛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队员们并没有松劲,而是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调研和跟踪走访。
今年7月,团队成员前往寿光以外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队分两队前往山东省泰安、临沂、青岛、聊城、德州进行实地调研。“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些地方果菜种植户面临的风险与寿光农民面临的风险基本一致,但有些风险要比寿光农民面临的风险大得多。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普遍性,但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包鑫源说:“比如在聊城市莘县调研时,我们发现当地很多果菜种植户对生产资料的投入比寿光果蔬少
负责寿光调研的班子成员分别对位于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盛城街道、罗城街道、吉太镇、古城街道的29个村进行了回访,走访了寿光市18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并与7家农业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跟踪对比了农户加入合作社协会前后的风险变化。研究也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将所学与研究成果相结合。寿光吉太镇是传统的长茄子种植区,现在当地即将进入播种准备阶段。调查组成员王俊杰说:“在调查过程中,为了不耽误农民的工作,有时我们会帮助农民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后再调查采访村民。我曾经帮七个农民在大棚里拌稻壳粪,拌到土里。现在天气炎热,虽然温室里的气味不是很好,但是我们的研究却收获了很多。在一起工作后,我们和农民之间的距离突然拉近了很多。"
近年来,潍坊科技学院立足地方产业需求,将设施农业作为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新型农业人才的高质量发展突破工程,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新型农业人才,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新高地”。学校依托园艺、软件工程、电子科技等。教育部培养优秀农林人才试点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与国家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建设智慧蔬菜产业学院,加强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传、创、用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培养专兼多能、懂农业、爱农业的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依托山东创业创新研究院、山东众创教育研究院、山东示范制造者中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四园互动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学校设立了27个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其中多项获得“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组长Jake表示,“心为农”团队将“不忘初心”,继续研究,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心连心,勇往直前!”(王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