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通用财务分析报告范文,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财务分析怎么写

  

  编辑导读:商业中间平台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中间平台的建设不是一次性的事情,需要反复更新。要想进行中间平台的正确建设,必须知道企业信息化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与大家分享。   

  

     

  

  大家好,关心中国和台湾的朋友们,大家好,让我们从这篇文章开始,来谈谈中国和台湾发生的事情吧!   

  

  (注:以下内容来自我在某企业介绍中台计划的公开演讲)   

  

  # 1.企业信息化2.0   

  

  众所周知,系统的建设实际上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迭代过程,而中间平台的落地是一个软件系统,所以中间平台的建设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次迭代过程。   

  

  那么,要想进行正确的中间平台建设,在中间平台建设开始之前,就必须了解中间平台建立背后的问题,也就是企业信息化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也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可以说即使没有中间平台的概念,也会有其他新的企业信息化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用这样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我们在看中台工程的启动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企业自我解决这两类问题:   

  

  # #问题1:系统的服务变得臃肿,导致迭代速度变慢,整体性能变差。   

  

  如何理解臃肿的服务?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   

  

  商城系统中某电商的订单服务,随着服务的不断增加,一个订单服务不仅需要提供查询和订单创建的接口,还需要肩负订单评估、支付甚至保险的接口。   

  

     

  

  在这种服务结构下,我们的订单表越来越大,订单、评估、支付等很多领域都在一步步增加。这样一来,我们在保养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响全身的情况。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可能只想修改一个评估函数,但它会影响创建订单的核心过程。   

  

  所以可以说,在这样的企业背景下,中台解决的具体问题就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服务越来越臃肿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些服务。   

  

  # #问题2:典型多系统下的困境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在企业信息化阶段,除了系统内的服务变得臃肿之外,系统外还会出现一个典型的问题。   

  

  要定义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什么样的。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个企业信息化演进的模型——诺兰信息系统六阶段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1.0:对应前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扩张阶段、管控阶段。1.0多关注无,从无到多,目标是如何承载业务实现;   

  

  *企业信息化2.0:对应后三个阶段:集成阶段、数据治理阶段、成熟阶段。2.0更注重从好到好,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目标是如何整合多系统群体。   

  

  在两者的交界处,我们称之为it转折点,即企业信息化要想进入企业信息化2.0时代,就要实现系统集成,完成IT架构优化,这也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优秀的过程。   

  

  当然,这里的整合主要是指IT系统关系的重组。不需要在整个企业推倒重建系统,而是拆除违章建筑进行二级分类建设。   

  

  因此,我们此时面临的问题是,当企业内部不断增加用于支持不同场景的系统,如CRM/CMS/HCM等时,如何打通并配合这么多系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演进。   

  

  这里典型的反例是,我去一家通信公司在中办做咨询的时候,发现内部的产研生已经不敢再对其主系统做任何迭代的改动,每一次的微调都需要调动几乎整个测试部门进行全面的回归测试。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主系统的测试用例写得很好,也很详细(便于整个部门参与回溯测试)。   

  

  或者也可以说,在这个企业背景下,中台解决的具体问题就是解决企业信息化2.0遇到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为了成功实现中间平台方案的落地,需要对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   

  

  #二。转折点   

  

  当企业进入一个转折点,我们会发现企业中的系统用户会直线抱怨系统:   

  

  *业务需求不断变化,系统不断增加。   

  

  *流程复杂,没有人能理解所有的系统流程。   

  

  *功能增加导致系统越来越不堪重负,系统卡死,停机频繁。   

  

  *不支持多通道操作。一个任务需要操作多个系统,每个系统的数据不一致。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分为:   

  

  *不是没有系统,而是信息孤岛太多(CRM/OA/HMS/FMS)   

  

  *不是没有数据,而是信息不一致,难以汇总使用。   

  

  *业务变化快,研发慢;d过程很难快速反应。   

  

  随着   

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企业信息化的“转折点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一套面向转折点的新企业信息化系统:

  

  

# 三、解决转折点问题的方法

  

面对转折点问题,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通用的解法是通过大规模系统重构完成的,在市面上大家也能看到很多大厂内部流传出来的系统重构案例,本质上就是在解决转折点问题。

  

而转折点的重构目标如下表所示:

  

那么要想应对企业信息化的“转折点问题”,破局之道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思路:

  

  

这两个思路很简单,关键是怎么做好这个度,所以在中台建设中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论来支撑,这也就是我在《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一书中提到的中台MSS建设方法论来保障这两个思路的正确落地。

  

MSS建设方法论也是一个标准的中台建设模型,可以简称为MSS模型:

  

* M代表市场:通过了解企业业务现在的发展路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找到ROI最大的业务可行性方案;

  

* S代表标准:通过将不同业务应用的公共部分进行重新抽象与标准化,完成自下而上的企业的业务架构梳理;

  

* S代表方案:根据前两者梳理出的业务发展动向与企业内部标准化的业务架构,进行IT架构定义,整理出完整中台建设方案

  

在后面的再谈中台系列文章中我也会逐一展开讲述。

  

# 四、企业信息化2.0理想IT架构

  

我们来看看能解决转折点下的企业信息化2.0理想IT架构是什么?

  

要正确应对转折点问题的系统必须分为两大部分:

  

1)应用:解决企业运作中的具体场景的问题,一个场景存在一个对应的应用

  

具体来说企业内部应用分类可以划分为两部分:

  

* 企业通用类应用:用以支持如行政、财务、人事等公共类服务,这类通用类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身不产生盈利。

  

* 业务类应用:用以支持前台具体业务线的应用,如ToC电商/ToB电商等,这类应用的划分可以参考企业内部业务线。

  

2)能力:整个企业内部各个业务应用均可复用的部分,包括:数据、流程、应用三大部分

  

这里也是正确处理转折点问题的关键,建立企业级信息化系统,将能力复用提取出来。

  

根据此我们就能得到一个企业信息化2.0理想IT架构,如下图所示

  

  

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不断将各个应用中的通用部分沉淀下来成为通用能力,一劳永逸的解决历史问题。

  

大家看到这张图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没错,这里企业信息化2.0理想IT架构的落地工具就是中台!

  

## #专栏作家#

  

三爷,微信公众号:三爷茶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作者,原万达高级产品、MBA特约讲师、独立创业者,现叮咚买菜B端产品线负责人,拥有多款集团项目从零到一经验并带领实现商业化布局。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