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金属加工加盟合作办厂,工艺品加工厂接单

  

  作者:储舒婷   

  

  AI“鲁班”一秒钟能生成8000张海报,不可能看出这是来自AI。当被视为人类最后一块“私人土地”的艺术创作不断被AI触碰时,我们的艺术教育出路在哪里?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布局全新的艺术学科,呈现为新的学科组合或学科拓展。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近日举行的“大设计流行时尚”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教育,不是简单地将新材料或新技术引入艺术专业,而是要以创新驱动创造力的发展,培养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时代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助力构建覆盖全社会、全年龄段的美育。   

  

  推动VR技术发展需要更多的艺术类人才   

  

  传承千年的景德镇陶瓷,被赋予了高科技。   

  

  “入地”新功能:火箭发射使用耐高温瓷砖,海绵城市建设使用新型透水瓷砖。“高科技正在为传统技术赋能,所以我们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到新技术给陶瓷带来的新功能。”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康秀吉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   

  

  用技术赋予艺术力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纵观艺术发展史,艺术领域的许多突破都与新技术息息相关。在绘画史上,印象派的诞生与颜料技术的进步和金属颜料管的发明密切相关,因为这些新技术使艺术家能够用“色彩”进行创作。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不是最新的概念,但它们正在从简单的相互影响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玲说。如今,90后雕塑家用新材料制作的环保雕塑,不仅作为城市景观的实用价值,也促使人们关注生态和气候,做出相应的努力。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黄新源以虚拟现实为例。VR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和2010年前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当时的从业者大多是工科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正在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因为“当技术成熟时,人们将需要超越技术的高质量内容”。   

  

  打破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和人才培养传统范式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也改变了人们对艺术设计的传统理解。黄鑫源的教学经历很有说服力:网络名人郭曼IP《带我哥走》,深受年轻人喜爱,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游戏、音乐剧等。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商业价值来看,这都是一部成功的作品。然而,当《快把我哥带走》作为毕业设计被中川大学动画学院的两个学生上交时,却引起了专业老师的争议:这一系列漫画能算动画吗?符合毕业设计一分钟动画的要求吗?   

  

  虽然这两个学生最后都顺利毕业了,但是却引起了老师们的思考。黄鑫源表示,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表达与过去完全不同。因此,专业教师对艺术的理解、教学方法和专业学习方法也应相应改变。但问题是,我们的老师和培训计划能跟上吗?   

  

  “多学科、多领域、跨文化已经成为未来艺术学科发展的核心,传统范式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匹配新的知识和方法体系。”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吴翔认为,高校必须更新艺术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林家洋甚至直言:“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艺术设计的比例要降低到50%,另外50%要引入科学、商业和人文交流。”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构建中国艺术价值系统   

  

  "中国艺术设计等艺术学科应该有自己的语言和价值."南京艺术大学科研系主任李立新直言,“现在发展自己的艺术学科,不需要‘借用’进口艺术设计的外壳,而是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掘自己的设计基因,构建自己的艺术教育。”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艺术设计要在技巧之外的理念和理论支持下创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认为,“作品是具体的载体,表达的价值观和观念背后是人。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要能让这个时代的声音,创作出高于时代的作品,因为只有人才能赋予艺术长久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好的作品需要得到广泛认可,才能被解读和传播,才能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如何扩大中国艺术的影响力?吉林艺术学院院长郭春芳认为,新文科视野下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更多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紧密联系时代精神,探索理论前沿,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新文科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楚舒婷)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