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国投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投招商和国投创新

  

  海外顶级资产管理机构与国内大型央企合资的SDIC瑞银基金公司,近年来逐渐失去话语权。   

  

  曾经与玉同生,曾经豪迈矫健,最后成了一群负重前行的人。   

  

  据wind统计,2021年第二季度SDIC瑞银非商品基金规模排名第40位。2012年,SDIC瑞银一度排名20左右。   

  

  7月23日,SDIC瑞银宣布,公司即将离任的董事长“三朝元老”叶柏寿,由SDIC泰康的总经理付强接任。   

  

  高管全新的“组合”能否控制人才流失的困境,为日渐沉寂的公司带来新的活力?   

  

  # #国投瑞银“换帅”   

  

  2021年7月23日,SDIC瑞银基金宣布高管变更。因工作变动,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叶离职,由泰康总经理接任。   

  

     

  

  公开资料显示,付强在金融行业拥有25年经验,在银行、证券、信托和资产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 #“三朝元老”叶柏寿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底,叶接替前董事长出任瑞银董事长,至今已任职7年。   

  

  SDIC任职期间,瑞银有三位总经理和一位代理总经理,堪称“三朝元老”   

  

  叶寿刚上任时,SDIC瑞银的总经理是刘春良,他接替了尚健。他于2007年加入SDIC瑞银集团,在此之前,他是副总经理。在此期间,由于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虽然SDIC瑞银在失去“核心”总经理尚健后经历了一波人才流失,整体规模持续增长,但在行业竞争中,势头明显持平。   

  

  2012年底,SDIC瑞银的基金管理规模位列行业第24位,到2016年底,已降至第27位。   

  

  随后,由于个人原因,刘春良于2016年初离职。王斌在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接任SDIC瑞银总经理,王斌在SDIC信托有专业经验。   

  

  王斌管理的三年间,SDIC瑞银的人才流动更加突出。截至2019年底,SDIC瑞银的规模排名已降至第44位,非商品类排名第41位。   

  

  2019年5月15日,王斌因任期届满离任后,副总经理刘凯出任总经理。直到当年10月,瑞银正式宣布宏利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出任新任总经理。   

  

  # #“高开低走”的国投瑞银   

  

  公开资料显示,SDIC瑞银前身为中融基金,成立于2002年6月。经过三年的发展,2005年6月8日,SDIC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投资有限公司、瑞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UBSAG)收购原中融基金100%股权,公司因此更名为SDIC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这也是国内首家外资持股比例达到此前政策规定最高限额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当时这样的背景对于公募行业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起点,起初SDIC瑞银的发展并不迅速。更名合资后的第二年,SDIC瑞银的管理规模从2005年的23.26亿元增长至2006年的72.09亿元,并在2007年牛市的助力下,规模跃升至381.88亿元。   

  

  在行业内,SDIC瑞银曾在产品创新方面占据领先优势。公开数据显示,SDIC瑞银已推出国内首只封闭式分级基金、首只指数分级基金、首只行业指数基金、首只具有LOF交易功能的QDII、首只白银期货LOF基金。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2012年,作为SDIC瑞银的“核心”人物,原总经理尚健离职。从那以后,SDIC瑞银集团被评为“规模下降”。   

  

  相关统计显示,从瑞银辞职的基金经理多达韩、李大富、黄顺祥、许、等6人。   

  

  其中瑞银固定收益部副总监韩、瑞银货币基金经理李大富对公司固定收益产品影响较大。他们的离开也直接造成了当年SDIC瑞银固定收益团队的动荡。   

  

  然而,2019年底,SDIC瑞银新任总经理上任后,公司管理规模和排名停止下滑。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整体规模为812.75亿,行业排名第45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SDIC瑞银整体管理规模为1241.5亿元,排名第40位。   

  

     

  

  # #人才困境越演越烈   

  

  对于新上任的付强来说,或许SDIC瑞银目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想办法扭转SDIC瑞银的颓势。   

  

  Wind统计显示,2015年1月至今,SDIC瑞银卸任基金经理24人,新基金经理29人,现任基金经理25人。   

  

  管理SDIC瑞银战略选择的前明星基金经理陈小玲也在2018年初离职,回报率为135.07%。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SDIC瑞银人员的流动变得更加频繁。仅2020年7月至11月,就有5位基金经理辞职,而且都是工作5年以上的“老兵”。   

  

  那   

中,早在2007年9月就加入国投瑞银基金,在公司任职基金经理年限达到9年的董晗,和2015年进入国投瑞银基金,基金经理总任职年限达8.19年的于雷,在2020年7月18日同日宣布离开。目前董晗已加盟景顺长城固收团队。

  

接下来的8月、10月、11月,都有基金经理离开,分别为王宠、杨冬冬和徐栋。其中,杨冬冬在公司任职基金经理年限6.38年,管理的国投瑞银瑞盈混合(LOF)任职回报达到96.61%,在同类产品中业绩排名居前4%。

  

除了基金经理,公司高管变动也不少,2020

  

年,国投瑞银基金先后有副总经理张南森离任、新任首席国际业务官刘艳梅、新任基金管理公司首席运营官冯伟、副总经理袁野离任、新任副总经理靳赟等。

  

进入2021年,这样的趋势仍未止住,1月16日、3月31日基金经理张佳荣、伍智勇先后离职,两者在公司任职基金经理年限均超过5年;不到一个月,蔡玮菁也于4月24日离职,他曾任国投瑞银基金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

  

随后在6月25日,国投瑞银副总经理刘凯也因个人原因离任。

  

来自中方股东的总经理傅强,能否及时控制住人才“损失”,或许是国投瑞银能否“翻身”的关键。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