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截至11月24日,全球IPO融资金额和交易量均超过了往年任何一年的年度水平,创造了历史纪录。
不过,这些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并不乐观。今年发行的IPO,尤其是融资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IPO项目,近一半仍处于破发状态。
半是蜜糖半是伤:上市即破发?
据彭博整理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2021年全球约有2850家公司通过空白支票公司(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超过6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无论是交易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远超2007年创下的前纪录。
今年最大的IPO来自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 Automotive。
该公司去年11月在美国股市筹集了近120亿美元。欧洲最大的IPO项目是波兰注册的包提供商InPost。
今年1月,SA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IPO融资28亿欧元(约合32亿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IPO狂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发行热潮和该公司套现的意图推动的。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公司对初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希望通过上市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也是其背后的驱动因素。除了推动IPO市场创纪录,私募股权公司还推动了杠杆收购。Dealogic数据显示,私募股权公司已宣布,今年美国本土收购涉及金额达到创纪录的944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是2007年上一个峰值的两倍多。其中,10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有5笔。
此前,面对如此火爆的IPO市场,英国投资服务公司哈格里夫斯兰斯当的高级分析师苏珊娜斯特里特
Streeter)曾表示,“随着货币刺激计划的减少,如果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市场可能会进行修正。估值过高的公司会比其他公司更快感受到痛苦。”
看来情况比她预料的要严重。尽管全球经济尚未经历新一轮的全面下行趋势,但今年上市的许多IPO已经表现得令人担忧,尤其是许多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大型IPO中,有近一半已经处于破发状态。
根据Dealogic的数据,尽管今年整个地区的股市表现强劲,但在伦敦、印度、纽约和中国香港上市的43个大型IPO项目(融资额在10亿美元以上)中,有近一半(49%)在上市后出现了破发。相比之下,2020年上市的大规模IPO中,只有27%低于上市一年后的发行价,而2019年这一比例约为33%。
这些破碎的IPO包括一些最知名的上市公司,如印度支付巨头Paytm、英国外卖平台Deliveroo和替代食品制造商Oatly。
被称为“印度支付宝”的支付平台Paytm的IPO,成为印度股市历史上最糟糕的案例。Paytm也在今年大规模IPO首日遭遇最大跌幅,前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40%。Paytm上市时估值为200亿美元,如今市值缩水四分之一,至约150亿美元。
欧洲最大的IPO项目——波兰注册包提供商InPost
虽然SA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5.13%,但随后走弱。目前股价为10.87欧元,明显低于16欧元。Deliveroo上市首日股价也下跌了26.29%,目前股价仍比发行价3.90英镑低19.67%。
今年在港交所上市的9个大规模IPO项目中,除了Xpeng Motors和LI外,其余7个的股价仍处于破发状态,其中4个的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
上市公司估值之惑
随着这些头上带着光环的公司上市后分崩离析,无论软银、华宝
Pincus)和其他私募股权机构也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主要承销银行,它们都开始质疑新上市公司的估值。
今年以高盛为首的13家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IPO中,仍有9家破发,包括罗宾汉;一个在线交易平台;在摩根士丹利今年牵头的14宗重大IPO交易中,仍有包括Paytm在内的6宗。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投资银行业务主管Raghu
一言九鼎)表示,“今年全球股市非常繁荣。因此,尽管承销银行通常会建议公司在上市时避免设定过高的发行价,以避免上市首日大幅下跌的尴尬局面,但很多时候,寻求IPO的公司都想挥霍市场繁荣。”
分析师还表示,在追求更高回报的压力下,私募机构越来越倾向于出售这些股票。事实上,投资公司Abrdn的高级投资总监詹姆斯
Thom)指出,大量早期投资者的压力是许多大型IPO今年坚持高价上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根据咨询公司贝恩的数据,过去十年,私人投资者向私募股权机构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以寻求比公开市场更高的投资回报。然而,2009年以来,美国公开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实际上等于美国私募股权收购的回报率,约为15%。这种平价导致私募股权基金面临压力,迫使它们为下一笔交易寻求更快的资本回收。
花旗集团股票资本市场全球联席主管詹姆斯弗莱明
弗莱明)表示,“今年,显然出现了一些业绩不佳的知名IPO。随着货币政策制定者变得更加鹰派,利率的上行趋势变得更加明显,我们已经看到了股市从成长股到价值股的板块轮动。因此,许多股票(不仅仅是今年的新股)的股价都出现了下跌。”但他认为,虽然新股破发严重,但仍“不足以阻挡全球新股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