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她的经济崛起,各大品牌为了取悦女性,在女性营销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然而,让人拍手叫好的营销却少之又少,低俗、不尊重女性的品牌营销也经常上热搜。
近日,继现代中国茶叶店涉嫌侮辱女性“翻车”后,奶茶行业又一品牌踩雷,这就是怡和堂。我以为是捐款,努力搜索,却是低俗文案。
01
益禾堂宣传文案翻车
被网友抵制
在一群热搜捐款的品牌中,怡和堂就是这样一个“另类”。为了表扬自己的产品,其宣传文案上写着:“空姐的质量和吉祥村的价格”。
有些用户可能会好奇什么是吉祥村。吉祥村很久以前是Xi安的红灯区。
就这样,怡和堂吹嘘自己的产品物美价廉,但却物化女性,不尊重女性,而且拿空姐和红灯区女性类比,侮辱空姐这一职业。
除了这一个,“这么大的杯子够三四个秘书用”也引起了很大的不适。和不尊重空姐一样,也是不尊重秘书。恐怕颐和堂对现在的职业有误解。
你的宣传文案可能不够优雅,但需要基本的道德底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鹤堂的名声有多坏就有多坏。
虽然义和堂道歉了,但这份不真诚的声明引起了网友的一波声讨。什么是“文案无歧义隐喻的动机”?是不是说明网友在胡思乱想,思想不正确?
一个好的奶茶品牌,不会把心思花在打磨产品上,而是摇一摇头脑,避一避皮球,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巧合的是,在怡和堂之前,现代中国茶店和西茶也是这么做的。我想.以捡现代中国茶叶店长沙黑话来吸引眼球,皇室少女和官员,并且还在宣传和文案中利用女性作为吸引游客的手段。
包括西茶、杜蕾斯在内的跨界翻车也被骂起飞。
都2021年了,但还是有品牌把低俗当成创意,吸引女性眼球。那些品牌知道做不到的时候在想什么?
02
女性营销频频踩雷的那些品牌
典型的“鼠目寸光”
物化女性、色彩暗示、不尊重公序良俗,这些品牌的举措都没有营销边界感,不仅不能为品牌发展锦上添花,反而会反咬品牌一口,影响品牌形象和口碑。
人们不禁要问,品牌的心中难道没有一个尺度吗?
1、跟不上女性意识的形态变迁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想要打破大众的传统刻板印象,活出自我,追求自由,取悦自我。而且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那些用女性营销的品牌之所以吸引不到女性用户,甚至“翻车”,是因为他们的主流意识已经过时,跟不上新时代女性意识的变化。
就像一个有三种不同观点的人,他怎么能走下去?品牌意识形态与女性消费者的意识形态背道而驰,品牌营销注定失败。
2、没有把握好价值观营销的“分寸感”
所有伟大的营销都来自深刻的洞察力。有些营销并没有给品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往缺乏对生活细节的洞察,总爱把女性推上神坛,沉迷于广告中的“大女主”剧本。
今年的三八女神节,一向在女性营销方面广受好评的潘婷失去了立足之地。把潘婷这个品牌改成“气喘吁吁”,呼吁大家多关注职场女性,以一种隐藏在品牌名称中的偏见。而在广告中,一位披着披肩长发的工作人员被要求以非常夸张的方式展现职场中对女性的偏见。
318d04f96a4833ed64d97851a' />想要打破大众对职场女性的偏见的出发点没错,但整个广告创意不够贴近真实职场,却引发了更多争议:“本意是看见女性,但又为什么要去掉女字旁?”、“真实的职场女性忙到飞起,并没有这么多戏”、“广告拍得好做作,不必为了喊口号而不接地气”……
这样套路化、公式化的洞察,很容易把品牌想要传递的价值观流于表面。
3、流量至上,黑红也是红
在娱乐至死时代,有流量就意味着有热度,所以在部分品牌看来,流量至上。品牌们为了吸引消费者,提高品牌话题度,无所不用其极。
像益禾堂这样的品牌,明知会引发争议,还前仆后继赶着“翻车”,在他们看来,黑红也是红,而且他们深谙互联网法则,认为互联网没有记忆,趁着一时的热度刺激网友消费,提高业绩,等热度过去,一切还是风平浪静。
被眼前利益迷了眼睛的品牌,目光短浅让他们忘记了品牌资产的沉淀比一时的热度重要的多,美誉度高的品牌走的更长远。市场上千千万万个品牌,凭什么让消费者去消费一个劣迹斑斑的品牌?
03
女性营销新时代
以女性为本位的品牌最打动人
消费者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他们的状态、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那么,新时代下,女性营销如何做才能打动用户?
1、营销是正向价值引导,拒绝价值观歪曲、触及底线,
不可否认,这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品牌塑造时代。这个时代,品牌不再一味地输出产品功能卖点,讲述产品和消费者的故事,而是开始用价值观、使命和消费者形成共鸣,引导价值观,更高维度地打造品牌。
但品牌要清楚的是,只有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才可能引发用户对产品以及对品牌的追随。毕竟用户都有三观,并不是只有五官,他们不会崇尚那些价值观歪曲,触及道德底线亦或是法律底线的品牌。
2、巧取角度,提高话题争议度
品牌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抢占社会话语权,借用争议话题提高品牌知名度无可厚非,前提是不触及道德底线,是正向的。
此时,争议话题的选取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新女性VS传统观念的话题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SK-
II一直以来的改写命运主张。2016年,一则《她最后去了相亲角》一夜刷屏,将关注焦点放在中国大龄单身女青年所面临的家庭压力,鼓励她们不要让压力左右自己的选择。
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许多女性认为这是当时一个矛盾点,是需要改变的现状,纷纷愿意加入争议而讨论。
3、从女性视角出发,引发共情
最深入人心的女性营销是真正从女性角度出发的,能看见她们的多样美以及困境,放大她们身上的光芒与韧性, 能引发她们共情,而不是男性视角下的审视。
今年3.8女神节,天猫在致“女性的二十六行诗”中,传达了多元审美,打破年龄焦虑、鼓励自由选择的价值观,传达了“美各不同,美美与共”、“女孩们,各自芬芳”的表达。
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女权主义:女权运动其实不是让女性变得更加强,因为女性本身就已经很坚强了,要改变的是世界如何看待女性力量。女性营销亦是如此。
来源:品牌营销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