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3月18日讯
北京首个国际艺术金融创新园近日正式投入运营。据悉,项目一期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包括艺术创作中心、国际艺术金融中心、科技文化创新中心。园区还将设立艺术保税仓库,积极与金融机构洽谈建立艺术银行、艺术质押贷款、艺术基金、信托投资等艺术金融服务体系。
生态环境+ 升级提质改造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艺术金融国际创新园位于北京第二绿化带区域,文峪河生态廊道与城市郊野公园环交汇处。环顾公园周边,文峪河公园、奈溪湿地公园、奈洞公园三大公园紧紧环绕。公园内,一个34000平方米的绿色主题公园正在建设中。
六年前,这里曾是崔各庄乡奈洞村一栋低矮破旧的老厂房,物流仓库和小型加工厂聚集于此。周边地区人口密集,交通繁忙,治安复杂。2015年,崔各庄乡启动了奈洞村集体产业升级改造,释放了低层次的子产业。在疏解空间的升级利用上,崔各庄乡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北京国家文化中心功能和国际交流中心定位,充分发挥区域艺术机构的聚焦优势,以鸟笼取代奈东村旧厂房,打造新园区,打造顶级艺术互动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
艺术产业+ 多种业态 打造国际化艺术全产业生态链
北京艺术金融国际创新园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建设,致力于在自然人文特色的基础上,推动新时代城市升级和经济发展。园区以文化艺术为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金融、科技等多元产业发展,形成北京国际艺术金融创新园。
项目涵盖多形式办公、大型会展中心、美食、演艺剧场、国际画廊中心、国际学校培训中心,园区设施约6万平方米,主题公园3.4万平方米。园区将吸纳有实力的机构,构建艺术银行生态圈,涵盖艺术品抵押质押贷款、艺术品信托、基金等。积极创新模式,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目前示范区已建成著名画家、艺术家工作室、X美术馆、艺术家驻场项目等。
文化科技+ 生态办公 场景化商务生活融会贯通
北京艺术金融国际创新园努力打造更具创意、更具盈利性的商业场景,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努力实现建筑、自然生态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设计建设期间,园区着力打造智慧园区服务体系,各阶段引入BIM技术,设立智慧运维共享中心,实现建筑系统可视化管理、节能精细化管理、室内外Wi- Fi。
Fi全覆盖、人脸识别智能门禁、无人值守停车场等。同时建立线上智能管理平台、业主平台、园区管理平台、系统集成平台,真正实现办公生活的跨界场景化、智能化,园区实现艺术、文化、科技的融合。
艺术金融 绿色运行 开放交互跨界共赢
据了解,北京艺术金融国际创新园正在向海关部门申请设立艺术品保税仓库,未来园区有望实现从境外艺术品包装、国际航线运输、展览展示、艺术品仓储、展览进出境报关报检、关税保证保险等全方位点对点服务。
同时,园区正积极与金融机构探讨建立艺术银行、艺术质押贷款、艺术基金、信托投资等艺术金融服务体系。
将更多科技手段应用于园区运营,打造“艺术金融”。公园会
同时,园区还坚持“减量化、改善环境”的工作思路,引入绿色保险机制,以市场化手段确保绿色建筑达到预期的运营评价星级标准,大力推动绿色建筑从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营转变,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以保险机制创新公共管理服务,有效促进区域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五年,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将以奈洞村北京艺术金融国际创新园为核心,将艺术创意与周边生态空间融合,打造崔各庄乡“国际艺术金融会议室”,集聚优质文化企业,全力打造艺术金融、国际文化、文化艺术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