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业”)发布公告称,基于对自身战略的判断,决定对公司从事轻资产业务运营、科技、数据、人员等相关资源进行重组。为了尽快实现境内外上市,因此其决定撤回万达商业a股IPO申请。
至此,万达商业长达五年多的a股IPO排队之旅,随着主动退出而告一段落。“尽快境内外上市”的表态,预示着万达商业即将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
万达商业是万达集团旗下最核心的业务之一,在万达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这部分业务的上市之路充满曲折。
2005年,香港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上市大门开启。万达与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同意在合资公司成立商业管理公司,打包万达9个商业广场在海外发行REITs。预计募集资金将超过10亿美元。当年年底,万达REITs招股书在香港获批。
但2006年7月,相关部委发布171号文件,严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购内地物业,万达REITs被迫搁浅。随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计划赴港上市,但这一渠道随后被政策封杀。
后来,王健林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了这件事,他感到非常遗憾。他说,2006年,他有机会在香港红筹股上市,找到了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但是被麦格理骗了之后,我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2007年,王健林计划在a股市场上市万达,随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据当时媒体报道,万达上市的具体时间表如下: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完成上市辅导及辅导验收;2010年1月至3月,完成招股说明书等上市申请材料;2010年3月至5月,上市材料经中国证监会申报核准;2010年6月,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
虽然证监会在2010年接受了申请,但随后的楼市调控让万达上市的努力再次搁浅。不得已,王健林再次将目光转向香港资本市场。
经过长期筹备,万达商业于2014年12月23日登陆HKEx,成为当年HKEx规模最大的IPO。当时的资产包中包含了大量的商业、住宅项目等重资产。
但当时香港资本市场并不认可规模导向的内地房企,万达商业上市当天股价遭遇破发。在香港上市的600多天里,万达商业的股价有一半时间低于发行价。价值得不到认可,让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受挫。
2016年3月,万达商业退市港交所,推动万达商业国内a股上市。
事实上,2015年9月,万达商业启动内地IPO程序,并向证监会提交了招股书。当时万达商业拟上市的资产主要包括商场(含商场经营管理)、酒店(含酒店经营管理)和文化旅游项目,地产属性较强。
受制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万达商业主动变革,全面改造资产,进一步优化上市资产属性。调整后,万达商业的上市实体由三家变为一家,成为万达广场主导的商业部分。
2017年,万达遭遇资金链危机。当年7月,万达商业将13个文化旅游项目91%股权和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出售给融创和R & ampf耗资637.5亿元。这也被业界称为“世纪贸易”。
“世纪交易”进一步强化了万达轻资产战略,其上市资产包得到了客观优化,使得轻资产更加丰富多彩。在此期间,万达商业也得到了一些投资者的帮助。
2018年1月,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入股万达商业,4家企业计划投资约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在当时的交易公告中,万达强调,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后,万达商业将更名为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房地产业务将在一至两年内消化。
万达商管今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各方将推动万达商管尽快上市。
一些伪军
尽管如此,万达商业a股IPO仍无法改变继续排队的命运。
万达商业主动撤回a股IPO申请,说明公司不愿意被动等待,而是寻求更有效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从公告中不难看出,轻资产重组后的万达商业更有可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在港上市的内资物管企业平均市盈率是49倍,2020年,平均市盈率是35倍,均远超地产类企业。
有分析认为,万达商业在轻资产化后很可能再次回归香港资本市场。万达在当时的退市公告中表示,长期看好香港证券市场的良好治理、透明规则和高度国际化,不排除其新兴产业公司未来继续在香港上市。
更多信息请下载21财经APP。
编辑:实习生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