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学校二手书创业项目计划书,二手书店创业计划书

  

  但从书店经营者的角度来看,书店首先是一门生意,要照顾到不同读者的口味。其次,要维持这项业务的运营,不能完全指望图书的利润。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打造书店的文化特色。所以,一个批判性、恶意阅读的人一旦成为书店的店员,近距离的关注会让他对书店失望。这个人就是《一九八四》的作者乔治奥威尔。   

  

  以下文章发表于1936年(原标题为《书店的回忆》,副标题由编辑添加),描述了乔治奥威尔在一家老书店做兼职店员的经历,让人捧腹大笑。虽然现在是21世纪,但书店这个承载着过去和未来的地方,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来来往往的顾客,似乎都和过去没有太大的不同。   

  

  本文收录于《幸好,书店还在》,编辑还收录了海明威、巴尔扎克等作家和书商之间的各种“爱恨情仇”。虽然是抽象性质的大杂烩,但有很多有趣的短篇小说和书商的小历史。   

  

     

  

  03010,海明威等著,傅雷、李江燕等译,薛源西海固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   

  

  令人头疼的顾客   

  

  如果你没有在老书店工作过,你可能会把老书店想象成一个天堂,那里总是有优雅魅力的老先生们在翻阅牛皮封面上的对开经典。然而,就我自己在一家旧书店的工作经验而言,情况绝非如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恰恰相反——真正的学者很少。   

  

  我们书店的书数不胜数,但是知道哪一本好,哪一本不好的顾客恐怕有十有八九。店里最常见的顾客是来给侄子挑选生日礼物的女士。他们对书一窍不通,根本不知道买什么书。然后还有东方学生来买便宜的课本,不停讨价还价;也有装专家的附庸风雅的人,只买初版书;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并不多。   

  

  逛二手书店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到处招人烦的人,但他们在我这里却成了神。比如,一位可爱的老太太告诉我:“我想给残疾人买本书。”这种荒谬的要求很常见。另一位可爱的老太太说,她在1897年读过一本非常好的书,问我能不能帮她找到。然而,她不记得书名、作者或书的内容,只记得书的封面是红色的。   

  

  这类客户其实是好的,有两种众所周知的扰民,每个二手书店都为他们头疼。一个人每天都来,有时一天来几次,闻起来像腐烂的面包屑,缠着你去买他那一文不值的书。另一种人会在书店订很多书,但根本不想付钱。我们书店从不赊账,但顾客可以订购。我们会把他想要的书放在一边,等他以后来取。然而,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半的顾客回来取预订的书。   

  

  一开始我很困惑。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走进书店,问了一些名贵的书,反复让我们替他们保管这本书,然后走出店外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偏执狂。他们能说会道,经常编造各种离奇的故事,解释自己没钱出门不吉利。我相信很多时候他们完全相信自己编造的谎言和故事。   

  

  在伦敦这样的城市里,总有很多变态疯子在街上游荡,他们经常被书店吸引,因为书店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长时间逛而不花钱的地方。久而久之,人们几乎一眼就能认出这些人。即使他们吐出莲花,人们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识破谎言。   

  

  遇到这些疑神疑鬼的人,我一般会把他要的书放在一边,等他一走就放回书架。我注意到这些人从不试图不付钱就把书拿走。他们刚刚预订了房间,很满意。我想这可能会给他们一种错觉,以为他们真的在花钱。   

  

  奇奇怪怪的副业   

  

  和大多数二手书店一样,我们书店也有各种副业,比如卖二手打字机。我们也卖邮票,但只卖用过的邮票。集邮爱好者很奇怪。他们像鱼一样沉默,他们不分年龄,但他们都是男人。女性显然无法理解把这些色彩鲜艳的纸片放进相册的特殊乐趣。   

  

  我们还以6便士的价格出售了一个自称预测日本地震的人编造的星座。星座运势装在一个密封的信封里。我从来没有打开过,但是买家经常去书店告诉我们星座预测的效果如何。(任何一本预测星座的书都会告诉你,你对异性很有吸引力,你最大的弱点就是慷慨。毫无疑问,你会认为这个预测太有效了。)   

  

  我们书店的童书生意很好,主要是便宜的书在卖。现在的童书简直可怕,尤其是成堆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真的让人望而生畏。我个人宁愿把《幸好,书店还在:文豪们的书店记忆》推荐给孩子,也不愿意卖给他们。即使是巴里的作品,也比后来模仿他的作品更阳刚,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圣诞节期间,圣诞卡和日历肯定会卖得很好。这些东西我们会忙着卖十天。虽然这些事情很无聊,但我们可以在年底赚很多钱。每当看到基督徒的宗教情怀被无理自私的人利用,我就觉得很好奇。圣诞卡公司的销售人员最早会在每年6月份把他们的商品目录带到书店出售。我一直记得他们收据上的一句话:“二十四张印有耶稣宝贝和兔子图案的圣诞卡。”   

  

  但是我们的主要副业   

还是图书外借,就是那种“两便士租一本,免押金”的业务,可以借阅的图书大概五六百本,全部都是小说。偷书贼们一定爱死这种租书店了!从一家书店花两个便士租来一本书,撕掉标签,然后作价一先令卖到另一家书店,这肯定是世界上最容易的骗钱把戏了。尽管如此,书店老板还是认为忍受一定的数量的被盗(我们书店曾经一个月丢了12本书)比收取押金把顾客都吓跑要好点。

  

  

纪录片《纪实72小时:漫步巨型书店的活字森林》(2013)剧照。

  

看到人们真正的阅读品位

  

我们书店正好位于汉普斯特德和卡姆登两个城区的交界处,到店里光顾的顾客上至准男爵,下至公交车售票员,什么人都有。因此,我们书店的图书租赁情况应该可以比较公正地代表伦敦人们的总体阅读水平。

  

在我们书店租出最多的是哪位作家的作品呢?既不是普里斯特莱或者海明威,也不是沃波尔或者沃德豪斯,而是埃塞尔黛尔,其次是沃里克迪平,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杰弗里法诺。埃塞尔黛尔小说的读者当然都是女性,但也不是像人们猜想的那样,都是些恨嫁的老处女和烟草店的胖老板娘,实际上埃塞尔黛尔的拥趸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有。

  

要是说男人们都不看小说恐怕也有失偏颇,但有些类型的小说他们确实不会看。粗略地说,他们不看所谓的通俗小说,也就是那些一般的、不好不坏的典型英国小说,这些似乎都是专门写给女性读者看的。男人们要么读那些真正值得尊敬的小说作品,要么读侦探小说,他们对侦探小说的阅读量大得惊人。我知道我们书店有位顾客十分热衷于侦探小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个星期都要从我这里借走四五本侦探小说,而且他肯定还在另一家书店租书看。让我惊讶的是同一本小说他从来不会看第二遍。很显然,这么多文学垃圾已经牢牢地占据了他的脑子(我估算了一下,他每年阅读的侦探小说的书页要是摊开的话能铺满四分之三英亩那么大的地方)。他根本不会留意书名或者作者,但是他只要瞅一眼就知道这本书是不是自己已经“看过了”。

  

在外借书店里,你可以看到人们真正的阅读品位,而不是他们平素假装的那样。有件事情你要是知道了一定会震惊无比,那就是古典英国小说家已经彻底失宠了。如果你把狄更斯、萨克雷、简奥斯汀、特罗洛普这些人的作品摆上租书柜台,我敢肯定不会有人把这些书抽出来,哪怕翻几页再放回去都不会。人们只要看见这些19世纪的著作就会说,“噢,这书太老了!”说完便马上跳过这本去看下一本。

  

然而,卖书和借书不一样,狄更斯的书总是不愁卖,就像莎士比亚的书总是非常好卖一样。狄更斯属于人们“总是想读一读”的那种作家之一,关于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多半都是道听途说,从别人口里知道的,就像《圣经》一样,大家都听说过不少关于《圣经》的内容,但原原本本读完《圣经》的人恐怕也不多。人们知道比尔赛克斯是个十足的恶棍和杀人犯,也知道孤儿皮普跌宕起伏的命运,不过这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就好像他们听别人说摩西被发现的时候躺在一个篮子里,还听说摩西在山上受过神谕一样。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是美国小说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另外,近两三年一些出版商感到十分焦虑,因为短篇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少。许多顾客总是让我们推荐一些书,但是就像我的一位德国顾客一样,他们开口就会说“我不想看短篇小说”,或者“我对短故事没有兴趣”。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有时候会解释说,要适应每个故事里的新角色实在是很麻烦,他们喜欢读完第一章之后就沉浸在一部不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小说中。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作者比读者的责任更大,当代大多数短篇小说,无论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都沉闷无趣,毫无文学价值可言,远远不及大部分中篇和长篇小说。只有像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写的短篇小说才能赢得读者的赞誉,他的短篇小说和他的长篇小说一样很受欢迎。

  

我失去了对书籍的热爱

  

我自己想成为一个书店老板吗?我在书店里度过了一段还算不错的时光,但是我基本上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想法。

  

如果能找个好地点,准备一些资金,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都可以通过经营书店获得虽然不算丰厚但比较稳定的收入,过日子不成问题。只要你不是打算经营珍本图书,这门生意就不算很难,倘若你对书的意义有些认识,你就会有很大的优势来做这件事情。(大多数书店老板都对书籍一窍不通。随便看看他们求购旧书的广告,许多必备的经典著作都可能出现在他们的求购目录里,他们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这终归算是一个比较高尚的行业,不可能变得过于庸俗化。再大的书店也不可能像行业寡头压榨杂货商和送奶工一样压榨小型独立书店。

  

但是这一行的工作时间很长,例如我自己,我只是一个兼职员工,却需要为老板每周工作70小时(尽管我经常在工作时间跑出去买书),这样的工作时长肯定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书店在冬天肯定会冷得可怕,因为如果室内温度高一些的话,橱窗就会被雾气笼罩变得看不清,而书店生意的根基所在正是清楚的橱窗展示。书籍产生的灰尘比目前任何一种人类发明都更多,味道也更难闻,而且绿头苍蝇临死之前最喜欢把书上面当作自己最后的归宿。

  

但这些都不是我不愿意一辈子从事书店这一行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在书店里的这段经历让我失去了对书籍的热爱。一个书店老板为了做生意不得不说些违心的假话,时间一长,难免会磨灭他对书籍的喜爱,更糟糕的是还要不停地把书搬来搬去打扫灰尘。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真的非常爱书――我喜欢手里捧着书阅读,隐隐闻到书香的感觉,当然,我说的是至少50年前或者更早的旧书。对我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在乡村拍卖会上花一个先令买回一大堆这种旧书了。从一大堆书中挑选出你真心喜欢的书确实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尽管这些书已经有些残破。18世纪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的诗集、过期的杂志、被遗忘的小说以及19世纪60年代女性杂志的合订本,这些书都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对于休闲读物来说,比如说你躺在浴缸里洗澡的时候,或者深夜里因为太疲惫而难以入睡的时候,又或者在午饭前无所事事的那十几分钟里,没有什么比翻看一下过期的《女生园地》更合适的了。

  

但是,自从我到书店工作以后,我就没有再买书了。每天面对着数不清的书,五千本或者一万本,这让人感到厌烦,甚至恶心。现在我只是偶尔买一本书,而且是我想看但借不到的书,当然我从来不会买那些文学垃圾。那些历尽沧桑的破旧书页所散发出的迷人香气再也无法吸引我了,因为在我的脑海里,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书香现在已经和那些令人厌恶的妄想狂和绿头苍蝇的尸体搅在一起了。

  

作者 | [英]乔治奥威尔

  

摘编 | 申婵

  

编辑 | 申婵

  

导语校对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