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一篇随笔感悟,主要是对自己今年以来坚持长期主义的工作和生活感悟的总结。在最初的新浪博客阶段,基本上每个周末,我都会写一篇类似每周总结的文章,转向头条写作后逐渐放弃了这个习惯。准备或继续使用这个习惯。
我第一次讲长期主义的时候,讲了两点。
即长期主义是长期的坚持和集中,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某一个要马上获得的结果;其次,结果的可视化仍然非常重要,因此需要短时间的连续迭代。
01-跑步
距离我连续跑步两周年快两个月了,这是我的又一个重要突破。
预计年运行能力1200公里,总配速620。无论是跑量还是配速都明显低于去年,但现在个人不再盲目追求跑量和速度,而是学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灵活调整运动量和配速。
这一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个人精力在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膝盖隐隐作痛。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开始刻意减少跑步量和配速,但我仍然坚持每天跑步,即使有时候我只跑1KM的距离。
对我来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太重要了。
今年5月份左右,我受秋水邀请加入了一个跑团,要求是每个月至少完成20KM的跑程,打卡。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做不到,即使知道自己会被群里发红包惩罚,也不能亲自动手。
所有的原因都会是其他事情太忙,导致跑步和训练计划的延迟。
这不仅让我想明白了两个原因。
第一是做任何事情的长期坚持只能来自于自我驱动,这才是你真正的兴趣驱动,内在驱动,而不是外在因素,这样你才能长期坚持,把坚持变成习惯。
其次,不是你没有时间,而是在你所有的待办事项中,时间的优先级都很低。当你忙于赚钱或社交时,你自然不能照顾其他事情。
规则是如何被打破的?
来说说跑团里一些有趣的事情,就是规则是怎么打破的。
一开始实际跑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比如必须跑步,配速要在9分钟以内才能算出里程。不过,后续像散步、篮球、游泳等。都是个人换算成里程。刚开始是有明确的红包处罚,但久而久之,不给红包就没人说你了。
跑团里的规则不断被重新诠释和重新定义,最后没有了规则。当一个人违反规则而没有受到惩罚时,总会有更多的人效仿和违反规则,导致法律没有责备公众。
所有的问题不是一开始没有规则,而是没有严格的执行规则。
02-写作
qvj2lq49k0/a94415a908d34137a9c390c3f26a5f43' />
今年以来个人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书籍主要还是围绕云原生和微服务,思维方面的书籍为主。类似为了出版个人思维的书籍,自己又补充阅读了原来没有阅读过的一些关于思维,认知,逻辑方面的书籍。
当然也补充阅读了少量的类似个人品牌,小孩教育,理财方面的书籍。
如果说推荐,真正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两本,一本是《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一本是张磊的《价值》。对于这本书,本身有一个核心主线就是在讲长期主义。
什么意思?
就是如何去判断做一件事情,从事一项工作,做出某项投资决策的价值?这本身就应该是以一个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来看待的。
你能否长期地坚持自己做事情的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人云亦云。
长期主义者更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懂得过程比目标更重要的道理。即使有短暂的挫折或退步,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
04-生活
对于生活,我在前面谈长期主义文章谈到过。
如果要从收入报酬,或者说知识变现各方面,我都会被很多人抛在后面,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我能够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简单而又节奏,总结起来就是:
> 对内:不将就自己,不放弃成长
> 对外:不迎合他人,不盲从热点
在网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难以平衡,有些人还背负高额的房贷,压力很大而且活得很累,时刻还担心丢了工作失了经济来源。所以到了我这个年纪,虽然没什么大成就,但是能够做到上面四点实际上相比其他很多人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工作生活状态。
最近几年,我个人刻意的就是减少和收缩自己的社交圈,这种减少实际本身是在控制个人的欲望,懂得取舍,懂得放弃一些东西。
我们可以考虑下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个对大部分人来说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在你刚工作阶段,你的职业晋升和工作报酬往往就是最重要的目标,你自然会放弃一些生活。但是当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后,职位和待遇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东西,你需要学会取舍。
所以平衡有时候很简单,就是你执着的东西太多,都想要。当你懂得对某些东西放弃,懂得取舍的时候,自然就容易达成一种平衡。
其次就是对内不放纵自己,做到长期坚持和专注,保持个人的持续成长,锻炼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个才是你对外不迎合他人的基础。
当我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会放弃很多网上对我个人的邀约的机会,类似去做一次培训,或者单独地做一个咨询项目等。因为这些对我来说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样你才可能有更多时间放在家庭和生活上,类似我自己,我更愿意将我的时间花费在网上下棋和陪小孩玩两件事情上面。
亲子和小孩教育
如果真的只谈一个关键点,我愿意把陪伴和共情放在第一位。
这里面实际强调了两个内容,第一是你要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陪小孩玩,陪小孩学习;第二个是共情,弱化或去掉你父母的角色,去学习小孩现在接触的东西,学习的东西。
我举个例子让大家看看你能否做到。
我家小姑娘现在读幼儿园大班,班上24个小朋友,每个人我都能够准确地叫出名字。而且最近这个游戏还升级了。上次接到小孩后,我问小孩今天有没有小朋友请假。
> 小孩让我猜。我说那你给你提示给爸爸吧。
> 小孩说短头发的女生,我说那应该是Evanka和粉粉吧。
> 小孩说答对。还有一个。
> 小姑娘考虑了下继续给我难题,说也是女生,是Emily的好朋友。
> 我说那应该是Grace吧。
> 小孩说完又答对了。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说我个人多么厉害,每个家长只要你真正愿意在小孩身上投入一些时间,真正去陪伴她成长,你也很快就能够。这些才是你每天应该和小孩聊天的内容。
最近在一篇文章谈到财富自由的观点。
并不是说你挣了多少钱,住上别墅,不用工作就是财富自由。你会看到很多财富榜的大佬往往比你工作更忙更勤奋,包括很多时间和安排自己也无法控制。
按这个说法,我前面谈到的对外不迎合他人,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意做想做的事情往往才是最大的自由。这个才是你个人可以长周期坚持的事情,也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大家可以思考下为啥头条上图文更新的人越来越少?
如果你一开始就带着挣钱和盈利的目的,那么当你盈利目标无法达到期望的时候你自然会放弃。但是当你一开始就是为自己而写,是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你才可能真正长期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