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开店做什么小生意赚钱,没本钱干什么挣钱快投资小

  

  导读:“做大规模是业绩增长的基础。目前行业处于押马阶段,以并购为切入点,企业既能扩大规模,又能抢占战略轨道,打造纵向影响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重要契机。但是,在并购浪潮中,材料企业不应该盲目跟风。”   

  

  (文/张志凤编辑/马媛媛)下半年以来,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不少大型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纷纷开始出售资产补充现金流。   

  

  甚至大多数尚未经历流动性危机的民营房企也在不断爆出裁员、裁员的消息。一时间,开源节流成为行业常态,货架上摆满了待售的优质资产。   

  

  相反,尽管物业管理行业的估值自年初以来不断回调,但其作为房企“最佳出路”的战略地位并未改变。因此,未上市的物业企业在HKEx门口排起了长队,有被攻破的风险。   

  

  这对产能过剩的房企来说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并购的规模;全年全行业a达到历史新高。临近年底,龙头企业纷纷采取不同举措抢占市场。即使暂时没有并购的好机会,他们也已经募资入股,准备走了。   

  

  收并购总额超400亿元   

  

  12月3日,传闻陷入现金流危机的世茂以并购回应:上市物业公司世茂服务与苏州天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达成股权合作,以2.46亿元转让70%股权,共同深化苏州市场。   

  

  资料显示,苏州天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0月,资产4000多万元,员工近1000人,总管理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在管物业项目166个,其中96.5%位于苏州。   

  

  12月2日,正忙着筹备上市的万科子公司万物云也抽空收购了惠州市万依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依物业”)51%的股权。   

  

  11月30日晚,旭辉控股子公司永盛服务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收购上海美凯龙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80%股权,税前交易金额6.96亿元。   

  

  同日,远东发展亦宣布已完成收购凯撒集团持有的启德物业。   

  

  根据此前披露的计划,远东发展与新世界发展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启德物业,交易价格为79.48亿港元,减去去年融资协议项下未偿还本金总额30.52亿港元及相关待售贷款成本12.32亿港元。   

  

  11月26日,经过与潜在买家长达一年半的谈判,“后侯”上市公司盛杰控股最终为其在香港的物业及设施管理业务找到了“收购方”——华润置地物业,交易金额达5.39亿港元。   

  

  通过此次收购,华润最终弥补了其作为头部房企在物业赛道的弱势地位,在香港打开了一扇窗。   

  

  此前,据韩毅智库统计,截至11月,2021年房地产企业实现物业管理板块并购68起,披露交易金额336.97亿元,均远超历史。   

  

  如果加上上述交易,2021年至今的交易总额已经超过4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大的并购;单笔交易金额数十亿元的案件。   

  

  比如碧桂园服务收购蓝光嘉宝服务,蓝光在四川的上市公司。前者以54.32亿元收购蓝光嘉宝71.17%的股份,使其管理规模超越万科、恒大等竞争对手,占据行业第一。   

  

  又如,10月份,长期没有出现在房地产领域,对金融投资“上瘾”的和盛创展,突然发布消息,计划收购   

  

  日前,阳光城吴建斌表示,过去20天,房地产的核心是高周转、高杠杆,有勇气和敢于用任何钱,从而发展。几乎每个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都是负现金流,迫不及待地想要更快地扭亏为盈。只要钱回来,就会买地。因此,如果控制继续严格,估计有70%-80%的房企会躺下。   

  

  在这种背景下,房企想要快速获得现金流自救,只能通过出售优质资产。这个时候,土地和在建项目往往涉及深度负债,购房者不愿意轻易接手,所以处于估值修正期的物业公司就成了“硬通货”。   

  

  比如11月初,融创服务以6.93亿元收购了当代置业旗下物业公司第一服务32.22%的股权。不久前,当代地产刚刚宣布美元债违约,急需这笔钱续命。   

  

  比如上文提到的碧桂园收购蓝光嘉宝、和盛创展与恒大地产200亿港元交易计划、远东发展收购启德地产,都是遭遇现金流危机时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目标母公司。   

  

  相反,对于母公司资金充足的物业管理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就是并购的窗口期。   

  

  就在一周前,碧桂园服务还宣布计划配售1.5亿股,募资约80亿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过去一年企业第三次配股,融资总额约263亿港元。碧桂园服务并购的动作和金额也是全行业最高的。今年以来,先后收购蓝光嘉宝、R & amp彩生活旗下f物业、邻里音乐、何澄物业,总投资约193亿元,增加管理面积约2.8亿平方米。   

  

  除了碧桂园,世茂服务近期还完成了1.15亿股的配售。   

新股,募资总额17.35亿元港元;旭辉永升服务宣布配发0.84亿股新股,募资总额13.04亿元港币。

  

根据公告,上述公司均表示配股融资将主要用于收并购。

  

此外,就在各家各显神通,忙得不亦乐乎之际,过去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不差钱”“不需要分拆上市”得行业老大哥万科终于坐不住了。

  

日前,万科公告称,拟分拆子公司万物云在港交所上市的计划获股东大会高票通过。截至2020年底,万物云在管面积 5.66 亿平方米。

  

无独有偶,商管物业领域的“一哥”万达商管同样不甘寂寞。10月21日,珠海万达商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截至2021年中期,企业管理全国204个城市380座万达广场,在管商业面积共5420万平方米。

  

日前,世茂服务助理总裁、海峡区域公司总裁闫佩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做大规模是业绩增长的基础。目前行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企业以收并购为切入点,不仅可以扩大规模,还可以抢占战略性赛道,构建垂直领域影响力,这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市占率的重要机遇。

  

“不过,在收并购大潮中,物企不宜盲目跟风。”闫佩伦同时也指出,仅停留在数字阶段的业务规模影响有限,企业做大规模后不能消化,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企业更应重视有质量的规模化发展,除做大规模,也需重视整合建设和能力提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