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与六次技术创新浪潮息息相关。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周期,正是来自于下面的“创造性破坏”。
## #创新的浪潮和周期
根据从蒸汽和电力革命,再到90年代互联网的信息革命,其中包括了六次浪潮和关键突破。埃德尔森研究所
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向前推进,人类的生产制造方式逐渐转向机械化。水力在造纸、纺织和铁制品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和工厂的诞生,城市也涌入了大量的人口;
2.大约从1845年到1900年,蒸汽机引领了第二次技术浪潮。铁路行业不仅使快速和广泛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而且彻底改变了贸易结构。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开始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此外,基础物理和化学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也为后续的科技浪潮奠定了基础。
3.以天然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提高了热效率,促进了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汽车、船舶和飞机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全球化;
4.电器得到广泛应用,电话让人们可以远程交流,电视催生了广告等新的内容产业;
5.计算机和软件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存储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不仅让信息变得可及,也打破了过去精英主导的话语体系;
6.由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引领的数字革命正在形成第六次技术浪潮。
“创造性破坏”对市场和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理论,并表明经济周期在长波创新下运行。
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并表示“只有创造力从内部破坏经济循环的惯性轨迹,推动经济结构的革命性破坏,才能有经济发展”。
这种结构的创造和破坏,主要不是通过价格竞争,而是通过创新竞争来实现的。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了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建立了新的生产体系。
“创造性破坏”不仅带来了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改变了经济周期。
在熊彼特看来,技术创新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这些创造性的破坏者也导致了金融资本垄断的趋势。在一个周期的上升期中,通常会出现赢家通吃的现象。
例如,在19世纪第二次浪潮的高峰期,铁路公司的流通市值占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公司总流通市值的60%。
现在这种趋势更加糟糕。科技巨头的市场价值是惊人的,他们掌握了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衣食住行,还控制着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分布。
得益于每一次技术变革后生产效率的提升,每一次创新浪潮的周期也随之缩短。
此外,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气候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在这种背景下,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诞生了,也有被大量新技术改写的可能。
这篇文章来自华尔街。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