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从频繁热搜的大厂内卷到各行各业的内卷,线下母婴实体的内卷也随之出现。
在我们与渠道沟通的过程中,很多从业者真的被内卷深深打动,其中一位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母婴店老板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不在同一个地区的“我这边卷,卷的是挣不到钱,他那边也卷,卷的是有钱也花不出去。”,店主和他的朋友们深深地卷入了这场骗局,但他们不一样。
窜货猛如虎
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赔钱
走私货物和无序的价格.激烈但无奈的内卷竞争让渠道苦不堪言,但似乎更让渠道崩溃的是,只要有走私货,市场价格就会混乱,只要有价格混乱,还是会有走私货,这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我们开线下母婴店吃到最多的亏就来自于品牌方,让我们按照它的零售价来卖,然后窜货商在下面倒的价格比我们进货价都要低,就是我们在不断地种草,不断地被人家割草。”
不能称之为含泪的控诉,但这位店主的遭遇,真的触动了很多被走私货物深深毒害的母婴店老板的心。
据宁波慈溪好宝宝母婴店老板李令荣介绍,
“以前大批量的窜货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查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现在都是美其名曰社区营销搞一件代发,会把一些奶粉、尿裤等的价盘往下拉,把一些中小系统的优势也拉低了,这样一来,实体门店的经营压力会更大。”
同时,优尔乐母婴生命博物馆创始人魏喜光也表示,
“对于我们这种微型连锁来说,不仅要跟大体量的能直接跟品牌方对话的大母婴连锁竞争,跟线上电商以及带货大主播竞争,还免不了要和窜货卖低价的同行去竞争,价格方面完全不占优势。”
此外,在我们的渠道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三四线的山西母婴市场,有不少一店低价杀四方的案例。当地代理商最终培育了市场,总是有不守规矩的玩家低价冲进来,严重影响了市场销量。面对商品被讨价还价的showstopper,原本竞争激烈、关系紧张的几家本地连锁店,竟然可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喝茶。
这时候对比一下我之前从频道里听到的一个笑话“本地同事没有朋友”,就好像所谓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一样。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渠道讨厌商品乱涨价。的确,当不同地区的渠道经销商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彼此见面就足够了。走私商品已经成为行业乱象,以低价走私商品为代表的不正当竞争,真的让代理商和门店咬牙切齿,比如。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消费者并不羞于偷窃商品。据一家中小型连锁母婴店老板介绍,
“有些顾客甚至知道我们的拿货价和代理价,也知道什么是窜货,甚至会跟我们说我不要你当地经销商的奶粉,你给我从外地窜,便宜。”
走私货最可怕的不是店家卖不出去,而是当走私货严重阉割了利润,不卖就亏本,即使卖了也是亏本。
同行大乱斗
手里有钱却花不出去
“钱花不完”这不是凡尔赛,而是我们所了解的一个母婴店老板的真实情况。
我以为本地同事不是朋友,但至少可以维持表面的平静。然而,在看似和平的局势下,我们收到了这样一个消息。
“我们被当地母婴店联手打压,他们跟部分奶粉品牌的经销商说只要我们门店做了他们就不做,以至于经销商不敢给我们放货。”
同时,从截图的聊天记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位经销商也问:“你是想把你代理商的品牌在货架上卖,还是只是供货?”当店主回复“两样东西同时存在”时,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经销商最后一句话是“回头见,祝你生意兴隆。”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暂时不评论经销商的态度和行为,只关注渠道之间的对抗。如果说商品乱价是渠道内量的隐性表达,那上面提到的“被打压”不就是门店内量最直接的表达吗?当然,这背后各种“恩怨纠葛”的细节我们还不完全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不能有他”的排他性竞争对区域市场的发展并不是好事,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行业永远不会因为相互追逐的良性竞争而变坏,只会因为恶性消费而停滞不前。”
以往母婴店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大多集中在价格战上。今天你有一个销售,明天我将清除立场。即使零利润,也要和同行拼个你死我活,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今,恶性竞争仍在继续,甚至吞噬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将以前的低价竞争变成今天的“咄咄逼人”对抗,从长远来看,实际上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实质性好处。
归根结底,不管是竞争激烈还是渠道对着干,相信大部分母婴店老板如果能给自己弄点东西都会认可的。但事实上,过度的争斗、互相倾轧、无底线的竞争,只能带来低效率和内耗,真的是该死的“内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