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剂作为日常清洁用品,常用于清洗果蔬、餐具、衣物等。
那么,洗洁精是如何洗掉油污的呢?怎么做的?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它通常是含有疏水基团和亲水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洗碗时,用洗涤剂清洗,附着在碗上的油渍会被“砸”成油滴,表面活性剂会包裹住油滴,使其与水隔离。疏水基团聚集在靠近油滴的内部,以避免与水分子接触,而亲水基团暴露在外部与水接触,两者的共同作用使水与油滴分离。这样,油渍很容易被水洗掉。
使用洗涤剂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油性餐具需要洗涤剂加热水进行处理。洗洁精可以去油,这对于普通植物油来说不在话下。但如遇固体黄油、猪油等较重的动物油,应在热水的配合下使用洗涤剂,以达到脱脂的效果。
2.不戴手套使用洗涤剂可能会伤害皮肤。洗涤剂对皮肤的伤害主要体现在脱脂上。洗涤剂可以去油,所以很容易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性保护层,吸收皮肤的水分。而且碱性洗涤剂会使组织蛋白变性,破坏细胞膜,从而腐蚀皮肤。去污力越强,脱脂能力越强。长时间接触,皮肤分泌的油脂会被冲走,导致皮肤干燥、角质层老化脱落等问题,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本文由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九中学高级教师韩素娟进行了科学论证。
这部作品是《科普中国——科学原理小知识》的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