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可以说是参与预算工作最多的一项。因为公司几乎每个部门都会产生费用,所以有必要编制成本预算。而且由于覆盖面广,在后续的分析中往往会格外关注。
很多企业可能不做其他预算,所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去做预算管理的时候,首先要做费用预算。
但是你没有看到费用预算是报销,这很简单。很多企业的“操作方法”是什么?财务部将费用表导出,保留历史数据,并在后面增加一栏。今年费用的预算金额会发给各部门填写,然后汇总上交完成。有些企业几乎都是财务部做的,根据领导的意见,降多少个百分点。
那么,这些做法做出来的预算只是做预算数据,费时费力,却往往起不到管理的作用。
那么成本预算应该怎么做呢?
让我们从步骤开始。准备费用预算的一个更好的步骤是:
1.财务部根据往年发生的费用、领导关注的重点和预算方法设计费用预算的模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模板时要考虑预算方法,而不是从账户导出明细账。
2.将历史数据放入模板中作为各部门填写的依据,同时提供其他数据。
3.对各部门进行成本预算的培训,并在培训中详细说明各类成本预算的方法和要求。
4.汇总各部门上报的费用预算,财务部首先根据以往经验进行初步审核,尤其是筛选出一些低级错误。
5.和其他预算一起总结,上报领导审核,或者开会讨论。
6.汇报后,发表意见,修改后再汇报,几个来回后,定成本预算。
其实步骤并不复杂,很多企业都遵循这一步,但是为什么成本预算做不好呢?这种失败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部门不知道如何制定本部门的费用预算,财务部本身没有明确的思路,无法给予指导;第二,费用预算最终完成,会通过。在做执行分析时,发现无法分析超出预算的原因。
这两个问题不是孤立的。因为第一个问题的存在,制定的预算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个根本无法分析的结果。
财务部作为预算编制的牵头部门,要搞清楚每个预算的编制方法,并提供合理的指导。
因为费用预算不是孤立的预算,它与公司的其他预算密切相关。例如:
1.薪资预算要与公司明年的招聘计划相关,招聘计划实际上与公司明年的销售目标和生产目标相关。如果公司在扩张,销售任务在增加,但是员工预算在减少,工资又要降,这怎么可能合理呢?
2.销售费用预算,其中一些与销售密切相关,如广告费用。要做好这个预算,必须有销售预算作为前提,可以按照一定的销售额百分比来计算。其中有些不一定与强劲的销量有关。比如我们要重点开发某一个市场,明年这个市场可能没有很大的销量,但是公司正在做布局,费用会大量发生,占不了销售的比例。
所以我们在做这个的时候,要做好适用于各种费用的编制方法的分析。
其次,为了后续的分析和控制,我们可以将每个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每个部门都关注自己部门的可控费用。
那么什么是可控成本,什么是不可控成本呢?不可控性,主要看公司能否人为控制这笔费用的发生和金额,如办公租金、物业管理费等。合同一旦签订,就是不可控的费用,因为几乎都是固定的,还有常见的折旧摊销费用。
其他的,比如差旅费、招待费、广告费、业务推广费、水电费等等,其实都是可控费用。
那么在实际执行中,各部门只需要关注可控费用,在分析的时候分析可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