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33章为什么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阅读体验:
1.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
资本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资本背后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三、解决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
类比一下,资本与资本的区别,盈亏的绝对值,从容判“无期徒刑”,
4.不解决问题有什么麻烦?
缺乏智慧
5.解决问题后有什么好处?
堪称“站在首都背后的人”
六、解决问题的步骤:
类比:房子确实主要是砖造的,但只是一堆砖躺在那里肯定不是房子。
同样的道理。
诚然,资本主要是由钱组成的,但只是一堆钱在那里绝对不是资本。
问题:
资本和资本有什么区别,资本要成为资本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资本只有至少具备三个要素才能被称为资本:
1.资金数量
2.资金使用期限
3.你背后的智慧
案例:
10亿元,只能用一天,那是资本吗?当然不是。
第一纬度:金额。
其实突破第一维度,不仅仅是量的问题,更是思维的问题。很多人觉得我反正钱不多,所以觉得投资跟自己没关系。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于是他们非但不自我安慰,反而不屑地说:“整天看着那些人算理财真傻”,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自我保护方法(我以前也这么认为)。
就像义务教育时期,学习不好的人理直气壮地鄙视学习好的人,
或者小男孩通过表达对小女孩的不喜欢来掩饰另一种情绪,甚至讨厌被女人吸引。
所有这些本质上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这两个类比形象生动,一说就明白。)
其次,投资的重点不是盈亏绝对值,而是盈亏比。
关注盈亏比(相对价值),而不是本金或盈亏额(绝对值),是90%以上投资者一辈子都学不会的东西。
其实开始投资只需要几千块钱。
第二个维度:你的投资能“判无期徒刑”吗?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得出结论:
如果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失去10%的年收入.
超过一半的员工损失了20%的年收入.
其实都一样,完全不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所以这里的铁律是:
如果不能从容被判无期徒刑,就不要假装资本在江湖。
第三纬度:
第二个维度很难突破,因为它几乎与第三个维度同时存在。
投资、经验和智慧几乎只能从实践中获得。书上写的,牛人讲的,与你无关。那些东西不仅要在你的骨子里生根发芽,不要英年早逝,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茁壮成长,甚至繁茂生长。
类比:就像怀孕生孩子一样。十个月就是十个月。多一个月或者少一个月都很危险,无论如何都不能提前45个月。
借钱投资的坏处:
1.金额甚至不是太小(实际上是负数),
2.时限总是不够长。反正你不跟着他也不能判他无期徒刑。
3.如果你想不出两个以上的问题,你真的不配站在资本的背后。
七、解决问题的愿景:
努力学习区分“我真的想要但不能”和“我可以但不必”的巨大差异。
自我联想:
直到最近我才真正理解这本书,理解作者在表达什么,但我认为这只在于我现阶段的理解。也许过一段时间,我的理解又会不一样。
但现在的感觉是:为什么以前没有人讲过这么重要的道理?还是以前别人告诉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听?我错过了这么多年的生命。
如果有一个时间函数可以让我回到过去的时间,我真的能避开这些坑吗?答案是:不会。
因为我的认知没有提高,环境没有改变,那一刻,我能做的选择,是对我最有利的选择。
而那个选择是基于当时认知的最佳选择,所以穿越到过去有什么用,结果不一样。
所以回到原点,既然回到过去还是一样的结果,更不要说不回到过去,那就不要沉迷于过去,觉得怀念过去是多么可惜,就让它过去吧。
突然,我想: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这句话很有意思,就像学习学习一样,它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学习、实践的态度。
让过去意味着放下过去,不沉溺于过去,珍惜现在,活在未来,因为你知道未来的每一步都是由你现在的态度和行动决定的,所以这句话应该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这一节的内容其实可以称之为财富,而不是资本和资本的区别。
就这样,我终于觉得自己的头脑有点清醒了。
以前觉得很清醒,现在好像以前太自以为是了,不知道自己稀里糊涂。
我想我曾经处于最基础的阶段:不知道不知道。
>既然明白了问题所在,就要去改进,如何改进呢?假定每一个先进的观念都和自己有关系,最基本的动作是:字逐句的阅读,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践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不停的启动自己的元认知,去做深入的思考。假以时日,有可能是一年、两年、10年、20年,那必定会进化成另外一个物种。
还是那句话,细细想来我自己的问题就是:虽然折腾了一溜13遭,可是从来没觉得哪一件事情是跟我有关系的,我能做到最高领导人那样的。
每次都是浅尝辄止的尝试,所以这一次一定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好好给别人解决问题,把细节做到极致。
好了,最后回到主题:资金与资本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站在资金背后人的智慧。
当然智慧不是一日练成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去打磨。

